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文化生态”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重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元桂

  摘 要:从文化生态这方面来看的话,课堂就可以形容成是一个小型的文化生态系统,在这个文化生态系统中,每个人都要学会处理不同的物理关系。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生态系统出现了自然资源耗尽,生态系统被人为破坏等现象的发生,而在技术处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教学的课堂也同样存在着过程化的模式,学生的个性统一受到影响。因此,在新课标的普及下,文化生态的高中物理课堂实现了教学重构。
  关键词:文化生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重构
  一、 引言
  所谓的生态化课堂,是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核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以及生态的教学态度发挥出每个学生所隐藏的潜能,目的是让学生将环境和情感相联系起来。在文化生态的课堂中,学生和老师可以共同对话,相互影响,最终实现生命的课堂成长。这样的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并且赋予生态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和开放友好的课堂氛围。构建高中物理生态课堂,应该树立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技能。
  二、 利用情境创设,营造“学研式”生态氛围
  (一)创设师生课堂平等的情境
  人人生而平等,也并不排除在高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待的课堂教学环境,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开放式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开放式的环境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并找到自身优势,所以学生必须是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去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把握到知识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情境
  高中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文化生态”的构建都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物理教学内容真正地融入实际才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的变化。物理知识中融合并体现了许多生活化的元素,改善了传统教学中“面向生活”不足的情况,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就能得出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通过观察家里的热水瓶就可以用自己了解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它是怎样起到隔热与保温效果的,这种具体实例的分析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课本上升到实际,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情境能营造出更好的“学研式”氛围。
  三、 利用问题驱动,构建“生长式”生态系统
  (一)思考问题,培养学习知识的兴趣
  良好的发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上课前给学生提出相关内容的问题,引起他们对问题答案的好奇心,从而可以积极主动地探寻答案,学习知识。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设定,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和班级实际学情来设计,促使他们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其在思考过程中大胆创新,有效提升个体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个体物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时,首先在学生的认知里面,自由落体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降落的运动模式,但是学生也要知道自由落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老师需要通俗的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是没有初始速度,在重力作用下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解释概念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更深的思考,所以老师需要抛出一种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可不可以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从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寻找物理知识。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到老师所准备的教材案例,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随即放出相应的照片或视频供学生参考理解。像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就有,比如说初速度为零的雨滴的不断落下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种形式。这样一来,老师既能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又能让物理知识更贴近生活,也能让同学们快速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了解生活中的物理,从而能够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探究,发展思考知識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知识兴趣,还要不断地发展和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问题,在探究中能够寻找到物理的有趣之处,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悟物理所带来的学习成就感。根据新课改的标准,有效率的物理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由此看来,自主探究已经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主要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以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核心,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整体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培养个体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能力,最终目的能够达到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每个同学都能大概说出摩擦力是一种阻力,是能够阻挡物体运动的一种力,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摩擦力还能是动力,都有哪些力是属于摩擦力。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产生摩擦力的四要素即: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其次是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来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针对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讨论,比如说人在走路的过程中鞋受到的摩擦力是什么样的,并说出其中的原理。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可以进行代表性的发言,老师可以针对他们的发言纠其错误,给予鼓励。最后老师可以做一个总结:人在步行的时候,鞋底和地面之间存在静摩擦力。第一,鞋底和地面存在直接接触,条件满足;第二,鞋底和地面有相互挤压,人站在地面上,地面需要支撑人而发生挤压现象,条件满足;第三,鞋底表面也不是光滑的,有条纹各种纹路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大摩擦力,而地面也是粗糙的,条件满足;第四,人和地面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地面可以给人摩擦力,两者之间存在着运动趋势,人在向前走的过程中,需要用力向后蹬,相对地面而言,会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条件满足。综合这四个条件,人在行走过程中,在鞋底和地面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鞋底和地面间存在静摩擦力,它是可以帮助人向前行走的一种力。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可能存在误差,但从思考探究方面来说,学生进行了思考,虽然答案不尽如人意,但也算完成了自主探究的任务,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四、 利用观念提升,形成“开放式”生态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高中物理知识更考验学生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将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发展。伴随着生态课堂的出现,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被摒弃,而学生观念的提升为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教育提供了方向。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态教学更能促进物理课堂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开放式”的生态质量。
  (一)让学生在心中对物理有自己的认识
  高中物理学习相对抽象,它也是一门极具实验探究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觉难度比较大,许多物理题目都需要套用固定的公式再代入数据进行自己的计算,但是大多数同学往往在做题时想不到需要用的公式,因此,这需要老师在当堂课结束后为学生总结好需要注意的公式,学生做好整理与笔记,分类将公式归纳在本子上。在课下利用老师讲到的公式做几道不太顺手的题目,多向其他同学询问学习物理的方法,一定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物理学习的自己的认识。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文化生态”式课堂应该是极具开放性的,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也十分重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能显示出他们主体性思维的互动,老师可以按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展课堂的教学。例如,在进行“新型变阻器”实验时,有学生提出用“铅笔芯”来代替“变阻器”进行实验,老师可以完全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也更能加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出该想法的学生采用“铅笔芯”与导线相连的方式,导线另一端缠绕在铅笔芯上,其他同学观察导线的滑动对灯泡亮度的影响,是否灯泡随之而产生变化,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推动课堂内容的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推动物理开放性教学的顺利展开。
  (三)让学生勤于动手寻找物理的学习技巧
  生态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必不可少,从课本上只能获得知识的片面化教学内容,倘若再加上自己的亲自实践,才能找到学习物理更好的技巧。物理知识是死的,但是学习的技巧是活的,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时老師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的物理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将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学习。许多同学反应,就算物理公式熟记于心在做题时往往派不上用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学生对公式来源不清楚,高中物理不是多做题就可以学好的,倘若你不会技巧就算做了很多题也是无用功,这时不妨专注于一个题动手演练,向学霸请教题目的过程。比如在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时,同学们不能眼高手低,感觉自己一定会就不动手计算,每个人都应该在本子上写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对照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更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没有误区。
  (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交流合作
  物理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印象。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反而还会更加迷茫,然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能使每个人都能出谋划策,讨论协商后一定能得出最佳的结论,这也是合作交流的成果。小组成员先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同成员之间相互弥补、相互借鉴,证明了在交流协作中能彰显合作的魅力。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生态”的物理教学模式对于近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老师可以创设生态化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开放式学习氛围;其次,课堂上的问题提出也考验学生对开放式物理教学内容的兴趣;最后,老师可以利用学习观念,推动学生依据“开放式”教学结构探究物理学习的生态化课堂。这样看来,高中物理的生态课堂构建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也能推动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魏国强,程惠敏,张成欣.高中物理生态课堂学生课堂表现观察指标体系的建构[J].物理教师,2019,40(8):2-3+9.
  [2]赵贵龙.关于生态课堂环境开发的研究报告[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2019:4.
  [3]卢金海,刘二虎.浅说生态课堂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8(6):30-32.
  作者简介:
  林元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闽侯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