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发展。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培养;方法探究
  教育如何实现“三个面向”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教师要摈弃传统的“满堂灌”为主要特征的“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变应试教育的分数至上、精英教育为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谈些浅见。
  一、以理诱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我国的教育方针,德育教育不管是《品德》课的任务,而应该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科教学中。让学生“明理”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备好课,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例如,我在教古诗《锄禾》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有的学生自然谈到了自己班上的学生浪费学校营养餐的问题:有的学生拿营养餐配发的鸡蛋乱丢,甚至用作学生玩耍的用具,很多学生的抽屉里对面了积累的营养餐,发霉变味,嫌弃营养餐......学生讲到这里,我告诉学生,营养餐是国家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补助食品,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吃不上这样好的营养餐,享受不了国家的补助,这些营养餐是我们的父辈们多少血汗换来的,如果我们浪费营养餐,就等于不尊重我们的父母,不热爱我们的劳动人民,不理解祖国对我们的关怀,这样我们的思想已经出现了问题。生活中不丢粒粮食、一粒米是不可能的,但有了爱惜粮食的思想观念,尽量少丢或不丢是可以做到的。经过这样深入浅出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深受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认识了自己浪费粮食的错误行为,决心做爱惜粮食的好公民,从而提高了道德素养。
  二、环境创导,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素质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好学生一群,差学生一帮。这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本能地认为他们是一个层次的,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以为不是受老师批评就是遭好学生的白眼,只有“咱哥们”在起才有“共同语言”。于是,一个班形成两种倾向,学习好的学生互相促进,你追我赶,成绩越来越好。相反,差学生自暴自弃,一个劲走下坡路,因此,同学的言行对这一段时期,甚至对今后一生都会产生及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成长者本人应该在师长的正确教导下充分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而我们作为一个师长更应该积极地给他们创导一个健全的良好的生长环境。教育学生互帮互学,互相取长补短,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三、积极引导,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素质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养尊处优,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家长的掌上明珠,自小就躺在家里为其设置的温床上悠然乐哉,缺乏独立意识,依附性、依赖性很强,受不得半点委屈,经不住半点挫折,不懂得用心学习,不知道努力上进。身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应该告诉他们,父母不能跟自己一辈子,你们应该学会独立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在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学生时代,多学知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为了培养小学生顽强拼搏的素质,教师在传授知识、设计作业及班级管理中有意激发学生的竞争好强意识,教师要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中,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快感。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养成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好品质。
  四、情境向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纵观小学语文各册课文,不难看出这一学科具有很多思想教育的相关的教材内容,比如语文教材中的祖国风光、人物故事、历史斗争、科技强国等教材内容,这些作品中的情与境不仅仅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典范,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向导。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小学生娇生惯养,充分利用这些作品的情与境熏陶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之目的。比如,我们二年级班有一个学生叫穆青,今年才岁,他爹因病死了,他妈是一个四川人,丈夫死后,跑了,家中仅有惟一的年过7旬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奶奶,给这个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一个非常难堪的家庭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传授知识时有意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这个学生,使得这个学生受到很大启迪和鼓舞,从而培养了他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他来学校努力学习,已成为我们班的优秀学生,回到家里,不得不承担起大人的事,春种、秋收、担水及家务活,样样都得他去干。
  五、通过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知识的有效补充、巩固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布置层次不同的作业,体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同时作业的安排要具有开放性,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耐心指导,严而有序,有的放矢地强化学生的智能訓练,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展现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萍.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案例分享[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05):23.
  [2]北京当代师范教育研究院.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5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