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疑为抓手、以思为核心发展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毓婷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思维训练是抓手。思维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认知过程,有针对性地训练能增强孩子的主动意识。本文主要从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入手,尝试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问题上,阅读教学中,可适当提错误假定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想质疑,并持之以恒,使小学生常质疑,有效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让思维巧妙渗透进阅读教学中,以疑为抓手,以思为核心,使课堂既有语文知识的渲染,又有思维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认知;思维;质疑
  何为思维?“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是借助语言、符号和形象作为载体,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它是人类最本质的资源,人类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但是思维的质量是有差别的,“合理地发掘和利用,能帮助我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奇迹和美好篇章;反之,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一生成就的湮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也就尤为重要。目前,“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不适性逐步显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思维是关键。如何培育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 以疑为抓手,调动参与度
  小学课堂教学,总是自觉认真的孩子受益多,不自觉,容易走神的孩子,有些方法对他们来说,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他们不善于思索和怀疑,久而久之,就无疑可问。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思维惰性,不去思考,不去参与课堂。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加以重视,培养他们的质疑意识。
  (一)在课前热身时设疑
  可还记得小学课文中《我最好的老师》一文中被怀特森先生故意错误引导的孩子们,他们在经历“猫猬兽”事件之后,就养成了质疑的学习态度,从此,课堂上调动十二分的思维,判断老师讲授知识的真伪,思维自然得到了训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特森先生正是运用了这一特点。
  由此及彼,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学习怀特森先生,引导孩子不断质疑,不断进行思维判断的能力。比如课前玩个小游戏:请念“老鼠”三遍,再念“鼠老”三遍,然后问对方,猫怕什么?孩子的思维定式会脱口而出“老鼠”,再次思维发现错误时,记忆会特别深刻,以后要多留心,多思考,以防再次掉进陷阱。这节课,他们都带着探险的心在听讲,就担心一不留神又掉进老师设的陷阱里。
  像这样在问题中带着错误假定,生只有反应够快,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这样的形式就能很好地提升孩子的参与度,训练学生的思维。一节课中,坐不住的往往是好动的男孩子,这些男孩子普遍有个特点,对稀奇有趣的事特别感兴趣,孩子们有喜欢探险的心,把每节课都当作探险,他们的意志就会被吸引过来,化被动为主动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与元认知冲突处设疑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首先说明他脑子里装着功课,装着知识,同时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总是对那些未知的领域保持高度的兴趣与警觉。”因此,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质疑思维的关键,从与元认知冲突出设疑则是提出问题的关键。
  哥白尼,伽利略……无数的科学家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迷信权威,遇到真理时,敢于去质疑,会有新的突破。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吸取这样的经验,设置与元认知冲突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思维。
  《山居秋暝》的教学:
  师:孩子们,说说你们对诗句的理解。
  【独自理解诗意的时候,老师不多干预,特别对于“空山”的解释,有理解为“空荡荡的山”,有理解为“静寂的山”,不管哪种解释,老师都不置可否,不要急着去给出对错,更不要急着把一切知识和盘托出。】
  师:(困惑的表情)这么多的解释,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值得推敲。
  【给个错误的假定,孩子们都会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证明自己,在说服别人与被说服之间,孩子们的思维在运转,能力在提升,知识也在累积。】
  师: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辩一辩,有搜集到相关资料的,也可以拿出来作为你观点的支撑,跟同学们据理力争。
  【孩子们在与同学的争辩中找到兴趣,同时还能明白学无止境,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够多,才能把很多文字看透,学明白,也才能说清楚。一经推敲,孩子们可以发现,其实这山不空,不静,空的是诗人的心,静的也是诗人的心。】
  学到最后发现与自己的元认知是不一样的,说服别人的同时也在说服自己,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极具吸引力的。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孩子们除了在课堂上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愿意去参与,更是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果课堂上常有这样的问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 以思为核心,拓宽深广度
  在提升参与度之后,又该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那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入手,小学生阶段思维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起始阶段。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一)阅读群文,形成类比思维
  瑞士著名的科学家阿·皮卡尔运用类比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自由行动的深潜器,法国著名医生雷内克瓦运用类比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我国南北朝的贾思勰,通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想到槐树,并通过实验总结出植物生长规律,这其实也是类比思维的运用。可见,类比思维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延伸到教学中来,我们可以合理开發孩子的直接类比思维,使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类比思维。孩子们每每学到单元习作时,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这时候,身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在孩子思维枯竭的时候,努力寻找与习作类似的对应物,激发思维。仔细观察思考,不难发现,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跟单元习作都有相似的地方,阅读课完全可以充当习作的对应物,在我们的教学尝试中,可以把单元整合起来教学,一个单元三、四篇课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有关节日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人物描写的……每篇文章给出了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写法,有侧重环境衬托的,有侧重心理描写的等等,孩子们从中明白这个主题既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到自己的习作时,思维力自然不再受限。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孩子对同类习作的认知,在脑海里对同类作文写作进行类比,找到习作的异同点,形成孩子的类比思维。
  (二)引导想象,训练联想思维
  联想,能让我们从一而知三。最经典的例子是传说中以“深山藏古寺”进行画作的故事,画深山,画古寺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反倒“老和尚挑水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让人折服。为什么呢?因为此画作运用了联想思维。但是联想思维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以自身经验为基础,所以打好孩子们的联想思维基础,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中,如何训练孩子的联想思维呢?充分运用好每一篇阅读课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丁香结》时,由丁香结联想到对人生的思考,孩子们很难把二者串联在一起,教学时,帮助孩子在二者之间找到关联点是重点,“古人以丁香结喻愁思固结不解”一句的抛出,孩子们就能从丁香结寄予的愁思想开去,对丁香结有新的思考,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再由作者的态度想开去,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遇到压力,考试失利,同学争吵等不顺利的事情时,积极面对,不断成长,才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在这样的教学中,联想思维在渗透,在運用。
  像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就能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训练孩子们的联想思维。
  (三)引发争论,锻炼辩证思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辩证法,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六年级上册《桥》一课,父亲该不该揪出儿子?让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有说应该揪出,不能因为是儿子就徇私情;有说不应该,考虑了村民的感受,为什么就不考虑妻子的感受,一下子失去两个家人,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啊……讨论中思维的撞击,互补更加突显了老支书的不徇私情,在党和人民的生命面前,牺牲在所难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不能因为是儿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儿子也是党员,也要有先人后己的思想,家人就应该统一思想,有做出牺牲的思想准备等,如果缺少这样的撞击只是单纯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孩子们印象不深刻的同时,思维力也慢慢失去作用。
  因此,在教学时,多找找文章中存在辩证法的地方,让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想法中起步、腾飞。
  (四)梳理资料,培养系统思维
  “田忌赛马”中孙膑能反败为胜,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善于将系统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辨认能力和有效材料的综合能力,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系统思维。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除了让孩子读文理解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相关资料的支撑,没有相关材料的搜集、整合,孩子们无法感受一个人的过世为何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沉痛哀悼,思维大大受限,也无法感受到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碰壁的真正含义,有了资料的支撑,孩子们能从字里行间想开去,想到碰壁的深层含义,想到鲁迅先生对车夫离去时表情的内在意义。
  教学前的资料搜集是咱们一线老师常布置的任务,但在信息量巨大的现在,孩子们容易迷失在资料堆中,教会孩子如何辨认有效材料,如何整合才是重点。有一位老师在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一文,让孩子们分组写不同姓氏的研究报告,有写欧阳的,有写李姓的……确认好分组后让孩子们在众多的资料中挑选本小组需要的材料,选完后说说为什么选这些,不选那些。孩子们在挑选中学会了材料的取舍,然后整合,交流,孩子们的系统思维就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训练。
  老师先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再让学生从材料中再次挑选需要的材料,训练查找资料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以后的课堂教学孩子们的系统思维自然准备就绪,为课堂延伸奠定了基础。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会让学生更小心对待每一份知识,会审视,会质疑,再决定是否接受,还会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会推敲,这一切都在无形地渗透着思维的训练。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思维训练,提升思维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当然,在小学教学中,可以有所取舍地,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在每节课里有针对性训练一到两种思维方法,一段时间训练到位了,再往下训练其他的思维力,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黄亮生.中学语文思维培育导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4).
  [2]白虹.思维风暴[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
  [3]王鑫玉.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泰山:教师教育学院,2016.
  [4]白虹.思维风暴[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魏毓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7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