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变成了热点的研究内容和话题。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本文针对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建构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建构
  一、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了新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并且也给我国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核心素养大环境的影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了可以对核心素养教育方针进行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确定了以教师为导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面向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得到有效提升。下文针对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建构进行深入分析。
  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相关概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体现在综合利用数学的能力,从数学思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问题解决这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与本质进行反映。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学分析观念、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点内容,上述这些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掌握,才可以把基础知识、技能,思维品质内化成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向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课程体系进行构建,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意识、创新能力。
  三、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存在该问题,主要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形成了上课讲题、下课做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学习成绩。但是,实际上,这和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出现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的问题。第二,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教学理念可以对所有教学活动进行指导,若理念落后,那么会严重影响到课程体系建构的质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灌输式,会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过于依赖教师的答案和思路,失去了对问题自主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四、 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建构策略
  (一) 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教师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最终实现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营造数学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设计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指引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自主推导计算,并指引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对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进行计算,使学生可以在对问题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 结合学生情况制订目标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其数学思维都是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构建,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科学制订。简单来讲,教师需要保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连贯性,需要统筹兼顾高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与认识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并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个性特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进行制订,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和代数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代数思维情况进行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负数的意义进行了解,并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在地图中有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还有-155米的吐鲁番盆地。在这个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可以对负数的意义进行深入理解。该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以后,进行的数学课堂设计,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再如,在讲解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要给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在掌握圆的概念的前提下,增强应用圆的知识优化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以该标准为基础进行学习,该培养标准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目标及前进的方向。
  (三) 營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时,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学生质疑能力,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最终实现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营造数学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提升学习动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使学生可以学会学以致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例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国旗进行动手绘制,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火车行驶路程,进而使学生可以对比例进行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比例基本性质,还可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思想,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 对问答课堂进行构建
  学生都是由于不知道、不了解,而产生疑惑,进而进行学习,也是因为学习了解后,获得喜悦和提升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是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相互讨论和研究的新型课堂,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先拿出一个小礼物,可以是一个铅笔,也可以是一个橡皮擦,进而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个小礼物的长度为多少?谁猜对了就把这个礼物给哪位同学。学生在礼物的刺激下,纷纷踊跃发言,开始了竞猜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格尺,对小礼物的长进行测量,发现是5厘米6毫米。由于学生刚接触厘米、毫米这些单位,会有效被吸引住。最后,教师可以对该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进行引入。在该过程中,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 帮助学生串联数学知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可塑性。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时,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理清,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可以学到数学知识,但是很难把知识内化成为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意识,以此为目的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在师生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解认识方程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对天平原理进行利用,指引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可以对天平不平衡和平衡的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指引学生通过算式表达出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演示操作,思考有关等式,进而使学生的认知和数学意识得到良好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向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构建课程体系时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合理有效的手段,把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基础,不断完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进而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晓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探究[J].明日风尚,2018(24).
  [2]杨晓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学周刊,2018(26):36-37.
  [3]陳树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16-117.
  [4]魏文琴.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2.
  [5]李玉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新课程,2018(10).
  [6]吕永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探究[J].好家长,2019(14).
  作者简介:温玉霜,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4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