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明娟 肖丽君

  摘要:当前医学教育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有助于将由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出知识、技能、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创新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崗位胜任力;病理学;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259-02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中,本人不仅能够胜任本工作,并且具备在此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素质和能力。当前医学教育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在此教育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已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转变,确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因此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产生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病理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结局和转归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做出权威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生在接触本门课程时尚未接触临床专业知识,再加上病理学知识点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病理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困难[1]。目前,我校病理学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大班授课,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限,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病理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及应用
  病理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家进行交流。
  1.教学方法。(1)病例分析教学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临床病例进行典型化处理,并围绕病例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的选择标准是与课程有机结合,有效涵盖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具体实施过程: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将精选案例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再回到病例,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可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如血栓形成章节引入患者因锈钉扎伤引起静脉炎最后因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对课程的兴趣,课程结束后再回到病例,分析病例的过程可将教学内容中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结果及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等知识串联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不再孤立而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课堂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以下优越性: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②学生通过病例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进行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而得出结论,此过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使知识点相互串联,使学生构建了知识网络。③课堂教学中引入病例可以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2)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听”,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3]。笔者认为此种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首要因素是教学章节的选择,要选择难易度适中的章节,过于复杂的章节,学生不能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完成讲解,打消其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适宜实施此种教学模式。病理学中适宜开展此种教学模式的章节有呼吸系统疾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神经系统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结核病)等。具体实施过程:教师提前将学习内容和授课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PPT并做好授课的准备。上课时每组派代表根据PPT授课,同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每组讲解完成时其他组成员可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每组讲授完毕后教师进行补充、纠正和总结,并根据每组成员的表现评分。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显著增强。此外,角色互换教学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的思维具体化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知识管理、企业管理、教学等领域[4]。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可应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绘制思维导图,可使课本知识结构清晰,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明确,学生在课上学习时更能抓住重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复习时将预习时完成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可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吸收,并且通过思维导图使零碎的知识点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加强学生前后学习的连贯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2)问卷星辅助教学。“问卷星”是一款可用于在线测评、调查、投票等活动的平台。基于问卷星具有使用便捷、在线考试题型众多、支持多种平台、成本低廉等特点[5],病理学教学中主要将其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环节。教学评价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较传统的评价形式具有以下优越性:①反馈及时,授课教师当时即可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辅导。②问卷星可根据成绩自动生成考试分析报告,此报告可用于指导教师教学。③由于手机答题的方式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故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显著提高。(3)微课辅助教学。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同时可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制作微课的要求:时间5—8分钟,内容是重点、难点知识的凝练。好处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随时查看。在病理学教学中,微课主要用于辅助教学,教师将病理学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制成微课并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用于预习和复习。如血栓的形成过程、肿瘤的异型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等。微课视频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一种有效补充。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如思维导图、问卷星、微课等,有助于打造出生动活泼、高效率的课堂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更能适应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长为知识、技能、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孟艳,周妍,宫丽平,等.病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177-180.
  [2]冀菁荃,卢彦珍,贾建桃.病例分析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705-707.
  [3]王林枫,杨改青,查光明,等.角色互换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8):219-220.
  [4]周洪茜,刘丹.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2018,39(4):63-67.
  [5]孙峻.基于“问卷星”的在线考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7(2):36-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3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