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次听到“心理健康教育”时,心里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内心疑惑:这不应该是心理学教育专家研究的内容吗?后来,随着教龄的增长、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自己俨然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之一。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常常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考虑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认知,因此,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多样。除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应创建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将其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方面,虽然目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系统,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很有限的,很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青春期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性格发展影响也很大。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应该包括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而如何做人应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曾在此方面进行过多次尝试.如刚开学时,针对新生进行入学前教育,针对高年级厌学的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摆正学生对学习、人生等问题的认识。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而到了高年级常常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羞于表现自己。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我校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做名人”十大名人评选活动,鼓励大家向名人学习,将来为国家建功立业。这项活动既打消了学生怕遭非议的顾虑,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望,受到学生好评。
  2.尊重学生,公平公正
  没有沟通,谈何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想与学生有效沟通,首先得学会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在平常的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尽量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时,不要先入为主,一味批评說教,而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其次,学会不存“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好而对其有所偏爱,这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打折扣。曾经我就因为对成绩好的学生过于偏听偏信而做出过错误裁定,带给自己深刻的教训,也一直因此懊悔不已。
  3.宽容诚信,以身作则
  教师要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懵懂中成长的孩子们。初入教坛时年轻气盛,我经常因为学生的叛逆而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而学生也只是一时被“镇压”……现在想想,如果自己当时不那么冲动,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起剖析问题,多一些正面引导和鼓励,少一些疾言厉色,或许能让更多的孩子信服。
  教师要讲诚信。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以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律人先律己,我们教师唯有以身作则,学会宽容,信守承诺,才能打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4.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工作重心是学科教学,而学科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教师应该多想办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使儿童增强自信心,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探索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要鼓励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面对问题迎难而上。还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可以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后进生则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和帮助,对他们的进步要给予鼓励。
  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积极调节。我希望孩子们保持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从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我经常引导他们,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新的奋斗目标,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实事求是,不苛求自己,不作“非分之想”。我还经常引导班里争强好胜的学生,遇到挫折要放宽心、想得开,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平时还要多与人交流,尤其是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从中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
  5.与家长配合,培养健康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的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了避免被打骂,有的学生还学会了撒谎;而被家长放任自流的学生,平时行为过于散漫,教师多次教育都难见成效。为此,我校通过开家长会和成立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变成现在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孩子在家的时间很长,家长的人格和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而,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故学校、家长应形成合力,强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时,我常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途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交流教育的方式方法,还及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我坚信,只要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定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打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也应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另外,形成学校和家庭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十分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达成还有赖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这也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01).
  [2]夏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03).
  [3]冯程程.大连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