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情境构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奚军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教与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指导下,探索技术支持下学习方式变革和环境构建,既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又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情境;学习方式;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C-0037-03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化”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云计算、智慧校园和智慧空间等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师生学习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因此,传统教学亟需结合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社交网络等技术,营造真实的情境,把知识放回其诞生的情境中,把问题藏在工作现场中,促使学生应用认知工具,寻找和确立问题,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当下教育变革的重要任务。
  一、学习的情境依赖性
  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依赖于特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对教学的重建就是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强调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问题通常来源于他们对情境中事物的好奇,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已有经验与情境产生冲突的时候,学习情境应该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场所固定,面对兴趣多样的学生,授课的时间局限于课堂,在很多方面难以达到情境学习的要求。信息技术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手段,社交网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们超越课堂的藩蓠,将视野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例如,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教育技术,可以再造某些学科存在的但现实生活中不常见的、危险性较强的或者成本较高难以构建的现实场景,能够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整合为趣味性和交互性高度结合的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或增强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情境,如生态环境教学、化工实训教学、驾驶技能训练等,可以在避免伤害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情境性是知识的特点之一,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学习,就能将在其中得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二、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切学习方法和形式。学习方法有“质”的“优劣”和“量”的“多少”之分。例如,理解某个任务顺序与规划并顺利完成,要比单纯记忆这个任务完成的顺序与规划的效果好。学习方式有“是否恰当”之分。例如,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就概念学习来说,发现学习适合于具体概念,接受学习更适合于定义性概念,如果把两者的学习方式颠倒过来,就不恰当。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环境的同时,对学习方式也产生必然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情境的设计,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信息化学习方式即“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的必然结果。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存在两个学习空间,一个是传统的、真实的学习空间,另一个就是虚拟的学习空间,将这两个空间融合对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具有很大的价值。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支持下,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学习场景中或模拟的真实场景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和形成智慧模式,最終达到知识内化和问题解决的目的,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有效扩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情境构建原则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学习的研究从实验比较到教学实践,最后发展到了“情境学习的教学应用”。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无情境可言的,知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成为概括性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的“本质”,但由于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得学习结果难以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忽略了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使用情境推断能力的培养。所谓的真实情境,并不一定指真正的物理情境,而是强调情境与学生的真实好奇相关联,要与学生现有的经验相联系。“去情境”的教学简单、抽象,易于把握知识的关键特征;“真实情境”下的学习复杂、具体,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情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生成问题的素材和活动都可以作为情境出现。情境既可以是基于学校的、课堂的,也可以是基于社会的、生活的;既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例如在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自然、社会认知场景,观察学生在模拟的山川人文体验过程中,人生阅历、历史文化认知是否发生改变;在交通运输类专业中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建立虚与实相结合的工作场景,探索消除明确线索和提示的复杂工作场景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确立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在设计学习过程时,不但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虚拟情境”与“物理情境”之间的转换,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自然迁移与深化。教学中要重视真实情境及学生经验,从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及经验开始,指向学生对未来现实问题的解决。
  (二)构建“有援”的情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效
  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并非意味着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活动都是有效的,如果缺乏指导,学生可能会因为挫折过多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也可能因错误信息的干扰而偏离预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有网络支持的探究活动中,如果任由学生在互联网中搜寻信息,会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随着技术的进步,系统对环境感知能力不断增强,不但能辨别使用者身份,实时感知用户的位置、使用工具等真实情境信息,同时也能搜集分析人类感官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并根据学生所处的场景和学习状态从系统中发送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能在恰当的场景中进行学习,“有援”正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情境与真实环境区别所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自适应的学习情境能给以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个性化资源、问题启发和同伴互助,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及时介入,实施恰当、有效的指导,使学生不但可以借此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教师指导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例如教授《地方景点导游》中“江南名园——寄畅园”,可以根据园林艺术的视觉和多维特征,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中真实还原知鱼槛、凤谷行窝、秉礼堂、八音润、嘉树堂等景点,以沉浸式的漫游体验、角色扮演和闯关游戏等方式开展活动探究,从建筑、取名和典故等方面感受和理解江南园林的空间转换、人文底蕴和审美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达成从看景、讲景到赏景、品意的能力提升。   (三)营造“共同体”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随着分工的日趋细化,单打独斗进行研究和创造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社会发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相互配合以及人和机器的充分协作,才有可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看,每个学生学习基础与风格都有差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科学进步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共同需要,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选择。在有技术支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共同体不仅仅是同一个班级的师生,专业相近的教师可以组成教师共同体,相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组成学生共同体。例如在網络安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校内攻防对抗赛的方式,利用QQ、微信、“蓝墨云”和“雨课堂”等平台抛出问题,借助于平台的互动功能,打破班级限制,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教师根据各组对抗状态适时加入,围绕安全问题、前沿技术和热点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思考。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在分析与辩解中学会接纳和互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技术的支持使学生与专家、老师和同学组成的各个共同体之间的讨论变得十分容易,在迅速找到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也能迁移别人学习经验和方法,从而加强知识理解的质量与深度。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知识的更新,生活及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已经很少是单纯的学科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资料、技术手段的积累和更新,将学生背景经验及思考成果适时外化,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2]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
   [3][美]戴维·H·乔纳森,简·豪兰,等.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M].任友群,李妍,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章跃一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ituation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 Jun
  (Wu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Wuxi 214001,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ory, exploring the change of learning methods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effectively use moder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learning situation; learning method; commun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2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