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面推进教体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教体融合;人才共育;特色共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37-02
  2019年初,江苏省高邮市实施机构改革,教育、体育两部门合并成立教育体育局。高邮市积极推进从曾经的“教体配合”向“教体融合”发展,努力让广大学生既有“一生好习惯”,又有“一身好体魄”。
   一、深刻理解教体融合的新形势
   教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围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政策陆续出台。在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成为15项行动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规定了“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具体目标;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更是把“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写入战略目标。
   教体融合是育人所需。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少了体育,就谈不上全面发展;忽视体育,立德树人就会流于形式。当前,推进教体融合,就是要弘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传递学习与健康并重的价值导向,倡导受用终身的健康习惯,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体融合是职责所在。《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数据统计显示,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等指标不降反升,“小眼镜”“小胖墩”呈现低龄化趋势。与此同时,青少年身心健康既出现了不少“显忧”,又存在着不少“隐忧”,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心理疾病易发。要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学校体育发挥教育功能,对学生身心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迫切需要主动发挥教体融合的优势,不断提升学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二、准确把握教体融合的新方向
   坚持人才共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推进教体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身心健康,统筹设计体育课程,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让学生带着喜欢的项目和受益终身的习惯走向社会。既要鼓励部分学生发展体育特长,也要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只养“几朵红花”,而是要培育“大片绿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發展服务。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社团活动,提高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培养正确的体育态度和健康的运动习惯。
   坚持资源共用。推进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服务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通过加快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将全民健身服务延伸到基层乡村,更好地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教练与教师互通,通过开展“体育教师进社区、进乡村”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校园”活动,将不同师资融进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特色共建。坚持深化改革,在巩固体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基础上,因地制宜丰富学校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目标,努力形成部门重视、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体育推进新机制。要遵循规律,积极探索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运动员成才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加快发掘和培养有体育特长的“明日之星”,打造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教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三、全面落实教体融合的新任务
   加快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德育为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开好“两课两操”和大课间活动,让所有学校和学生真正“动起来”。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简单化、应试化、随意性大等问题,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办法。一方面,要把弘扬体育精神与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塑造学生阳光、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要把课外锻炼作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常坚持、重养成,并切实加强学生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按照“幼儿游戏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理念,积极开发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与优势项目,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掌握好1至2项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加紧培育项目基地学校。以足球、篮球、武术、跆拳道等项目基地学校为依托,推动“一校一品”,走特色教育之路。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健全校级运动梯队,广泛开展校内体育比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紧密衔接的培养网络。把校园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作为重点内容,配齐配好体育器材和教学装备,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安全开展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加速建设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大体育项目专业特长教师的招聘力度,积极鼓励学校专兼职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体育学科和项目培训,弥补师资的不足;另一方面,以“市队校办”为龙头,推进专业教练员进学校。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方式聘请和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进一步充实教练员队伍。
   加大力度完善考评体系。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对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和个人加大经费、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都来关注体育,不断推进教体融合工作见成效、上水平、创特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教育体育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