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向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延伸的乡村工匠培训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终于打破了以“应试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中国教育观,教育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基本告别了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典型的填鸭式教育时代。然而中国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只是城市的快速发展,还带来了城市农村矛盾尖锐化、农村学生学习资源匮乏化、农村经济困难发展化等一系列问题。国家想要解决农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从农村青年一代找出突破口,打破因国家飞速发展而带来的城乡问题。对于农村青年一代,尤其是农村贫困学生群体,政府应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标由“识”转向为“技”,培养出一支出色的建设新型农村主力军。本文就当下中国农村培训模式展开探讨,并对相关工作做出简要研究。
  关键词:农村学生;贫困;工匠精神;教育方向
  引言:
  国家城市与农村的矛盾尖锐化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大量人口流向城市,造成城市劳动人口过剩,农村劳动力匮乏,进而造成农村发展滞缓。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对农村的学生教育入手,鼓励家底殷实的学生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日后成为管理新型农村的骨干人才。对于家境困难、经济贫寒的农村学生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这类学生接受乡村工匠的培训,学习过硬的工匠本领,成为日后建立新型农村不可或缺的施工力量。农村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号召,杜絕“孔乙己”的出现,将教育的方向趋于多元化,对处理城乡矛盾、建设新型农村、维持国家稳定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一、乡村工匠培训意义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个新型词汇,这种精神是指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者不仅拥有过硬的工艺技术,更要有对”完美“的渴求。这里的“匠”可以是“独具匠心”,旨在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工匠。当今中国农村想要快速发展乃至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必须依靠“乡村工匠”。乡村工匠的培训是一种严格的教育,政府部门要从教育开始,改变农村旧有的“文化鄙视链”,通过教育的方式让所有农村学生认识到每项工作都是高贵而神圣的。这样才能保证乡村工匠培训的顺利发展,最终培养出一支建设农村的骨干队伍,达到培训目标。其次,针对家境贫寒的农村学生,接受乡村工匠的培训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丰厚优惠政策,这是对近年来“精准化扶贫”方针的彻底贯透。成为新型农村的“农村工匠”并非关闭贫困学生求学的出口,相反,成为“农村工匠”可以拥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成才”的概率大幅度提高。这便是向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延伸乡村工匠培训的意义。
  二、对农村工匠培训的建议
  农村由于多年的信息闭塞,导致观念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对“工匠”存在偏见。这时政府贸然的推进农村工匠培训,势必会受到农村顽固势力的排挤与大多数农村人民的反对[1]。所以要将农村工匠的培训恰到好处的与农村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循序渐进,让更多农村人民改变旧有的教育观点,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其次是培训的教育过程。农村工匠的教育不能是效仿城市的技校模式,城市的技校教育讲究技能的培养,而农村工匠的培训需要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才是农村工匠培训的重点与核心。教育过程中,培训与正常的教学相同,类比德国的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出高文化高素质的优秀技术工人,而不是培养出可以被机器替代的流水线工作人员。第三,农村工匠的培养要深入学生内心,是塑造品质的教育。农村工匠必须拥有“匠心精神”,而这种精益求精、敢于探索、不断进步的工作精神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灌输。只有拥有“独具匠心”特点的中国工匠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表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水平”,最终成为“中国匠人”。
  三、乡村工匠培训模式的改进
  培训就是教育。培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颁布一系列优厚的优惠政策帮助更多贫困农村学生获得“得识脱贫”的机会[2]。农村工匠的培训是给予学生脱贫的最好机会,要求教育部门在该方面敢于花费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将学习的重心由老师转交给学生。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源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匠心”的农村工匠。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定时主动与学生家长交流,改变老一辈人对“匠人”的刻板观念,削弱家庭对学生的压力,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氛围,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结束语
  快速发展的中国使城市与农村两极分化,造成农村城市矛盾的尖锐化,为国家未来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国家需要一批具有匠心的新型农村建设者,而培养“农村工匠”是一项惠民惠国的双赢政策。农村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涯因此得到延续,在满足个人需求后可以带动全家脱离贫困,实现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乡村工匠的培训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伟大奉献,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农村残存的刻板印象,是农村顺利进行建设工作的关键。同时,教育工作者的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相信未来中国的农村会在新一代“农村工匠”的管理与施工下走向繁荣、绿色环保,走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于辉,王海权,张伟,et al. 向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延伸的乡村工匠培训模式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 v.31;No.164(04):90-92.
  [2]李岳岩,李泱,LiYueyan,et al. 村庄建设中的匠人营造—陕西洛南县南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J]. 城市建筑, 2017(10):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5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