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为基础,深入探讨加速高职院校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升级的可靠路径,解决面对招生规模缩减、学习效率提升等难题,以期为其他高职教育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高职教育 物联网 智慧校园
  一、背景
  (一)信息化支撑条件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完成双核心网络构建、1.1GB互联网双出口(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增容,开通五地互通的数据专线服务、教学区的无线网基本覆盖,实现了有效支撑5000余台计算机终端、千余个移动终端实现高速接入互联网的支撑架构。
  学院有112间多媒体教室,其中70间安装了80寸或86寸触控一体机,配合蓝牙音响与麦克,大幅提升了教师的应用体验、化解了投影中控方案故障率高与故障点多的弊端;其中20间安装了触控式电子白板,配合模块化中控,有效改善了教学设备条件,提高了设备管理。同时,学院配合一卡通系统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实现设备联动、定时开关。目前,学院正在进行一卡通系统、多媒体集控软件、教务管理系统的课表管理模块对接。学院配合标准化考场系统,在辅助人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的同时,可在自动化评课、督查等领域展开深度应用。
  (二)信息化应用条件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遵循统一编制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序推进管理软件的建设进程,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组织系统建设。由学校信息管理中心统一协调管理软件厂商,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系统部署与实施,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统一组织管理数据交换,协助数据变更与更新。共享业务数据中心项目将接续规划建设,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交换、充分共享。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统一组织教学、管理、教科研全覆盖的管理系統综合建设项目,完成教务管理系统、综合学工管理系统(招生、迎新、学生管理、离校、校友管理等全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科研管理系统的实施工作,实现上述业务领域的主体业务数据的系统化采集、管理与更新。
  学院将企业微信作为轻量级移动应用门户,首先与办公室自动化(OA)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对接,实现移动化办公;逐步接入其他管理系统的移动端应用,形成多元化的移动应用体系。
  针对师生共用的服务化移动端功能(一卡通消费查询、门禁开关、订餐、请假和查询成绩等),学院结合定制开发需求,力求应用体验的统一,创建简单、轻量化的微应用门户;微应用后端与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对接,形成业务闭环,后续会与统一数据平台对接,深度开发体验一流、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微应用,简化流程与操作步骤。
  (三)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目标是业务数据不丢、关键业务不断、业务快速恢复、敏感数据不泄漏。围绕这一目标,以等保2.0的合规建设为起点,逐步搭建完备、稳健的信息安全体系,辅助可持续迭代优化的信息技术(IT)运维保障体系,确保整个IT架构“稳如磐石、快如脱兔”。
  目前依据等保2.0的规范要求,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重建适应当前五地分散办学、高速互联互通需要的IT架构与安全体系,深入虚拟化平台内部,逐步构建以应用为核心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以适应当前及未来混合云部署、面向互联网的IT架构演化趋势。同时,学院配合安全建设,设置专职安全管理员,借助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安全设备联动,进一步简化安全事件发现、响应与处置速度。部署备份一体机,实现系统与业务数据的实时备份,满足关键业务系统的应急接管,打通私有云与公有云的灾备通道。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构建完善的IT岗位体系,实施一岗双人、一人多能的岗位设置方案,以应对多校区运维、业务连续的保障要求,基于IT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运维保障体系,量化工作量和服务质量、量化服务标准,探索服务货币化计量,助推教职员工信息化素养的提升,降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门槛;推进IT运维的专业化、协同化进程,助力信息化建设、运营、运维一体化体系架构的持续迭代升级。
  二、成果和挑战
  (一)标志性成果
  1.信息化发展规划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投入40万专项资金,委托专业的信息化咨询机构,采用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编制规划。通过全面的深度调研,开展面向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全面调研,针对教学、行政、党团宣传、学生管理、教科研等重点维度组织专题调研。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学院针对信息化现状开展全面评估与诊断,整合信息化需求,明确信息化目标,制定信息化发展蓝图、构建信息化整体框架,编制信息化建设项目清单、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排定规划实施路线图,统筹安排资源、组织统一建设。
  这一标志性成果的形成,代表着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摆脱了盲目化、随意化的发展节奏,避免了“拍脑门式”决策,降低了信息化决策风险,提高了项目推进的速度,项目实施的氛围与部门协作关系更为融洽,有效提高了项目成功率。
  2.业务管理系统的统筹实施
  业务管理系统的统筹实施,是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项目建设的第二个标志性成果。在采取这一模式开展建设之前,学院各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均是分别立项、组织建设,相互缺少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撑,为需求提炼、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合同起草、系统集成、数据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影响项目成效。
  由信息管理中心统筹实施,有效规避了上述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在方案设计上统筹考量、彼此兼顾、充分配合,避免系统集成过程中的风险。方案设计统筹考量了不同终端、不同用户、不同场景应用的风险与需求,大大降低了系统不兼容、功能模块存在重叠等错误,也为后续数据层面的整合、治理、标准统一提前做准备。
  但是,技术人员统筹管理系统规划与实施,最大的风险在于对业务理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软件模块选择、搭配存在偏差,需要业务人员配合与确认,并且双方建立基本的互信。因此,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每个项目配备专职技术人员,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联络员共同配合,研究方案、梳理需求,跟踪项目实施,以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规避沟通不畅、理解偏差导致的项目失败等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技术人员具备软件工程方面的专业化知识,确保了在需求解读、实施出现问题时,能够客观分析困难,与研发实施人员共同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保证项目进程。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经过长达8个月的系统实施工作,项目已经具备验收的条件。
  3.移动办公
  实现移动办公是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度,提高教职员工信息化素养,整合行政职能部门力量,开展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以流程为抓手,以“企业微信+OA”系统为载体,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有效连接学院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系统上线2个月后,学院开发审批流程20余个,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逐步简化流程节点、办理方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络与智能终端设备,逐步提高效率、提升应用体验。
  4.基于人脸识别的一卡通系统建设
  一卡通作为信息化整体架构中的支撑性组件,在支付、身份识别等业务层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启动一卡通系统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校园支付领域、身份识别领域的服务与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在中国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下,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在南北校区统一部署了593个10寸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覆盖了整个教学工作区;餐饮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共安装了83个人脸识别消费机,正式开启了辽宁生态职院“靠脸”生活的时代。该机器除了具有人脸识别门禁功能之外,配合可触摸屏、集成物联网模块、安卓应用扩展、丰富的功能接口等关键功能,为学院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持续赋能。
  围绕着人脸识别门禁功能,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打造了集移动端人脸数据采集、门禁人脸识别、远程开门、一键门禁开关等于一体的完整功能闭环。功能推广不到2个月,学院的办公室、实训室管理教師主动使用该功能,让其成为学生日常管理的“利器”。
  多媒体通知公告、校园导航、校园打卡游戏化应用、考勤签到、留言报修、多媒体管理、智能电子班牌等应用创意,均已经列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进一步开发计划。结合物联网模块与资产管理系统,下一步将实现固定资产的“一键盘点”。此外,结合物联网,学院还将在位置定位、人脸数据服务化等方面大胆探索尝试,持续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赋能。
  5.校企共建信息化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源,通过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学院的信息化建设,为师生发展、校企合作开拓新空间。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金融业务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招投标,最终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五年的合作协议,由银行一次性投资500万元,建成智能一卡通系统,实现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以五地联通这一数据专线业务为资源,通过3年的服务购买,获取中国移动100万元投资,用于学院的信息化应用条件建设。
  (二)挑战
  1.现实条件的制约
  目前,学院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仍然较为薄弱,弱电管网建设、综合布线改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无线网的全面覆盖、共享业务数据中心等任务繁重、任重道远。大量的建设资金、持续增加的运维保障资金,如何争取资源、是否可以“自我造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对学院的管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参与度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挑战
  依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现个性化学习,现代办学治理体系的构建,对未来高职教育办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如何结合新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办学发展模式,特别是应对招生数量不足的挑战,如何谋求新的增长点,构建新的办学支撑体系,以更快更好地培养出当下急需人才,成为学院当前面对的挑战之一。
  3.全球化产业剧变的挑战
  当下全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剧烈程度不亚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量子学等,每一项的发展变化,都将对全球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当下高职教育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这些技术的变革,而是基于这些技术变革,人类自主学习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快速进入高效的自主学习状态,应对人工智能对人类自身的挑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高职教育如何快速顺应变化,完成自我革新、自我变革,从而能够积极从容地应对这一新挑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具体举措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建设思路的变革要从学习重心的转变开始,即从单纯学习技术向技术与业务兼顾转变,并且更偏重业务转变。立足于这一重心的变化,紧紧抓住关联、赋能、人工智能三个关键词——以业务关联构建新应用,以新应用驱动业务数据生产,将新产生业务数据分类整合、结合应用需要及数据特征,将高度抽象的共享型数据服务化,甚至平台化,为人、事、物持续赋能,使未来人工智能的引入水到渠成,逐步探索人工智能与业务的融合点。
  真正的业务关联是生产力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升、业务复合价值的提升,以业务需求为切入点,以明确的业务目标为指导,将技术、人、资源进行恰当的关联与结合。
  (一)业务关联关键环节
  1.业务数据共享
  业务关联的首要环节是业务数据的关联与充分共享,它是开展业务关联的前提条件,是业务关联的基石。这里的业务数据共享的不是简单的业务数据集合、建立数据记录的关联,而是要以业务语言为指引、数据分析手段为支撑,进行数据的精确加工后,以应用为驱动进行分享的业务数据才是真正的业务数据共享。
  这一关键环节的实现,要确保数据的实时性、真实性及准确性,因此构建业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业务数据质量的持续治理是基本前提。此外,结合业务数据的格式、数据质量要求,提供及时高效的数据生产服务或工具,保证业务数据加工的时效性、精确度。对于使用频繁、相对固化的业务数据,要将其封装成为数据服务,依托于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复用。   2.数据生产与微应用
  以微应用作为媒介,是实现人与业务关联的关键环节。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将数据生产与微应用合并在一起,是要强调微应用的设计旨在实现数据生产这一重要目标,而不仅是实现一些业务逻辑。微应用的功能实现、界面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使用的主动性、必要性、持续性,以及通过微应用采集数据的精确性。
  微应用的功能设计之所以微小,是以后端的数据平台、复杂业务逻辑处理、强大系统服务为支撑,而不是简单的以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功能设计。依托后端的大量数据、多服务平台配合、深度业务逻辑关联,以“小体量”成就“大文章”。
  3.流程再造
  流程是关联不同业务的纽带,通过流程可以将不同的业务彼此衔接,也可以将不同的流程进行整合、简化,实现流程再造。作为业务关联的关键环节之一,流程再造是实现业务间深度关联的重要媒介,是适应管理服务变革的主要支撑。
  在高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先做全面的流程梳理、再做流程设计与优化方案,最后付诸实施的策略。要以支持敏捷开发、快速响应的流程平台为支撑,实现围绕未来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端到端”的流程体系,使高职教育运营效率在反复迭代、持续更新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
  (二)物联网
  当下业务关联不仅是人与业务间的关联,随着技术发展变革,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特别是支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的介入,可以将人、事、物三者有机关联在一起,产生“三生万物”的变化,推动变革。
  建设覆盖校园的物联网络,是实现业务关联中连接万物的关键一环。有了物联网的支撑,可以在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业务领域中,进一步解放人的双手与大脑,简化既定的工作模式。从简单的环境干预、设备电力的智能化干预,到较为复杂的资产盘点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效益分析、辅助共享实验实训室的精细化运营,再到实训实操的智能化训练、参与智能化实训平台与学习资源的开发,物联网均可以在未来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注入更大的变革动力。[1]
  四、结论与启示
  高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名词,而是根植于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条件,不断地建立人、事、物关联,持续推动流程再造优化、应用场景聚合重建,持续激发无限可能性并创造价值,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变革的过程,它是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有力抓手与具体途径。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招生数量的缩减,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布局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校企融合等领域的工作,需要高职教育转变办学思路、调整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
  (一)招生规模缩减的突破
  第一,高职教育机构可以将招生、就业、创业、宣传、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业务领域建立业务关联。以微视频平台为载体,以知识分享为切入点,通过开发公众关注且喜爱的知识分享類微视频资源,打造品牌名师、积累资源、建立推广平台。一方面,弥补在校生学习资源不足、辅助日常教学;另一方面,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宣传推广学校、推广合作企业提供支撑。[2]
  第二,以企业互联网业务运营、品牌宣传为切入点,与学校自有平台建立关联,共同营销,互相借力引流,并最终以为企业发展引流、促进企业业务发展为使命,持续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以学校平台为依托,高职教育机构通过与行业企业在平台引流方面的合作为切入点,在持续合作的过程中,逐步聚合合作企业资源,从而在专业发展、课程开发、项目合作、实习实训等方面促进合作,并发挥自身师资、在校生的人力资源优势,辅助、参与或渗透入企业运营体系,助推合作企业发展,为保证就业、积累实习实训资源创造条件。
  (二)学习效率的加速提升
  其一,高职教育机构需构建包括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等学习资源在内的学习图谱,设定常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图谱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动态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动态反馈、动态数据分析及智能化干预,减少重复学习和无效学习。[3]
  其二,高职教育机构通过与行业内企业在互联网运营等领域建立的合作,辅助或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平台运营,并向社会、行业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服务。一方面,该合作会与破解招生规模缩减难题的平台形成互补,协同配合,互相促进发展、互为补充,微视频平台为引流企业使用学习平台服务、参与建设提供引导;另一方面,为企业维系引流合作、资源交换提供支撑。
  高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合理的技术应用,还需要在IT服务能力、IT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好准备。需要重视数据分析、数据运营等岗位的人员培养,关注技术平台的敏捷性,培养团队的创新思维、产品思维,特别要重视非IT领域的业务知识学习,与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人工智能应用所依赖的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应用正在加速发展,未来的高职教育办学形态、工作模式、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与做法,也将会深受影响,发生新的变化。
  既往的信息化进程中,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也有过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例如,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教室项目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通过业务关联、数据共享,将教学过程组织与评价、成绩管理、学分认定等业务环节顺畅衔接,创造了统一管理的平台,为教学过程扩展了时间、空间,也简化了部分流程、减少了教师部分工作量,提升了部分工作效率。
  未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在高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既要关注看得到、立竿见影的小革新、小变化,也需认真谋划深刻的变革,秉持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本质,直面突出的矛盾、化解关键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杨卓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与监管挑战[J].新经济导刊,2019(3):64-68.
  [2]黄韡,杨秋娜.高职院校学报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思考——以《黎明职业大学学报》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1):67-71.
  [3]张伟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30-32.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6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