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好四个“抓手”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凸显了国家对当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也对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情感复杂多变,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以及外界因素的诱导。在这个时期,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树立法律意识,做到日常生活中按照道德及法律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保证自身行为的合理性。
   为适应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浅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四个“抓手”。
   一、精准备课,下好教学“先手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首先需要对课标进行深度解读,并结合校情生情进行合理演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像“专家”一样整体思考课标、教材、教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重点设置好“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书本是怎么阐述的”“怎样组织材料对书本进行加工”“重、难点在哪”“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时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领学生突破难点”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而准确解答这些问题,则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准备。从一堂课的总体思路到各环节的设计;从案例、材料的选取到各环节的过渡、衔接及问题的设置等,都要做到精准、有针对性,从而避免课堂教学的无效活动或者简单化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课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做到思路清晰、领悟到位,不至于因“云里雾里”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比如,在为《做更好的自己》备课过程中,笔者首先仔细研读课标,准确理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接纳与欣赏自己,进而从生活中选取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典型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接纳与欣赏自己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层层递进设置问题,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激发他们的愤悱之心,做到扬长避短,以健康良好的心态努力追求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生学法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由正文、情景材料、相关知识链接等组成。笔者在九年级教学多年,发现多数学生虽然经历了七、八年级两年的学习,还是不会看书、记笔记,不会分析案例和材料,不会有效组织答案。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在教授7年级道德与法治时,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在这个阶段,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求学生要学会看书。学生往往喜欢看书里的案例、插图及情景,对正文部分不感兴趣。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复要求学生看书时要注意课题、框题及目题,特别是在目题下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边梳理边标出“1、2、3、4…”,并把正文部分的关键词句勾画出来;另外在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时,会让学生对着书本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梳理一遍。经过两个月的指导和强调,现在学生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答出知识点,而不像刚开始做作業时,要么整段抄书,要么东扯一句西拉一句不相干的话。而且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都会在正文部分划出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而这,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和注重学习方法的体现。
   其次,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和案例。学生对案例中的情节很感兴趣,但在解答问题时就一塌糊涂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通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划出材料层次,分析几个层次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对比关系。比如在学习《网络交往新时空》一课时,我给出精心准备的案例“小丽与三个不同网友的交往”,让学生分析小丽应该与哪个网友交往并说明理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比分析,有理有据地给出答案。
   再次,训练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概括知识点、分析材料案例时,只有用精准、到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紧扣题目要义,抓住“得分点”。比如上述“小丽与三个不同网友的交往”的案例分析讨论中,笔者通过设置“小丽该不该与网友见面?”等议题,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等方面分析阐述,并用网络交往要“慎重”“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等关键知识点作答,而非简单的“不能见面”“网友可能是坏人……”等游离于知识点之外的不精准、不到位的生活化的语言作答。
   三、打好“组合拳”,教学方法多元化
   初中生已具有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逐步显现。这种差异性体现在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走多元化的路子,教学方法要避免单一性。我认为,在具体实践中,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导向,综合运用多媒体、教育云平台等教学手段,运用故事教学、互动教学及情景体验、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价值辨析等多种方法,使教学更具时代性、差异性和针对性,全面激发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活力和教学质量。
   首先,教学方法多元化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提高自己。要主动从观念及方法上改变传统说教的单一教学方式,注重利用网络等有效途径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更新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注入源头活水,使每一堂课都有能抓住学生“兴奋点”、引发学生共鸣、共情的鲜活素材,都有能真正触及学生内心的精彩演绎和知识要点阐释。
   其次,教学方法多元化要求教师要善打“组合拳”,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兴趣,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在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时需要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出发,如很多初中生都面临着交友的问题,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又有虚拟网络上的,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真实案例、网友评论,设计并组织学生分组参与迷你情景剧、小品表演等,组织学生分为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法律意识,同时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了初中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再次,针对初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问题互动等。情绪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情感互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保持高昂的情绪,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进行问题互动时,一方面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建议,对于一些具有可行价值的建议,应积极采纳,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及教学质量。
   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可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比较小,并且在生活中具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因此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后,在遇到问题时,初中生可以在小组中寻求成员的帮助,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初中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初中生的学习信心。不仅如此,小组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求同存异,尊重他人,这样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张弛有度,师生共谱“协奏曲”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一直是学生“很不待见”的一门学科,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求“活”,使课堂始终处于“动”的状态,学生兴奋过度,极易造成教学陷入无度无序的失控状态,难以让学生条理化地掌握知识、拓展思维。但一节课始终静寂,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又会恹恹欲睡,丧失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与巧妙转换,使课堂有动有静、动静交替,有节奏地进行。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表达要求精练、准确、通俗易懂,一言一语都不失周密的科学性、逻辑性。要注意采用多种语言形式,结合当前初中生的“语境”,多用一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又具有网络特点、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领略语言节奏美的同时,对所学理论有所感悟。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程序的节奏。一堂课主要有四大块内容:引入、授课、总结、练习。新课引入宜快,不能拖得太长。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切忌信口开河,做到精心设计,言之有物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形式可以多样但节奏一定要简洁明快。在授课时,要按计划掌握节奏,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调整节奏,做到:重点要突出,应反复地讲;难点需分散,应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则简明地讲;学生易懂的问题可一带而过,学生易混的内容则要重锤敲打。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心口俱动的教学高潮。
   第三,课堂气氛也要讲节奏。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强度很大的脑力劳动,教师要合理安排思维的“张”与“弛”,创设教学高潮,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起伏有致,形成节奏,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实践中,可通过设计课堂辩论、抢答等环节,使用紧张、急促的语言,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也可通过精心准备音频、故事、案例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通过张与弛的穿插安排,可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韵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节奏美”牢牢地“粘”住学生,上出一堂堂令学生入迷的好课,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和教师一同谱出课堂“协奏曲”。
   当前,多元价值观以及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资源传递速度极快。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初中生正處于价值观的关键塑造期,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必要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及老师应该持续进行探究,突破应试教育的禁锢和重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青少年阶段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治素养。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