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英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案例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昳丽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置。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设计开放性问题。本文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开放性问题的四种不同类型,即基于主题情境的发散型问题,基于合理想象的推理型问题,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型问题和基于情感体验的思辨型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开放性问题;案例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自由程度,问题可以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封闭性问題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楼明怡老师(2014)在《英语教学开放性问题设计和课堂实录》一文中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开放性问题兼具内容整体性,形式多样性,答案发散性等特点,依靠交互式评价和动态性评价,锻炼了学生综合英语素质,激发了学生表达欲望,拓宽了学生思路。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初级认知问题,要把握适当时机,用高级认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顺应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中巧设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一、 基于主题情境的发散型问题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文本的解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因此从有效性层面来看,很多英语教师在处理文本时的一些基本套路都是比较到位的。尤其是语篇教学,通常让学生观看视频解决主旨问题,接着通过听课文录音或匹配填空等方式梳理文本,最后在整体感知和拓展中体验情感。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程式化,虽然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带领下,能全面有效地了解文本,但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被忽略了。究其原因,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过于封闭,以Yes/No为答语的问题比重高,文本讲解也着重词句的掌握而非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教师可以设计有深度和广度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其课堂参与度,获取学习过程的存在感。
  【案例1】译林版《英语》(下同)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的Story time版块
  本课的话题是春节,此话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授此单元时也临近新年,使春节这个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前,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Do you like Chinese New Year? Wh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New Year? How do you feel?由浅及深地帮助学生回忆了已有知识,通过紧紧围绕主题和学生真实情感体验的开放性问题,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后续学习Anna的春节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对比和扩充自己和Anna的春节活动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学生在说到春节感受时,思维得到了发散:
  S1: I feel very happy because I can eat a lot of nice food.
  S2: I feel relaxed because I don't need to go to school.
  S3: I feel sad because it's too short.
  学生在参与话题讨论时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感悟,他们在回想自己的春节时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使文本变得更加真实,更有探究的必要性,同时展现了课堂的活力和多彩。最后教师提出:What's your plan for this Chinese New Year?学生结合自己对春节的不同态度和文本学习有了不同的打算,有的孩子提到要控制饮食,有的提到要早睡早起,有的孩子想看烟花……可见在主题情境下的发散型问题能开阔学生思维,使课堂充满童趣。
  【案例2】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中的Story time版块
  案例2是一节对话类文本,结构清晰,以Miss Li主导,询问男女生的梦想及原因。授课教师根据文本的脉络信息,针对每位同学的梦想都会有所扩充,确保学生能深度理解文本,在主题情境下,挖掘文本信息点之间的联系。例如,文本中都只针对自己的梦想提到了一两点理由,此时,教师抓住文本的隐藏信息,提问学生:Do they suddenly have that dream?
  S1: No, Mike wants to be a dentist because he likes eating sweets and he once had a toothache. (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T: So we can find many clues from previous texts. Any other clues?
  S2: Su Hai wants to be a dancer because she likes dancing. (5a Unit 4 Hobbies)
  S3: Liu Tao wants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because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5a Unit 4 Hobbies/5a Unit 6 My efriend)
  本文出现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单元,承上启下,承接前三年的英语学习,通过观察书中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再则通过梦想的话题,带领学生开启新的学习篇章。因此,教师通过发散型问题可以启发学生回顾之前学到的内容,发掘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学生全新的自我认知。
  二、 基于合理想象的推理型问题
  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都停留于文本内容本身,很少关注文本设计的原因,即留白部分的探索。而基于文本内容的合理想象和推测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推理型问题不仅能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想象,也能增添文本的趣味性。案例4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阅读课,话题是Mike一家的周末活动。   【案例3】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中的Story time板块
  1. 关注细节,发挥想象。文中Mike、Helen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休息日都帮忙做家务,唯独Tim没有参与劳动,所以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Everyone is busy in the morning, but Tim is sleeping. What's the mater with him?学生给出的答案丰富多彩,真实生动:Maybe he is ill. Maybe he is too tired. Maybe he wants to treat the guest. Maybe he is too young...學生将Tim 想象成自己,有的说做作业太迟了,有的说可能生病了,有的说他太小不会做家务。学生推及己身,合理猜测了Tim没有做家务的原因。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有了代入感,学会了换位思考,充分融入了情境,体现了课堂的真实性。
  2. 挖掘空白,再构文本。在本课的拓展环节,授课教师紧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根据Mike一家白天的活动情景,想象一下晚上Mike和弟弟妹妹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场景。学生自身有做家务的生活经历,再根据文本内容有效推测,因此构建出来的情境也是切合实际的:Mike is washing the dishes. Helen is sweeping the floor. Tim is cleaning the table...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思维很活跃,讨论很激烈。在本环节中,学生围绕主题,通过已知部分去想象、思考,将新的知识结构运用于语言表达中,迁移到新的生活实践中,提高了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 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型问题
  不少教师的课仍然局限于教授文本内容,局限于词句的掌握和语篇的理解,以告知情感价值和贴上人文标签为目的,这样的课很难上出文本的厚度,很难体现文本的价值,很难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所以留给学生的是未经思考的肤浅认知。但很多文本值得精敲细挖,仔细分析,另有一番韵味。
  【案例4】课外阅读材料Baby birds
  这是一篇绘本阅读材料,讲述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授课教师将小鸟破壳历经的成长投射到人的成长过程,感悟到所有的成长都要经历阵痛,才能有所突破。于是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教师提取文本中“This space is just too small for me.”“I am too big for the space.”两句话,提问学生:Are they the same meaning? Why?虽然两句话表面上都是指鸟壳太小了,小鸟长大了,但表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逐渐认识到这两句话是客观反映到主观反馈的过程,表明小鸟在不断反思自己,突破自我。
  教师的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形成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同时文本的深度在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挖掘,简单的文本内容通过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而得以丰盈和充实。教师将学生指引到新的思维高度,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是思维的一次飞跃。
  四、 基于情感体验的思辨型问题
  小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等年龄特点,他们对语言学习有着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是对教材文本中呈现的一些故事中的人或事物会产生喜爱、厌恶、赞赏、痛恨等情感。教师可以追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利用思辨型问题扩大思考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案例5】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中的Cartoon time板块
  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对话文本,讲述了Bobby模仿小鸟飞失败,Sam安慰他的故事。学生读懂这个故事并不困难,而且图片信息非常清晰,但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启迪,值得学生思考。文本内容教学后,师生有如下交流:
  T: What do you think of Bobby?
  S1: I think he is too proud.
  S2: I think he is very brave.
  S3: I think he is smart.
  T: Why?
  S3: Because he knows how to imitate.
  S4: I think he doesn't know himself well.
  (注:以上师生对话在不影响内容讨论的前提下,笔者进行了个别词汇、语法的更正和替换。)
  根据学生对Bobby的分析,教师立刻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思考如果遇到问题,你是否会选择尝试?联系学生生活设计开放性问题,有利于营造真的语言场景,降低学生语言交流和学习的陌生感、畏惧感。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把现成的东西端给他们,更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要敢于让学生质疑辨别,构建自己的认知,千万不要怕“节外生枝”。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开放性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要问得巧妙。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既要解读好语篇文本,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使用开放性问题时,既要搭建支架降低回答的难度,又要对回答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教师只有在设计与使用开放性问题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的回答才会精彩,师生的互动才会完整,开放性问题才会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用“巧问”使学生“善思”,让课堂充满即时生成的灵动,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朱昳丽,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