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是汉语言学习的经典语文材料,是培养汉语语感重要的有效材料。根据语感的特点及语感形成的机制,结合语文教学对语感培养及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在古诗词中的语感培养可通過“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去实现。本文笔者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语感
  “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的养成名著中提升学生语感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对进行诵读训练,多鼓励学生积累和运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感受、感悟能力。
  一、反复诵读,在读中涵泳
  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策略。古人背诗吟词往往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记住内容、内化情感。小学生记忆力强,他们在愉悦的诵读中,发挥口、耳、眼等器官作用,于文字中领会其内涵,于涵泳中品味语言之精妙。教师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诵读、涵泳的作用,以培养学生们潜在的语感。
  在诵读古诗文这个特殊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悟,自然形成语感。二是为学生创造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三是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如从音律、抑扬顿挫、节奏等方面进行诵读。四是注意读的层次性与步骤引导,从初读到品读,从读准字音到读出意境,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语感形成的过程。五是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语感强的教师本身就是范本,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语感的向导。例如,执教《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时,在这节课中采取了同位古今对译、分角色诵读、教师推荐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唤起阅读积累,拨动了学生的“语感”。
  二、激发想象,领会语句的意境
  想象是指人在头脑里对已经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把自己在头脑储备的生活表象和感受,进行思考加工后写出来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不单单具有字面的意思,还装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文字符号的言外之音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深层的情绪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切领会语句的意境,对语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上课时教师利用字词的解释来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景色组成的怎么样的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把脑海里的景色串联起来表达出来。如,《绝句》为例,先引导学生注意全诗的远近构图,理解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了解得到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并边读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上面的景联合一起,描述出诗中的画,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又如,《惠崇春江晚景》是题画诗,依画而题,苏轼通过观察,引发联想,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的季节。他的联想是有根据的,不是胡乱的想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布局:江岸、江面、水边、水中,有序地在头脑里形成画面,再从颜色、动静、虚实等方面将古诗还原成一幅活生生的春江美景图。
  在想象能力激发的同时,诗歌的内容就像放电影般从学生的脑海里一一播放,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就会瞬间打开,情感得到碰撞,心灵得到共鸣,理解诗句深层内涵的语感一触即发。在阅读教學中,常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知识的认知储备,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思维就会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渐渐提高,语文素养也逐渐加深。
  三、深入文本,探究诗意的表达
  每首古诗都能展示深邃的意境、意寓深刻的哲理,并提供一个个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在一首首传唱千年的古诗词对话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走入作者写诗时代的环境,从而走进中国绵延千年的文化血统。教师正是在这种古诗词语感培养中,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引导其做有根的中国人。
  例如教学《墨梅》这首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举作者王冕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实现“人梅合一”的精神感悟。多媒体出示内容: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生: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生:退隐山林。启发学生思考:你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王冕?(不追求名利)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味“淡”字,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最后分角色朗读诗词最后一句,启发学生品味散发在这广阔天地之间的是梅花的清气,让学生知道诗词中的“清气”也是王冕的一身正气,真正悟出“不要人夸、只流清气”就是王冕精神的写照,读出诗词中“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魂”。
  如果说古诗词主题教学是让学生在文化塔尖上由浅入深地在经典阶梯上提升造诣的过程,那么学习古诗的语感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每一次涵泳都是与诗人展开零距离对话的过程,是在脑海中聚会意象、辨别和索取意象的过程。每一次吟诵都是引领学生与诗人的灵魂共振、激活火花的过程,都是学生语感升华的过程。
  总结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古诗词是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感悟其它经典材料的美妙,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爱好语言的感情,在学习语文中获取精神的愉悦。
  参考文献:
  [1]郑宝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6(2).
  [2]刘建新.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3(8):45.
  [3]杨端.多一些阅读积累 多一些文学熏陶——在提升小学语文学生语感方面的一点尝试[J].科教文汇,2012(12):8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6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