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新宇 甄建艳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不足,提出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及对策。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314-02
   一、引言
  相对于传统人才培养,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最近几年,通过对多个企业方对所聘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的调研问卷以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统计的信息来看,17%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其余的83%左右的毕业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仍需经过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做到独立工作[1],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已经成为物流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这也反映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作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施载体——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需求不对应等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因此,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夠系统科学
  自从教育部批准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先后已有较多所高校先后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2]。然而,大部分高校仅仅在原来相关的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或调换了物流相关课程,或者把同类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拷贝过来作为自己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没有在课程设置上作科学、系统的分析与论证,更没有将培养方案中毕业生的培养定位及自己院校的专业特点考虑进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实验室建设缺乏针对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国内有些高校在建设物流实验室的过程中仅仅片面追求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未将院校以及专业特点考虑进去,从而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设置相关实验课程。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缺乏岗位能力调研,存在企业岗位设置缺位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缺少企业实践运作环节,从而导致实验课程的实战性不强,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实验室的利用率也较低,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也不高。
  (三)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课程衔接不好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物流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其在物流管理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实践环节课时数偏少,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较简单、单薄,并且与物流管理理论相关性较差等现象。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对建立校内、外综合性物流实习基地不重视,因此造成学生的物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衔接不好。
  因此,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各高校应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展开研究,以构建科学、系统、强化实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以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且参考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相关培养方案[3],以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创新实践性教学条件为建设主线,关注整体效益,注重系统优化,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不断调整提高。
  在新时代电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跨学科专业融合的特点,突出办学特色,并且以对接产业链为前提,积极推进产学研相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根据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认识实践、课程实践、综合性课程设计、职业能力形成综合性实践四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4]。第一阶段—认识实践,即通过去企业认识实习,在实验室仿真模拟,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内容;第二阶段—课程实践,即通过软件操作、研究报告等方式组织物流相关课程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更深入掌握物流专业课程知识;第三阶段—综合性课程设计,即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阶段—职业能力形成综合性实践,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利用实验室硬件设备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环境,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完成模拟企业运行,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与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以保证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前沿性和有效性,可主要开展以下几种活动: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主要包括拓展性阅读、专业性讲座、去企业实地参观等,通过拓展性阅读及专业性讲座,可以使学生了解目前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行业趋势等前沿知识。通过去企业实地参观,可以加深学生对行业运作的感性认识,为之后学习的课程及以后工作打下基础。认识实习一般可以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
  (2)专业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在大二之后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选择知名物流公司作为在校生实习基地,要求学生采用顶岗方式在企业开展一个月左右的专业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达到如下目标:一是巩固之前所学的物流管理理论及实践知识;二是通过岗位实践,可以深入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及具体岗位职责;三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从而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保证学习有针对性。   (3)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为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双方优势,发挥高校为行业、社会提供人才的功能,使高校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等提供更大空间,需加强同业界知名物流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需建立长期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到企业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所学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得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在大四阶段完成,是培养合格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校方可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与相关物流单位的友好合作,逐步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教学实践培训基地,以使學生在毕业前能得到较好的岗位实践训练。
  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性的思考,新时代物流管理本科课程建设要从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破旧立新,开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特色,重点改革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真正地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从而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办好。
  参考文献:
  [1]白璐璐,崔文.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J].现代营销,2018,(3):178-179.
  [2]张小雪.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物流人才能力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8,(7):177-178,180.
  [3]严若红.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对策[J].中国商论,2018,(4):19-20.
  [4]丁立.探讨物流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J].教学研究,2009,(4):363-364.
  Research 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PAN Xin-yu,ZHEN Jian-yan
  (Electronic Commerce College,Tangshan 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Abstract:The lack of knowledge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graduates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domestic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are analyzed.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course system;personnel train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