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关于对分课堂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深入分析了传统课堂与讨论课堂的利弊,于2014年提出了“對分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张学新教授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以及讨论式教学中难于控制学生思路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对症思辨能力提升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结合起来,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段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此期间加强过程管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时间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为PAD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法适用于任何学段、任何学科,当然中职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相应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进行的变革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障碍,仅仅是由事无巨细的讲解到提纲挈领的讲解,由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到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由教师批改作业到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由满堂灌到教师讲的活动和学生自学以及相互学习的活动对半安排。对分课堂的作业评价不在于反馈对错,而是激励创新和转变态度,对题目的对错评判交给了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
   对分课堂的最大亮点是“亮考帮”,“亮考帮”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亮: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称为“亮闪闪”;考: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来挑战别人,称为“考考你”;帮: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称为“帮帮我”。在教师讲授环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而是通过单向讲授,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不覆盖细节。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学生可以阅读教材、查阅资源,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形成“亮考帮”,并以课堂练习或作业的形式写下来,然后到讨论环节,教师不做任何讲授和干预,让学生分组讨论,通常四人一组,分享自己的亮考帮,互相答疑、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把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
   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则在这个环节提出来,师生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分”这个名称是指每次课的时间被对半分割,一半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于吸收和讨论交流。
   二、“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
   (一)导入新课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放羊娃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接下来我们学习《人生的境界》。
   (二)教师讲授
   关于四境界的实质,让学生明确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三)内化吸收,深入理解
   针对冯友兰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形成亮考帮,在作业本上写下来。
   (四)课堂讨论,互相切磋
   学生围绕作业亮考帮,针对各自的收获、困惑、疑难,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五)随机抽查,分享精华
   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首先抽查,随机抽点3到4个小组,每组再随机抽一个学生,分享小组进行讨论,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无论个人、小组,还有遗留问题的,都可以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
   (六)教师总结,深化提升
   在本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的亮考帮是这样写的:
   亮:明白了人生冯友兰人生四境界的内涵;
   考:原始人、狼孩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毕业了属于什么境界?
   帮:渴了就喝水,冷了就穿衣属于什么境界?山区放羊娃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形成了亮考帮之后,学生带着亮考帮,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样有针对性的讨论比之前传统课堂的讨论要有效得多,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对人生四境界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最后分享讨论结果时,精彩不断。
   三、学生对语文课堂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反馈
   笔者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17电气、17新能源、17长园、17机器人四个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之后,17电气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较上学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17新能源提高得更快,提高了8个百分点,17机器人提高了2个百分点,17长园提高得更少,虽然不是每个班成绩都提高很大,但是总体来看,成绩是有所提高的。此外,笔者还利用问卷星软件对任教的17电气、17新能源、17长园、17机器人进行了对分课堂的问卷调查,每班抽取10多位同学,共69名同学参与调查。
   “对分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同学们的反馈如图1。
   更喜欢对分课堂的同学占44.93%,传统课堂占34.78%,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无所谓,没有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由此来看,更喜欢对分课堂的同学还是比传统课堂多,学生喜欢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针对在课堂讨论环节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这个问题,选择同意的同学接近70%,实際上课的过程中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确实比之前要高很多。(见图2)
   针对“对分课堂”是否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个问题,60%的同学认为是肯定的,还有24%的同学选择了“说不准”,对这个问题无法估计,或者也许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肯定的人数还是占多数。(见图3)
  当然,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互换,又有内化吸收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还注重讨论、展示、分享,学生的辨析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这些暂且无法量化,但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的确是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中职语文课堂引入“对分课堂”的意义
   对分课堂教学法最初是在大学课堂实践的,中职语文课堂存在着和高校课堂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网络和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在中职语文课堂时有发生,后因学校实行“无手机课堂”,上课先交手机,课堂纪律和课堂效果好了很多,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加强,用网络获取知识很方便,然而这种单纯用网络学习的方式却在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条件,注意的集中让我们明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其适当的刺激。然而,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中职生和大学生同样处在青年期,众多的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中职生的思维已经由抽象概括思维逐渐发展成辩证思维。当然,这种高级思维发展阶段会延续很长时间。这种思维特点体现在中职生身上就是:他们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认识。当然,这些观点还不够成熟和准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适当进行思维训练。而讨论比讲授能更好地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语文对分课堂作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关键环节,增多了讨论的实践,并把讲授和讨论间隔开来,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内化知识,促使讨论顺利进行。这不仅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实践应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缺陷,强调了师生双方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形成依托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师生角色和定位互相转换,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当中。
   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是有备而来,显著提高了讨论的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感。再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和保护了学习主体的差异性,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对成绩要求不高、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可以在讨论中积极表现,能够保底通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通过期末的开放性考核,可以将其能力展现出来。总的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辨析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前期投入少,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教学改革。
   不可否认的是,对分课堂教学法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很高,如需要学生自觉在内化吸收环节形成“亮考帮”,不然下一个环节进行不下去,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自觉,所以需要教师研究出很好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责任编辑 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