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公共管理大类本科生来说,社会保障概论课程已经成为大学课堂的一门重要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能最大化地提升教学质量,文章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并对课堂案例实施提出一些改进,如选取正确的案例、积极引导课堂讨论、教师及时点评和总结。
  关键词:社会保障;案例教学;课堂;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114-02
   一、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也逐步进入大学课堂,成为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社会学、财政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社会保障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比较枯燥,讲授不好,非常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打瞌睡等不良现象。
  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1]案例教学可以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这种方法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理解。教学案例是沟通现实世界与理论知识的桥梁,它能够有效缩短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教学也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使学生置于实际情境之中,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恰当地掌握理论知识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二、社会保障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应用
  社会保障概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得让学生有兴趣,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本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授课教师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大量阅读实践案例内容,熟悉案例内容,并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设计,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而活泼,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把收集到的各种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进一步提高判断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保障案例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有三种:范例型案例、引导性案例和综合分析型案例。[2]
  比如,对于“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当前的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案例,[4]教师首先要编写案例,编写内容既要紧密结合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又要反映最新颁布的关于公务员报考以及公务员待遇的法规政策。这样学生既能掌握一些基础理论,又能了解当前形势政策,在理解案例内容的同时增长知识。对于此案例,教师可以用讲解的方法实现教学,还可以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来实现。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是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授课教师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案例与材料分析的方法。案例与材料分析考核是指通过社会保障领域的典型案例或素材来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5]具体做法是:课程组教师在案例或者试题库中抽取2—3个案例,每个案例材料设计2—3个问题,让学生运用社会保障相关理论独立思考和分析,口头回答或者书面答题交给教师。案例考核一般来说会采用开卷的形式,也允许当场闭卷的形式。
  三、社会保障概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探索
  通过案例教学和考核改革,社会保障概论任课教师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只有把握案例教学和考核的方法,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第一,选取正确的案例。授课教师要在社会保障相关案例中精心挑选正确、合适的典型案例,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特點。只有真实客观的事件才能有效再现实际发生过的情境,适合案例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案例的代表性。相关案例要能够反映某一类现象和事实的本质属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质问题的把握,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三是要有一定的疑难性。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2—3个比较难的问题。如果选取的案例相对简单,学生能轻易得出结论,这样的案例就缺乏讨论价值,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因此,要选取那些看似简单但仔细分析起来又难以定性的案例,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第二,积极引导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予参与讨论的学生一定的考核激励,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案例讨论一般采取分组的形式,学生在讨论中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吸纳或批判他人的观点,也可采用辩论的形式。
  第三,教师要对案例课堂进行点评和总结。完成课堂案例的讨论后,教师要给予正确的点评和引导。教师进行点评时,要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重点评判学生的思路及论证分析;即使学生有点小错误,也要合理表达,让学生容易接受。与此同时,要拿出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对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供学生参考,并说明本次分析具有一定的非标准性。合理的点评能吸引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能够有效参与,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补充和提高专业认知与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牟军.《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手段[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223-225.
  [2]罗莉.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9,(16):238-239.
  [3]张琪.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4]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周长春.案例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