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更加突出人文理念、乡土情怀,如何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成为教师的关注重点。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然后介绍了福建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最后阐述了中学语文课程中对福建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福建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价值;运用方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学校应该树立资源意识,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发利用。这其中,乡土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开发整合,可以运用到语文课程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新手段。以下结合福建地区,探讨了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
  一、 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也不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教育就是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具有乡土特色的事物引入教學中。如此,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创新了教学途径,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总结起来,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如下。
  (一) 激发学习兴趣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在乡土文化资源中,选取趣味性的知识内容,穿插进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尤其是文言文、阅读理解、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三个难点,合理应用乡土文化资源,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拉近学生和语文的距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培养爱国主义
  有国才有家,无数个小家组成了一个大家,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语文课堂是传播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升国旗、唱国歌上,还要立足于脚下,强化乡土教育。选择合适的乡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此,学生会对家乡和祖国产生认同感,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家乡和祖国贡献一分力量。
  (三) 方便理解课文
  在不同地区,受到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文化,例如方言、故事、艺术形式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是对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这一点和乡土文化的发展需求是一致的。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升语文素养。此外,乡土文化的传播,能助力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 福建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
  (一) 茶文化
  福建素有“闽南茶都”的美誉,以安溪茶为例,是我国乌龙茶的故乡,也是铁观音的发源地。人们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多彩的茶文化,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茶文化作为一种媒介,将历史、民俗、宗教、礼仪、书画、音乐、戏剧等融为一体,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茶文化的运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采风活动,搜集和茶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通过讲故事、听茶歌、说习俗的形式展示出来,认识到茶文化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做茶文化的传播者。
  (二) 戏曲艺术
  福建戏曲种类多样,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在我国戏曲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例如:高甲戏中的多个剧目,不仅进京演出还获奖;南音唱腔被称赞为“上古音”;布袋戏、木偶戏,有特殊的表演形式等。这些艺术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除了戏曲本身的唱、念、做、打,还包括音乐、美术等元素,成为优秀的学习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艺术的传承面临严峻考验,将其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社会调研,了解戏曲的发展经历,学习戏曲的基础知识,针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出有用的意见。
  (三) 闽南方言
  闽南语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在福建人的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一些广泛流传的俗语和谚语,能传播正能量。例如“钱四脚、人两脚”,意思是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付出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闽南语,并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学习闽南方言,而是收集其中有价值的俗语、谚语、歌谣等,学习这些话语背后的道理,突出教化功能;并在作文中合理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 寺庙岩祠
  早在新石器时代,福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且建造了寺庙岩祠,发展形成神奇的庙祠文化。例如:千年文庙、东岳寺、城隍庙、大王陵、清水岩等。了解庙祠文化,能探寻宗庙的渊源和发展,以及相关的建筑风格、楹联诗词。具有特色的宗祠,例如詹公祠、湖头相府,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将寺庙岩祠引入语文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查阅族谱、走访老人,开展寻根之旅,了解传说故事;并且结合著名的景点,观察建筑物风格,学习诗词碑文等,将家乡文化传播给外界。
  (五) 节日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但不同地区的节日庆祝方法也不同。我国多数地区,在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时间是四月初五;在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时间是五月初五。而在福建的安溪县,扫墓祭祖时间是冬至前后,端午节则是六月初二。从节日习俗的不同点出发,将其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探寻节日来历,抄录节日庆祝对联,并写下过节时的所观所感,来展示家乡的节日习俗。
  (六) 太极文化
  从家谱到县志再到府志,甚至到《闽书》,都有明确的记载,福建邵武和平镇坎下坑池村,就是名副其实的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故里。邵武县拟建张三丰铸铜雕塑、太极广场,为打造张三丰故里城市名片,已经开展了三丰故里传统武术大赛、张三丰太极拳大赛等活动。   (七) 四贤文化
  延平四贤,指的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景行企前修,载瞻荐溪簌。斯文端在兹,黾勉继芳躅”,这是《题四贤堂》的最后四句,希望当地人能传承好四贤的崇高品德和精神。
  三、 中学语文课程中对福建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
  (一) 利用闽南语学习文言文
  目前常用的闽南语中,对古汉语的使用特征一脉相承。从历史的角度看,秦朝一统后,闽南一直在中国版图内;且当地的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了语言的古老性。利用闽南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从两者的关联入手,例如句式、释义、语气词、音韵变化等。第一,在句式上,闽南语中的疑问词“底”,代表了“何”,例如底事、底地,就是在说何事、何地。第二,在释义上,闽南语中的“那”,不是方位词,而是疑问词,释义是“怎么”,和“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那”释义相同。第三,在语气词上,闽南语中的西瓜真大,会说“西瓜有大”,这里“有”字的用法和《诗经》中的“有”字相同,例如“逃之夭夭,有蕡其实”。第四,在音韵变化上,闽南语中“斜”字的发音是xia,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音韵相同。
  (二) 利用民俗文化学习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在已有的教材上,还要拓宽眼界,将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运用其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不少闽南语歌曲中,表达的是人生沉浮、爱情的悲欢离合、生活的喜怒哀乐等。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而泉州作为“宗教博物馆”,和它的开放性、兼容性不可分割。例如民居古厝,将居住、祠堂、家族教育等功能集为一体;土楼是山区特有的建筑,被誉为东方古城堡。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说不尽的桥”这一主题,就可以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了解当地著名桥梁的结构,欣赏桥梁和周围风景搭配产生的美感,以及桥梁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
  (三) 利用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福建的乡土文化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全体中国人的财富。第一,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可以利用“爱拼才会赢”“泉州模式”“惠女水库”等案例,通过学习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完成自信、自强教育。第二,培养学生的重义轻利精神,可以讲述当地人们的壮举,例如王永庆巨額捐款、李陆大扶贫济困等。在《论语》中,提出审美要义是返璞归真,和重义轻利的精神相符。第三,培养学生的宽容性和开放性,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知识时,可以结合福建人的开放、开拓意识,既追求中庸之道,又能海纳百川。
  (四) 利用乡土元素开展阅读
  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结合不同的乡土文化元素,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其一,利用泉州海丝文化,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泉州人的冒险精神,深入了解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布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二,利用宗教和民间信仰,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书法、手抄报等活动,了解宗教和信仰的传播过程,认识到宗教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其三,利用当地历史名人,促使学生了解名人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重演历史事件,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品格。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方便理解课文,是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分析可知,福建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包括茶文化、戏曲艺术、闽南方言、寺庙岩祠、节日习俗等。文中介绍了中学语文课程中,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希望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借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英.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9(9):36-37.
  [2]梁光云.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入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1):298.
  [3]张永刚,殷红丽.我们的乡土语文课——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的运用初探[J].时代青年(视点),2018(6):63.
  [4]农静纯.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45.
  作者简介:
  黄治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