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教育是一种开发智力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教育,它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高层次的教育。创新教学是一种非常偏重开发智力的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思维开放,重视学习过程,强调独立获取知识与能力。创新教育的宗旨在于让受教育者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智力成果。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解现代教学含义、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奠基石。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反应现实,并且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情感性,能很自然地促使学生生发联想,让学生喜欢并产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领与开发呢?
  一、激发创造活力,鼓励创新精神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逐步前进,教师只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改变陈旧的观念,在课堂上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甘愿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认为:假如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那我们教育就不会产生效果,所做的努力就会白费。所以,教师要一改过去那种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标新立异的热情。同时,还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让他们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和喜悦,从而变得更加自信,人的勇气和动力来自对理想的追求,来自强烈的自信。
  教师的关注点要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上面。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求知的欲望,乐于学习,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去创新。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琢磨,在理解、对照中产生新观点,学到新知识,让学生发表观点时多阐释一下自己思维过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某些学生思维跳动的脉搏,为其他同学提供思维方式的借鉴。同时,应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你为什么这样想?”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了哪里?”“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瞬间展现的创造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促使他们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二、鼓励创新,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等都有近乎相同的要求,但在遣词造句、写作文、课文分析、对所学问题的回答等,都不应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千人千面、答案各异,更能反衬出学生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同中求异能力。反之,如果一味要求步调一致,限制差异,学生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自由,犹如给学生的思维捆上了绳索,就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折断他们创新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统得过死,求同太多,而应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力提倡求异求新,提倡另避蹊径,鼓励学生就同一问题提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观点。在求异思想的感召下,学生就会喜欢创新思维,去努力寻找“新大陆”,才会不断生发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这种执着求新的激情,这种不同寻常的思维习惯,将会不断优化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在语文学习中频频闪现。
  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用以往的经验或观察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不愿动脑子,人云亦云,跟著别人的思路走,自己不去深思或者不敢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优化这种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常规思维方式,教师要刻意启发学生“反其道而行之”,按照与平常思考路径相反的的方向琢磨,从问题的对立方向去思考,训练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结尾处续写故事发展情节。课文《坐井观天》中有这样一个课后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后,会说些什么?教师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提问内容进行续写。在上交的作文中,不少学生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学生写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向小鸟道歉;有的学生写青蛙感叹天空的广阔无边,表示自己要从头再来;还有的学生写青蛙无法适应井外的环境,表示很无奈,重新跳到了井里。种种答案,都是学生们创新思维的体现。
  三、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思想不受压抑,思维变得活跃,因此他们乐学、善思,容易产生创新思想。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会感到拘束,灵感受到窒息,出现思维消极、懒散的情况,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他们,支持他们随时发问、提出不同的看法,经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其次,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亲切的面容、和气的语言、关注地倾听,会使学生倍感亲切,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消除思想压力,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大胆发言,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唱首歌、背一首诗歌、猜一个脑筋急转弯儿,或围绕课文内容做个小游戏、讲个有趣的故事、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幻灯片、课件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课间活动中收回玩儿心、进入上课状态,还能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四、语文活动课学习的创新性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堂,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块重要基地。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是小学语文活动课堂最有效的活动方式,因为每个学生所在家庭情况不同,思维习惯、学习兴趣点也不尽相同,他们独立学习、思考产生的效果和结论也不一样。
  在活动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互动,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方便机会,很容易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萌发出创造的思维幼芽。如老舍先生的《草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从作者为我们描述的幅幅生动壮阔的画面中,感受草原美丽风光和草原上人们的热情好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民族团结与大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想象的情景说给大家听,互相补充,就会形成趋于完整的草原风情图,这比单靠教师一个人口语描述效果要好得多。在活动课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多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续说、续写课文;教师开个头,让学生接着往下编故事;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编导课本剧;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给别人当导游员。如果能将这些训练形成常态化,学生的智力就会不断得到开发,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能否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创新思维的启发,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引导、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作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力争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万恒.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教育科学,2015,(16).
  [2]李妍.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能力[J].金色年华,2012,(07).
  [3]孙红.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3,(09).
  [4]叶晶.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考试周刊,2016,(11).
  [5]何贤寿.论逆向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1,(2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