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生差异 不抛弃 不放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不断推进,新世纪的青少年是赞新的一代,拥有知识和对世界更加全面的了解,揭掉了“愚昧、封锁、陈旧”的标签。但事物的两面性永远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真理,人类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他们身上的各种特质,或好或坏都跟着一起膨胀。人们常常叹息:要是犯罪者的智慧能用在正确的地方,那该多好。兴叹之余,不禁联想到我们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部分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改革;教育;平等;关注;发展
  随着教育的前进和不断改革,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肯定与重视。然而,老师作为平凡的人类,拥有自己的偏好。如何在对待学生群体时保持一颗宽大公正的心是本文所思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应试教育和教条主义根深蒂固的中国,成绩差和课堂纪律不好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忽视。从事了三年的小学教育工作,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在刻意地实验中我发现:关注真的是最好的教育。
  一、关注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从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第一年起,我认识了一年级的A,那时A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小男孩,成绩还算优秀,待人很有礼貌,也很愿意跟老师亲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他的身上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不留情面的说他让我觉得既不可思议又心生厌烦。也许是对他感到惋惜也许是内心里还是爱惜这个孩子,不甘心之余,我跟几个认识他的老师聊起了此事,并开始寻找事情的缘由。
  课堂上我们偷偷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揣测孩子的内心活动。我们发现整堂课下来A受到了老师无数次的打压和批评,或者是漠视。私下找到A跟他谈心,孩子的心是柔软的,心性的本质是善良可爱的,说到动情处,A哭了,眼泪告诉我,犯错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是部分老师长期忽视甚至厌恶班里的差生,不能及时鼓励和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更不能较好地控制内心情绪和私人偏好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导致他们越来越差,一无是处。
  我想关注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这几乎意味着全部,关注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和校园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缺失关注的现状分析
  “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践行。为何部分学生在班集体中容易遭到忽视?为何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一视同仁?
  容易遭到忽视的学生往往包括以下两类:第一类:默默无闻,在校园生活中各方面表现得平平无奇;第二类:差生,学习成绩、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给班级拖后腿。他们有一些共同点:需要更多地耐心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而学习的成效往往非常低;在校园生活中与教师缺少有效的沟通,内心难以揣测;缺少自我能动能力,在集体生活中缺少主人翁意识,被动而自卑。出现这些影响学校教育的共同点,父母、孩子、学校三方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当然,学校方面的责任更为重大。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教师都不应该给学生划分等级而区别对待。人的耐性是有限的,教师一时的倦怠和灰心丧气让人理解,但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需要承担起对学生无限制包容和永不放弃的职责。
  三、小学阶段,如何给予学生正确的关注
  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作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学校教师来说,给予学生正确的关注和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给予学生正确的关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学生的学习情况;2、学生的精神状态;3、学生的心理状况。首先,学习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教师仔细地从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校园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去深入了解和分析。对于学生的层次不一致,可以适当区别分配作业和任务的质与量,但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其次,学生在学校的精神状态是反应学生生活态度的重要表现。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性格发展和促进班级团结的活动使之参与其中,让他们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摆脱厌学弃世的不良情绪。最后,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决定学生学习情况和精神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和最应该去关注的问题。很多学校都建有“心理咨询室”,而直接跟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平时也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用心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跟学生成为朋友,保护尊重孩子的隐私、想法和权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尝试对班上地每一个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关心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些变化:
  (一)学生主动地改变
  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不过大多情况下,为了保证课堂秩序或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不得不對学生下死命令。如何让学生能够自愿地去遵守既定的规则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我逐渐发现真的不需要去强硬地限制和要求他们,而是适时地将规则说明清楚,并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提出改正的小意见,这样的成效虽然慢,却是一劳永逸。。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主动地改变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在被逐渐肯定之后,学生慢慢能对周遭的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许多好习惯,他们明白多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见识,多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魄,多帮助他人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孩子的天性善良纯真,只要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是有意义的事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三)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能够设身处地去为学生考虑,真诚地关心班上的每一个人,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班上的孩子也一定会懂得相互关怀和体贴,帮助与团结。这样的班级是温暖的,是强大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7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