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总结1999年以来大学英语改革情况,从三个主要方面归纳分析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前人研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英语教师多元化能力考核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指导,并预测未来的形势。
  关键词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普通高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76-03
  Reform of Basic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New Situation//LIN Yun, SUN Zhifang
  Abstract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ince 1999 is summarized, the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recent
  decade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main aspects, and some suggestion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ir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et up an assessment sys-
  tem of English teachers’ diversified abilitie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so as to ensure students to receive high-quality guidanc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situation.
  Key words basic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ordinary universities; teaching mode
  1 前言
  大学英语是我国大学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必修专业课中学时、学分最多的一门公共课程。21世纪以来,创新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要求不断变化,过去传统的英语教育观念与方法、教育体制、教育手段、培养人才模式、教育内容等已不太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普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学需要重新进行审视与改革。笔者谨以此文做一些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2 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形势政策
  1999年修订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打下稳固的语言基础。2004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除了要求打稳基础,又增加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听说这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这一要求。2007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17年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同年发布《中国英語能力等级量表》,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成果检测公布一个权威的标准。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表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齐抓共管,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内涵,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体现高等教育特点,加强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增进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的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而且要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能够从事学术研究和国际工作。高校英语教学形势政策的重心从单词语法、阅读写作等语言基础知识、四六级等级测评等逐渐转移到英语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要接受文化熏陶,重视英语的学用结合,提倡培养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名称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有绝对统一的标准,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地方特色、更重实践的方向推进。
  3 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改革前后概况
  改革前概况
  1)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传授,大量的时间花在课本内容和书面语言的练习上,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甚至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各干各的情况,单纯甚至单方面进行知识传授。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使学生非常消极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师生双方带来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教师围着课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中国式课堂的典型特征就是课堂上教师大量讲授知识点,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知道的东西全部传递给学生;学生机械地跟着教师听课,被动地接收课堂内容,不经理解和消化,课后也没有时间练习。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大纲和教参,讲解知识基本上都是依照课本,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传统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知识点讲解详细、系统、全面,但只停留在英语基础知识点的灌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主动性,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发挥和利用学习到的英语知识。
  2)课程体系。我国大学生主要把英语作为工具使用,通过英语满足考学和深造的需求,所以课程设置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依托《新视野大学英语》等系列教材进行授课,更多的还是“学术性”的教学内容,而非“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3)教学评价指标。在我国,考试成绩是检验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以四、六级和期中、期末测验为代表。这种教学成果和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带来教学内容的单一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片面化,不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培养出一批为考试而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也成为形式化的行为,一碰到现实情况就全变成了“哑巴”“聋子”。
  改革后概况
  1)教学模式。目前众多高校已经转型,由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鼓励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很多新型课程(如微课、翻转课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创新课堂,大胆尝试,鼓励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中畅怀讨论,按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为辅的原则来安排一切教学活动。
  2)课程体系。大学英语前前后后进行了多次改革,现在很多高校陆陆续续开展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作为基础英语的补充和延伸。对这一课程,学校要求除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还在英语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引领学生学有所用。例如:北京科技大学设置了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融合了基础语言学习与高级文化学习,构建一个“层次化文体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了11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其中五门是语言技能课,六门是语言运用课,搭建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教学体系,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田志强、郑翠玲(2019年)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展示尝试分类分级教学取得的成果。自2008年起,该校大学基础英语实施英语“2+2+X”教学模式:每周分配两小时进行英语读写教学,分配两小时进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英语听说教学,及分配X小时的课外复习巩固时间。
  2014年又执行分类、分层为特色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新模式中,将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划分为一个班级,先进行四学期的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基础课程每学期三个学分,总共有12个学分。课程结束后,能力达标的学生可以根据意愿选择拓展课程。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同时学习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总共也是12个学分。
  改革后的基础课程的时间安排优化为“2+1+1+X”模式,即每周分配两小时英语读写教学,另加一小时的口语训练、一小时的网络听力练习及课后X小时的复习巩固时间。拓展课程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只要通过能力考核,便可以申请多样性的拓展提升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2013年开始,该校精心打造出15门大学英语拓展课,涵盖语言综合应用、语言文化、实用英语以及学习策略四大板块。经过几年的打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取得初步的良好效果,得到学生、教师以及行业人士、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
  3)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虽然进行了多轮改革,但是课程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读写+视听说(线上或线下)训练;过多追求测验得分,忽略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收效并不是特别理想,成绩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也越来越差;学分缩减和课时压缩等问题也造成学生收效不显著;师资不足,对一些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开发力度不够,教师经验不够,对新型课堂无法有力掌控和有效引导等,都成为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1)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教师指引学生的求知道路。采用互动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教师讲授答疑辅助理解,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又能从根本上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如话剧表演、情景对白等。师生合作创造一种真实的英语互动式教学场景,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回答问题、思考交流,发挥语言和思维的魅力。
  2)结合实际,开展多层次教学。现代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即听说读写之外,还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且熟练运用最基本的常用词汇、短语搭配、常用句型的能力。因此,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创新课堂,即使用情景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开展语言操练,通过现场模拟演练等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情景式课堂教学可以营造某种特定场景,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演讲、朗读或表演、对话等形式,形象生动地传递、展示英语知识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增强英语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大大加强。
  现在有很多学者提出分级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改变教学的单一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再一成不变。学生入学时进行水平测试,再根据成绩开设不同的班次,同一能力水平的学生接受同一教学,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升级为更高层次的班级。这种方式更为科学、合理,既不会造成学生学业压力过重,也不会给学生制造松懈怠慢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人文素养、能力三个方面都达到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水平,符合克拉申的“i+1”语言学习理论。除此之外,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号召和人类的需求。
  3)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学术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仅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主要的难题在于多数英语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另外,学分压缩和学时减少后,教师完不成规定的工作量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改革中顺利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大学英语改革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4)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遍布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在信息时代产生巨大变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方式变革。普通高校出现新型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打破了上课地点必须在教室这一局限,极大丰富了教学场所。利用互联网,教师将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不仅能够节省备课时间和课前讲解时间,而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在互联网这一媒介的推动下,课前,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根據主题和个人兴趣通过不同渠道探索知识,提前了解和钻研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和学生探讨问题,解答疑惑,将课堂延伸至教室外。   5)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方向与趋势。《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布,敦促中央和地方各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指导方针指引中央和地方高校着重进行具备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英语人才培养计划,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符合国情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梳理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考察数据,学者发现关于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大方向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①学术英语迎合主流,成为新秀;
  ②通用英语和专用英语两个模块均衡发展,学生根据需求和爱好自由选择;
  ③沿袭主打通用英语的惯例。
  三种不同的看法站在不同的角度结合具体的例证阐明未来英语教学的走向,提供了有理有据的思考。
  文秋芳(2014年)表示,通用英语包括初、中、高三个等级,包括目前所说的中小学英语和大学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中级英语和高级英语。通用英语课程主要教英语这一门语言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学生接触英语,首先要学会英语语言的基本框架,如读音、字形、词汇、语法,只有打通日常交流的大门,能够无障碍沟通,才能够进一步深造。大学普及英语教育通常以生活化场景为内容,并且通过四、六级考试或升学英语考试为测量手段。
  Jordan(1997)阐释专用英语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个类别。职业英语同行业领域联系密切,教授内容以某项工作或某个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主,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学术英语同专业和学科挂钩,目的是帮助学生使用英语提升专业素养。
  总的来说,专用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职业和学业的需要,学习内容与当下市场和学科相联系,讲授的句法、词汇和语篇属于行业或专业范畴内的用语和表达,锻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以行业或专业为对象的交际和知识运用水平。有时候为了使英语专项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准,专门针对某一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进行培养。通用英语和专用英语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学习一门语言和相应的言语技能,后者是专业知识学习与英语的语言技能培养并重。倡导“通用英语+专用英语”这一类型英语教学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实施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文化教学+专用英语教学的二加一课程教学模式。
  4 结语
  21世纪已走过近20年,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脚步从未停止。将来经过大量实践,我国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将会朝着特色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4]王鲁男.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6):922-932.
  [5]陈娟文,王娜,李金玉.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7(1):36-41.
  [6]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当代外语研究,2017(6):62-65.
  [7]陈润兰,尹姣.独立学院基于学术英语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8-120.
  [8]赵兴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5):80,82.
  [9]田志强,郑翠玲.大学英语拓展课教学探索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3):11-13.
  [10]唐莹.试析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5):117-118.
  [11]康霞,张丽,郝海燕.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学周刊,2019(15):16-17.
  [12]王玉文.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138-139.
  [13]張同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9):184-1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2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