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社团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心理社团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既要重视团体辅导的效应影响,又要重视其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做到:第一是以社团人际关系改善为纽带,在增强心理社团凝聚力中培养学生良好团队精神;第二是重视团队心理辅导的作用发挥,在互助互利活动中强化心理社团的体验感,促进学生良好适应行为的发展;第三是重视团队心理辅导的多向性信息流动,形成多元信息沟通下的心理效应增强;第四是在团队心理辅导中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理性认识自我。
  【关键词】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社团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其主要表现为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团体对团体或多人对多人的心理辅导形式,因而也经常被称之为团体辅导。在高中心理社团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有助于心理教师更高效的辅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强化心理辅导的作用与效应。笔者认为,在高中心理社团组织活动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要从心理社团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学生个体的体验感,信息交互的流动性及自我发展的成长性等四方面,论述其应用实施。
   一、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社团凝聚力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其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改善人际关系。高中心理社团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学生因个性发展、男女差异等,即使有共同的爱好或猎奇心理,但其社团人际关系也相对脆弱,这就严重影响到心理社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由于团体成员的参与,就势必形成一种团体成员间的系列互动。高中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我参与来体验并感受人际关系的微妙,向其他人观察并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促进心理社团的人际关系发展,从而加强心理社团的凝聚力。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当团队的凝聚力逐步形成时其向心力就会进一步加强,高中生对心理社团的归属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笔者在焦虑情绪的消除活动中,就采用了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首先从高中生学业入手,让心理社团的学生们自我交流自己焦虑的表现形式,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来调节情绪的。由于每个参与的学生都非常真诚的将自己的看法、心得表达出来,很多学生对于每个社团成员的个性也会体谅与理解,且会通过同学的做法来思考自己改善的方法。如有学生就提到自己克服焦虑情绪的做法,就是通过长跑或其他运动宣泄出来,让自己很累好好睡一觉。而在其后的同学交流中就会对自己克服焦虑情绪的方法进行反思,并提议心理社团可以组织相关运动活动来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友谊。由此可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高中生在各抒己见中了解同学、体谅同学、理解同学,最终改善了心理社团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心理社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了心理社团的归属感。
   二、培养互助互利,强化心理社团体验感
   团体心理辅导,成员之间的关系既是互助又是互利的。一方面,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每个人的建议、看法、心得与体会,不仅能引起其他成员之间的思考,而且在解析自己心理或情绪中也给别人提供优化方案的选择。因而,这种方式是互利的。另一方面,自己分享或分析的过程,也是互助的过程。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别人的看法、建议可能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但却也要切合实际的真诚建议。心理社团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极大的帮助了学生的成长,强化了心理社团活动的体验感。
   如在某次心理社团活动中,某位平时比较沉默的男生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沉默的原因——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因此从小就不敢跟同学走得太近,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后会看不起自己,慢慢地就越来越沉默,甚至有时恨自己出身太差。这位学生分享到最后,忍不住哭泣。当时社团成员们无言以对,场面一度变得极度安静,只有这位同学哭泣的声音。在笔者的带领下,心理社团用有节奏的掌声鼓励着这位同学,并在这之后更多地从细节、生活、学习上主动走近他,使他走出了家庭贫穷带来的心理阴影,重新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并以身说法去帮助别的同学。通过这件事情之后,掌声成为了心理社团成员们共同的语言,成为了共同珍视心理社团友谊的见证。从此之后,心理社团留下了一句经典之语:在助人中体验别人的情绪,完成互助利人的涅槃。团队心理辅导,使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起互助互利的品质与精神。
   三、沟通信息交流,重视心理社团流动性
   只有信息互通,才能做到方案的优化。在高中心理社团中,既要重视社团成员的信息收集与资料研究,又要通过不同立场、不同视角、不同感受的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上的沟通与流动,才能使团体心理辅导中成员的关系是平等的。由于团体心理辅导需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而这些角色往往又是心理教师或其他表现较积极的社团干部承担,因此必须注重其他参与社团成员的信息进行沟通,才能实现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如果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一个学生的信息分享变成了一个案例分析,组织者或引导者成为发言的主体,那么心理社团的其他成员就会逐步失去信息交流的兴趣,就无法做到建立起来互助、倾听、交流的团体心理辅导氛圍,心理社团活动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心理教师在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组织者或引导者的过程中,要重视两点:其一是组织者或引导者应当具备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部分可能会相对较弱,那么就可以通过教师自己的培训与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实现心理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组织者或引导者应具备的信息交流技巧,应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团体心理辅导的流程与规则。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心理社团的组织者或引导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把专业的知识与要求,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向学生作示范。从效果来看,这一做法保障了心理团队信息交流的流动性,促使了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四、积极探索自我,注重心理社团成长性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学生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并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成长,从而形成个体成长下的社团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在氛围上、目标上与过程上,都积极营造一种温暖而不失人情味的团体氛围,视社团成员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具有很强的安全感与温暖感。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敢于面对自己,而且也会从自我需要、自我发展的角度,积极面对心理社团成员的观点与建议,探索自我发展与成长之路。如上述沉默男生的案例,就是在良好的心理社团氛围中发展自我、探索自我的内在需要。换言之,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心理需求,那么就不可能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私下通过个人辅导的形式来实现这一想法的交流。
   心理社团成员个体的成长,逐步积累就会成为积极的团体行为。如在重视高中时间管理的心理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就如何规划高中学习生活进行了自我探索的过程。有学生从学习需要为主,通过对课余时间的学习有效规划,说明自我学习的心理与体会;而另外有的学生则从作息生活出发,严格制定了自己的作息生活计划,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以生活习惯来促进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但学生探索自我的方式差异,却给其他社团成员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促进了心理社团的整体成长。
   总之,在高中心理社团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与作用,就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团结,最终走向分享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才能使心理社团的发展更健康有序。
   【参考文献】
   [1]吴越.团体辅导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2]李霞.高中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4):59-61
   [3]徐梦,茅丽亚.高中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常熟中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8(64):63-65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江苏 苏州 215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