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为大学生群体打开眼界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危机。文章首先从高校、学生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必要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接着又从问题成因出发,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问题成因;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39-02
  一、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足的成因
  1.高校方面。长期以来,高校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观念上的欠重视,必然带来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设置边缘化、传统文化活动少等后果。
  2.大学生自身方面。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一些学生对于学习一事持有功利思想——学习多为成绩、升学,而欠缺知识理论与行为实践间的统一。而对于传统文化同样如此,不是知之甚少,就是领悟不深,传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
  3.学生家庭方面。一方面,受历史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父母未能接受足量的文化知识教育,欠缺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示范,家庭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淡薄;另一方面,受落后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采取重智轻德、重技艺而轻精神、重学轻用等错误态度,导致大学生不仅缺乏对传统文化真正价值的了解,且运用传统文化、技艺的能力也较弱。
  4.社会方面。当前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社会背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一面,比如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都在严重腐蚀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可行性路径
  1.发挥高校重要教育渠道的作用,以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是振興中华民族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学校则是相对于家庭、社会等而言的主要教育渠道。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学习场所,肩负起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任务责无旁贷。首先,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其必须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并自上而下地加以推进。其次,从高校的课程开设角度来说,高校理应在坚持以市场用人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的同时,尝试构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体系,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较为充分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再次,从高校的传统文化教材建设角度来说,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等由高校及其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类书籍虽已有部分被选作教材进入高校课堂,但这也只是作为对教育部政策呼吁的及时回应,而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存在教材内容中的“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的传统文化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理应在传统文化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也要注意教材与当下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激发大学生共鸣的同时,有效调动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最后,就高校的传统文化教学渠道而言,高校理应以积极姿态面对传统教学体系下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方面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力优化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诉诸声情并茂的呈现方式,这样就可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拓宽课堂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和教学渠道,如组织、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类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通过亲身体悟而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有效促进其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2.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内因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就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而言,还是对于本文的主题——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来说,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自觉性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所提供的外部教育目的也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努力将包含于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沉淀内化为自身素养。因而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其应该以自身和国家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并认识清楚传统文化的意义:对于自身而言,承袭传统文化精粹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能的提升,使自己成长为当下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国家来说,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认清意义,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传统文化学习主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可以以自身的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对存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艺的了解、学习,感知和领会其中的精神魅力,强化和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如果兴趣爱好是绘画,那便可以找到这一个人喜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连接点——国画艺术及其文化流变;再如,有阅读兴趣的大学生,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系列选作阅读对象进行品读、欣赏。另外,基于对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命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还应当主动培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去领略和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以传统文化底蕴的增加带动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发挥社会与家庭在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合力作用。前面已经提到,作为教育主渠道的高校与身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作为学生成长环境的大家庭——社会,以及小家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必须注重结合两者的力量来助推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进程。首先,社会大环境方面。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生,正遭受着部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袭,因而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扬势在必行。而论及保护与宣扬的主体,则主要包括社会力量的两大方面——政府以及大众传媒。(1)政府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相应的制度建设步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硬性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还应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像这样,政府通过自身的领导和带动力,以制度和物质两种保障形式的提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群体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社会价值。(2)大众传媒方面。一直以来,对于群众思想而言,传媒都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大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优质的公共平台。概括来说,举措可以分为两个层面:①思想层面,大众传媒要始终坚持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场;②实践层面,多制作、推出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节目以及作品。(3)家庭小环境方面。根据国务院相关政策要求,校方必须与家长方面建立并保持长期联系,以帮助和指导后者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家长需要做到:①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积极参与和了解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作品等,在家庭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对大学生言传身教;②积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再只是将学校课程作为学生的培养重点,更不要只是将学分绩点作为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也要同时注重学生文化道德涵养的提升与优质课外兴趣的培养。比如,家长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作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点,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雯.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分析及对思政教育的启示[J].蚌埠学院学报,2017,6(02):166-170.
  [2]罗志翠.传统文化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15):14-15.
  [3]段佳妤.师范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25):352-3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