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余珊

  [摘  要]“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是师范类院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陕西省把“双一流”扩展为“四个一流”,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具有师范背景的地方高校而言,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创建“四个一流”是可以互相结合的,它们都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标准对接,强化师范特色,创办一流的应用型专业,最终目的是要为基层培养优秀教师。本文通过对“半圆桌”教学的实证研究,为推进地方高校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四个一流”;教学改革;“半圆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开始正式实施专业认证。2017年5月5日,为推进陕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陕西省教育厅根据本省的教育实际,颁发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在国家提出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又适时提出了“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统称“四个一流”建设。无论是师范类专业认证还是“四个一流”建设,它们都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家推行的师范类专业认证能够帮助地方院校培育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加快转型步伐;陕西省的“四个一流”建设给地方院校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帮助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厘清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高校建设的第一要务,无论是师范类专业认证还是“四个一流”建设,其实质都是在整合各类资源,帮助地方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抓住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这两个机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科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性、实践性、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继续深化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半圆桌”教学设计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无论是师范类专业认证还是“四个一流”建设,在办学定位上都要立足于地方;在人才培养上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专业建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地方本科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想抓住这两个机遇,就应该从课程建设这个核心部分做起。在课程建设上,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在考核方式上,应加强过程性考核,坚持能力与知识并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半圆桌”教学是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响应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要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方式改革。经过3年的摸索,又结合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的要求,该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成果。从总体来看,“半圆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为出发点,将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设立了“教师的相互讨论”“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的相互讨论”三个环节,在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及学生积极讨论的背景下形成了“评价—反馈—修正”的自我循环体系,构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性互动课堂。以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教学内容
  “半圆桌”教学选择的是具有开放性讨论空间的文学经典,主要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搭建知识框架;而开放性讨论空间则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环节
  “半圆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的相互讨论”,即针对同一文本,几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在这一环节,每一位教师的发言时间为10分钟,要求教师在10分钟内向学生展示一个解读文本的角度,每位教师的解读角度均不相同。这个环节旨在给学生展示一个多元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了解问题被解决的过程,也为其进行了良好的学术示范。这一过程主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及文学感受能力。第二個环节是“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既可以针对第一个环节中教师的发言,质疑教师的观点,又可以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 因学生的发言内容既有提前撰稿,又有临场发挥,所以,还能培养他们的书面语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相互讨论”,即学生之间就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这种辩论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另一方面又深化了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3.教学方法
  “半圆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团队学习式等方法,同时加入了网络直播、弹幕互动等现代传媒手段,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在过程学习中可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半圆桌”教学的反思
  定期开展“半圆桌”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场场定期开展的“大练兵”,其实质就是对教师这一阶段科研水平、教研水平而进行的综合考查。教师在“师师讨论”环节比拼的是科研水平;在“师生讨论”环节考查的是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能力。讨论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参与其中的教师而言,他们会切身感受到自己与同行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与日俱增的求知欲,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进而去努力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大练兵”中不断成长。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随后,每个人在小组讨论中完善观点;接着再在教学讨论环节向大家展示成果,这一过程会极快地促进学生成长。“半圆桌”教学以兴趣小组为铺垫,以讨论贯穿始终,参与其中的学生不仅仅对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扎实了文字功底,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半圆桌”教学促进了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使得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它还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落实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国家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师范特色,要求学校一方面要遵循师范生成长发展规律,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模式,办出特色的师范专业。陕西省的“四个一流”建设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应用型高校、一流的应用型专业。所谓一流的应用型专业,就是特色专业,在学科专业布局上要与社会需求对接,在课程建设上要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标准对接。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这两个任务,对于具有师范前身的地方高校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殊途同归的——培育高质量的师范专业、满足地方的经济文化需求是二者的共同使命。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半圆桌”教学在此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实践。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为秦巴地区中小学输送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的基层优秀语文教师。结合此目标,“半圆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在辩证思考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使其既能掌握新知识又能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并学会沟通和表达,以满足从教所需的各项素质要求,为最终打造“有思想、会表达、长写作、善教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半圆桌”教学还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每一次教学完成之后,都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参与其中的教师也会开展座谈研讨,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拟定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检验改进效果,持續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推动了“半圆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为了更好地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的双重任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具有师范前身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产出导向
  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双重目标,具体到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要为基层培养“能说、会写、善教”的优秀语文教师。教学活动应该紧抓“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产出为导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对其加强“会表达、长写作、善教学”等与职业相关的“硬核”训练,全面训练师范生的技能,使其成为地方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2.加强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学”,地方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四个一流”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学习单一的基础知识学习,转向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习;由单兵作战独立学习,转向团队协作相互促进,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3.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
  地方高校应聚焦于师范生的核心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和评价,要鼓励教师及学生全体参与评价与整改,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手段对课堂环节进行整体评价。在评价中,既要看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也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尤其要评估课堂教学示范是否有助于学生培养,如是否提升了其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教师在注重反馈意见的同时,还要主动查找问题,进行积极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最终建立起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男星、黄海军、孙继红、王春春:《大学师生双重视角下的本科教育多维评价——基于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7期。
  [2]张阿樱、李志平:《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10期。
  [3]朱为鸿、曲中林:《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
  [4]刘献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10期。
  [5]杨运庚:《“四个一流”建设背景下推进专业建设校内自我评估的思考》,《安康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
  [6]朱云:《“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安康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  陕西安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7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