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集中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针对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改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影响因素
  一、 父母教养方式分类
  目前,被认为广泛接受的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有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而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和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专制型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较为严厉,对孩子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一般倾向于采取懲罚的手段,确保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的命令。民主型的父母对待孩子更加民主、理性,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他们对孩子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但限制一般也是合理的、适度的,同时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包容和放任,以孩子的高兴和快乐为前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同时放纵孩子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而不管孩子所做的事情的对错,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管教。忽视型的父母,对待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漠视的态度,常常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关注和关心,经常对孩子的要求不管不顾或是根本没有觉察到孩子的需要。这两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与他人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等。
  二、 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城乡之间由于收入水平、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等的差异,使得城乡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存在差异,而且已有相关研究证实这种差异确实存在。如杨云云等通过调查发现,城市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对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容易理解孩子,但同时也对孩子有更多的拒绝否认,而农村的母亲对孩子更容易出现惩罚,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孩子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张文新也发现城乡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城市青少年的父亲比农村青少年的父亲对待孩子更加温暖和理解,但对孩子也会有更多的惩罚和拒绝,对孩子的事情过分干涉;而城市青少年的母亲城对子女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更多,但在对孩子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方面是不存在差异的。
  通过整理和综合以往的研究,发现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有以下的特点:
  (一)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父母在对待处于初中阶段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时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男孩子比女孩子的教养方式更为消极一些,采取的惩罚与严厉、否认拒绝较多。这是因为与女孩子相比,男孩子更加好动、调皮,可能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或者出现比较叛逆的行为,而导致父母出现负性的情绪反应,所以会更多地采取惩罚、否认等较为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女孩子则较为安静、听话,较少做出让父母操心的事情,父母对待女孩子的教养方式则比较积极。此外,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父母对男孩子给予的期望较高,觉得他们是家族的希望,期待他们将来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所以对男孩子在管教方面会更加地严厉;而父母对女孩子的希望则是将来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对她们各方面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在对女孩子的管教方面就没有男孩子那么的严厉。
  (二)教养方式存在学段差异
  不同学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显著不同。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父母所采取的消极教养方式逐渐地增加,惩罚和严厉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干涉和保护也增多,同时对孩子所提出的想法拒绝较多。这是因为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但是由于他们心理上的成人感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差距,很多事情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因此在父母的眼中,仍然把他们当做孩子对待,所以与孩子容易出现冲突,对他们的干涉较多,担心他们自己处理不好各种事情。此外,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喜欢探索和尝试新鲜的事物,可能时常会犯些小的错误,做一些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父母对他们的否认和惩罚也就较多。
  (三)农村家庭教育中的情感冷漠
  很多研究发现,城市初中生和农村初中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明显低于城市初中生的父母。如王志梅通过对城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发现,与城市的初中生相比,农村初中生感受到较少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得到的父母的偏爱较少,而感受到更多的决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等。很多学者针对这个差异进行了探讨,发现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大多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往往比较简单粗暴,此外,农村相比城市经济水平较低,父母能够给孩子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也没有那么丰富,因此,农村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偏爱较少。
  (四)父亲教养与母亲教养的方式对比
  蔡文治等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发现,母亲在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上与父亲存在不一致,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于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比父亲更多,而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比母亲采取更多的惩罚与严厉。
  在农村,父亲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责任主要落在了母亲的身上,而父亲往往扮演了一个严厉的角色,对孩子的惩罚较多,往往可能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听话懂事。而母亲经常与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就多一些,但母亲又得经常忙于家里的农活和琐事,日复一日的体力劳动使母亲常常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加之如果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不是很理想,母亲因此面对孩子可能会采取一些较为消极的教育方式。   三、 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所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
  很多研究证实,父母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其教养子女方式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容易采取鼓励、温暖和理解等比较积极的方式,而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则容易采取惩罚、严厉等比较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城市父母相比,大多数农村父母接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他们之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所掌握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也较少,在教育孩子時有很多的困惑,他们往往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在教育孩子时缺乏主动性,也容易采取惩罚和打骂等一些消极的教养行为。
  (二)父母所从事的职业
  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而很多农村初中生的父母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之中的很多没有自己很满意的职业,经常为了生计而忙碌和奔波,父亲往往外出打工,而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家庭,或者有些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挣钱,将孩子留下来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忙碌的生活使父母疏忽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加上农村初中生大多数都住校,与父母的沟通较少,因而孩子感受到父母较少的温暖和关心。此外,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对于孩子给予了较大的期望,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可以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人生理想,所以在孩子学习上表现不好或者不听话时,觉得他们不争气,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往往对孩子粗暴的进行批评和打骂,这样使会孩子更叛逆,形成恶性循环。
  (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孩子时不时地敲打会更听话,同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经常表扬,这样会使他们变得骄傲。然而,如今这些教育观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农村,很多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养相对粗暴,在与孩子交往中多惩罚、打骂等消极的方法,而经常使用这些方法,会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孩子容易胆小怯弱、自卑、与他人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等。
  四、 建议
  (一)提升自身的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尤其是农村的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闲暇之余多进行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和进步,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初中生对父母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当今社会网络非常普及,农村的父母也能很便利地上网进行学习,要有意识地了解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变自己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父母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发展,与孩子多进行沟通,理解、尊重、赏识孩子,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同时,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有耐心,避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谨慎使用打骂、惩罚等消极的方法,努力成为优秀的父母。
  参考文献:
  [1]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杨云云,佘翠花,张利萍.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6):152-155.
  [3]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4]郭琴琴.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3,11(6):383-385.
  [5]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6]蔡文治,陈丽芬,吴敏燕.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2011.
  作者简介:
  张雅卓,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7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