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的重中之重,也是应用技术型高校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介绍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法与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参考台湾技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031-03
   一、引言
  自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一批地方本科高校据此引导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随后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则对如何转型做了具体安排。这是高校的重要改革,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未来需要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型人才。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对其高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双师型”教师,意味着除了具备“教学”能力外,还具备能够承担“社会服务”能力,其教学工作任务包括在校生和社会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其内涵是“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将其运用到职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又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应用能力及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力[1]。“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法和效果
  福建工程学院自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来,通过内培和外引等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有与本专业相关的非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2)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3)参加专业技能考评员培训,取得考评员资格证书;(4)近五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訓,并获得合格证书;(5)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行业、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在企业兼职、从事合作研究、从事技术服务、咨询等);(6)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7)近五年中经学校批准半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到企事业实践学习、挂职锻炼、接受专门技术培训;(8)近五年中有三个月以上(可累计计算)在校内外实践基地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包括带学生生产实习、实践专周等);(9)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横向课题或有企业参与的纵向课题;(10)近五年负责指导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或专业技能竞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本学科或专业认为是双型双能型的教师(附相关说明)。
  经过“十二五”期间建设,我校拥有专任教师128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39.1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78.23%,“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5.9%。虽然“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建成国内高水平示范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目标和任务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适应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术团队需要加大力度,资源配置与保障能力需要更加强化等。
  为此,在教师队伍水平持续提升的目标中,尤其是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旨在提升“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具体途径和措施如下:(1)积极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兼职教师,并指导青年教师实践实训。(2)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每年选派青年教师20—30人到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访学研修,到相关企业或设计院所锻炼。(3)积极引进台湾地区优质教师资源,继续派出相关院系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等赴台进行短期业务培训。(4)巩固与英国、德国高校在教师培训项目上的合作,继续派出相关院系的学科带头人赴海外研修。
  三、存在问题
  从我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方法来看,主要可分为三类:证书类、经历类、竞赛类。认定的标准较广泛,这是由我校的发展历程决定的,也是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目前而言,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持续评价体系。由于认定标准不统一,经历类及竞赛类的“双师型”教师需提供五年内的证明材料,而职称资格证书、考评员资格证书等的“双师型”教师则一证定终身。在进行认定之后,只有“是/否”双师资格之差异,而无“优/良/合格”双师之评价。这不仅是我校的现有问题,也是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有问题,即没有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没有一套科学合理、持续性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考核,如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学生服务等考量依据,并没有体现出“双师型”或“非双师型”的差别,亦忽视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操作能力。
  2.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前后,我校也不断调整和完善评聘标准及绩效方案,以实现对教师队伍的激励目标。但在激励过程中,没有区分“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所有标准和方式适用于全体教师,对双师资格教师进行认定后激励措施远远不够。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双师型”教师只是一种名义、一种称呼而已,与科研、教学、职称评定无甚关系,参加培训或社会实践不如多发论文或专利等,因此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要组织管理好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培养高层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不断探索。“双师型”教师的证书获得、企事业实践锻炼的途径都是教师自身去努力争取来的,而多数青年教师、新引入的高学历人才等并没有很多的企业或行业渠道,企业也没有培养人才的法律义务。现有教师出去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等实际上很难实现。因此管理者需要提供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制度保证。如果没有政策、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培养机制上的障碍就无法扫除。   四、可行性建设途径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构成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三种类型。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组成的技职层次结构,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平行、平等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两者是教育类型的差别而不是层次的差别[2]。由于其借鉴美、德等西方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其教育体系发展成熟,师资培养和储备充分,“双师型”队伍建设经验丰富,其教师发展经验可为大陆高职“双师型”队伍发展提供借鉴[3]。纵览台湾地区技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历程,可得到的主要经验如下[3]。
   1.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包括: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推行专案计划,提升教师研发能力;规定教师进修制度化、法制化等。
   2.技职院校实施具体策略,推动师资建设发展。主要策略有:建立完善的教师评鉴制度;推行“建教合作”,开设实务专题;推行“全面证照”制度,推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建立协助教師发展补助制度等。“师资第一,师范为先”是台湾地区教育管理的一大特色,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和科学管理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机制[2]。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促进一支教学、科研及实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本文提出以下若干建议。(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障。管理部门制定“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可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培训机制、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等各个方面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借鉴台湾地区教师相关评聘制度,可制定适合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规章制度,如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用、职称晋升、培训进修、激励与惩罚等配套制度,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等与职称、待遇挂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及完善产学合作制度,一方面可通过分派刚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包含博士、硕士)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实训培训,实现自我培养;另一方面也可对外聘的企业兼职教师实行有力的人事制度保障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这类教师队伍来源相对固定,从而保证教学质量。(2)多渠道聘用,加强校企合作。为应用型教师培养提供丰富的渠道,提倡“走出去”,也欢迎“请进来”。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为校内教师提供“走出去”的实践场所,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实践经验反馈回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更贴近。“请进来”是指在聘用人才时,除了高学历的理论水平高的人才以外,也需要敢于引入校外兼职教师,让企业高管、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等真正走上讲台,设立企业课堂、高端讲坛等,使之真正成为“双师型”队伍中的重要部分,而不仅是空有头衔。同时,培养或引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并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有计划地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的专业问题,并把企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在整个环节中,校企双方应加强协商、全力互助,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3)建立“双师型”教学评价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的课堂应和其他教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有所不同,除了通过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其理论教学方面进行评价之外,还应有专门的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等对其在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及科研素质等方面做出实践技能的评价。该评价结果,可作为不同等级的“双师型”教师的划分依据,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薪资待遇。打破一证定终身的局限,建立量化考核机制,采取“能上能下”的“双师型”教师等级考核模式。同时,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自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双师型”教师除享有基本教学津贴、超学时教学津贴等,还可获得额外的“双师”津贴;设立“双师”名师、“双师”学科带头人等岗位及其专门津贴等;对于有额外突出贡献的“双师型”教师实施相应的奖励等。
  五、结论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双师素质的养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在国家政策导向指引下,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认真对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参考台湾地区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合理的制度和得力的保障措施,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内涵建设,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光照,余克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江淮工业学校为例[J].职业,2017,(22).
  [2]薛莉英,陈子珍.台湾技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与运行机制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7):13-15,80.
  [3]庞菊秋.台湾技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21-24.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LIU Li-sang1,2,LI Jian-xing1,2,LIN Li-xian2,ZOU Fu-min2,HUANG Jing1,2,MA Ying1,2,CHEN Wei1,2
  (1.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Education(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 350118,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 350118,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staff of applied technology-oriented universities,and it is also the key factor to highlight the practical link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se universities.Tak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of its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by referring to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Taiw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double-qualified";team construc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5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