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在左,智慧在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小红

  摘 要: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出的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不知不觉中会演变成各种偏差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本文以一个感统失调的学生为例,尝试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如何手捧爱心,胸怀智慧地科学干预和纠正:走近孩子,正确认识感统失调的孩子;陪伴孩子,科学有效地干预和训练;耐心等待,引导身边的人宽容对待;持之以恒,期待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关键词:行为偏差;感统失调;正确认识;科学训练
  
  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学习上、行为上、心理上、情绪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在学习生活中,就演变成了各种行为偏差现象,而行为偏差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班级、学校和家庭带来不利的后果。
  我曾以为班级里有这样的行为偏差生,会给工作带来很多困扰,但现在我明白了,每个孩子的出现都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契机,促进自我成长。
  一、 观,和你更近些
  新学年,我再次接手一年级的新生。其中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小恒,他在座位上坐不住,不是钻到桌子底下,就是坐到地板上,手上的动作更是不停。他的桌面、抽屉,乱得像垃圾堆,书包更是杂乱无章,要拿出一个本子需要把整个书包倒出来找。课间,总有孩子来报告:“老师,小恒把球丢到我们拿不到的地方了。”“老师,小恒拿沙子扔我!”“老师,有个女生被小恒推倒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头疼不已。
  无意中,我得知像小恒这样的孩子是感统失调的典型代表。“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出现感统失调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各种学习障碍和交际障碍。
  之后,我浏览了很多关于“感统失调”的网页,得知早在1972年,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埃尔丝博士就创导了感统理论,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得以纠正的。有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同时,我通过和小恒父母的沟通,确定小恒的表现属于前庭平衡功能失调、听觉感不良和动作协调不良的综合体现。
  知道了这些,我才发现之前的紧张和焦虑是无效的!
  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走近小恒,在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耐心地等着他,一有进步就表扬他,还指定了一位好同桌来提醒他,帮助他。渐渐地,班级的孩子不再总向老师报告小恒的事了,而是能帮他的就帮他,帮不了的才向老师寻求帮助。
  二、 陪,累并感动着
  行为的纠正总是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学校,我尽可能抽出时间关注小恒,一旦发现行为有反复,我会把他带到一个专门的区域,和他玩“跳脚印”“拍气球”的游戏。“跳脚印”和“拍气球”是为了训练小恒的眼手协调、平衡和注意力,在游戏中既可以消除小恒的不安,又可以达到训练和纠正行为的目的。
  在一次游戏中,因为游戏难度提升,小恒表现得很不耐烦,有抵触情绪,无论老师说什么就是不同意进行游戏。一个小男生看到了,主动提出要陪小恒玩游戏。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小恒慢慢安静下来,在老师和小伙伴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游戏,脸上出现了阳光般的笑容。后来,在小恒需要进入专门的区域进行游戏的时候,总会有小朋友轮流陪伴小恒,使得这个游戏区域的设置更加有意义——既帮助小恒纠正行为,又引导了其他孩子关爱他人、接受理解他人,班级的孩子更加有爱心和宽容心了。一年级上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极少有孩子来报告小恒的事情了。
  让人欣慰的是,在家里,小恒的父母始终坚持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统训练,对小恒的学业要求也从来不放松。有了家校的合作,小恒在纠正行为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三、 感,等一等灵魂
  一次早读课时,我左盼右盼还是没有在教室里看到小恒的身影。我赶紧让班主任联系一下家长,并在校园里开始寻找。家长确认当天早上7:45就把小恒送入校园了,可是从校门口到教室最多需要3分钟的路程,8:00早读结束,这孩子在15分钟里到底跑哪儿去了?
  我发动办公室的老师在校园里帮忙寻找,自己则去调监控来看。从监控里,我看到了小恒熟悉的身影在7:46进入了学校大门,然后走了一小段距离后,拐进路边的草丛里不见了。我赶紧进入草丛寻找,果然找到了他。他背着书包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正在逗地上的蚂蚁,他的手上、衣服上,甚至脸上、头上全是泥巴。我大吃一惊,努力使自己的语气平和下来:“小恒,已经上课了,我们回教室吧,让小蚂蚁也回家去。”小恒有点儿舍不得地放下手上的小木棍,站起来和我走向教室。
  进入课堂,我没有马上上课,而是让小恒把自己发现小蚂蚁的秘密和大家说说。虽然他的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看得出来他真的在用心地与大家分享,大家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校里,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小恒,知道小恒和大家一样需要关心,需要耐心。在处理小恒的事情时,先给予安抚,再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训练,小恒的情况便逐渐有了改观。
  事后,我和小恒的父母进行沟通,发现小恒的表现和他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因为是家里的长孙,家里经济条件又好,因此小恒一出生便备受宠爱,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带的,过于呵护,事情都是大人包办。加上大人担心不安全,怕弄脏衣服,很少与同龄人游戏,总是在家与电视玩具为伴,因此长大后在运动方面、好奇心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学习。这些情况都是小恒出现行为偏差的根本原因,因此从家庭方面开始配合训练,对纠正孩子的失调症状更有帮助。
  四、 记,生命中坚持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开课《公平与公正》课程结束时说:“此门课程是要唤醒你永不停歇的理性思考,看看它将带你们到何方。如果我们至少做到了这一点,如果理性的不安,继续折磨你,那我们便不是一无所获!”因为有了科学的探求,理性的思索,让我学习如何教导小恒,找到了一条走向美好的道路!
  接班快一年了,每一次关于小恒的故事我都耐心地记录了下来。比如有一次,小恒把沙子撒到一个男孩子的头上和耳朵里了。我先是问清楚两个人是怎么玩的,然后带着两个孩子再次回到沙坑里,和他们一边玩,一边指导小恒玩沙子的时候如何避免把沙子撒到对方的身体上,还教会他们玩沙子的几种游戏。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可见,在耐心的指导和强化中,小恒对自己手上的动作能有效地控制了。
  又比如,一次课间活动,小恒把班级的一个塑胶彩球扔到树上去了。我带着他站到树下望着彩球,讨论起來:“怎么让球回来?”爬树,太危险,行不通;拿根竹竿捅下来,竹竿去哪里拿?小恒很冷静,说家里有竹竿,让爸爸带过来。家长也很配合,很快就把竹竿带过来,顺利地让彩球回到地面了。不过,小恒爸爸的一句话:“带根竹竿在马路上行走,是很危险的。”让小恒意识到错误了。
  ……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记录中,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进步,我感恩家长和孩子的付出。我,我们,在小恒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通向美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手捧爱心,胸怀智慧,科学地分析和采取对策去干预、纠正,让每一个小天使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建三.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10).
  [2]杨敏毅,吴权.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者简介:陈小红,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