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樊洪斌 章才能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地方本科院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促进专业转型发展。运用构建竞赛长效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兴趣小组、设立开放性实验室等手段,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院校;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2-0070-03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od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based on Subject Competition//FAN Hongbin, ZHANG Caine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Training compute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mote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mod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subject competition by means of construct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revis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setting up interest groups and setting up open laboratori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model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m-prove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and promote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Key words subject competition;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graduate colleges; lab
  1 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全球化,计算机已深入渗透到各行业之中,社会不仅需要大量的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还需要一批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人才之间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同时具备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1]。
  学科竞赛是运用竞赛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活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湘南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实践和学科竞赛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学科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索并实践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和产业升级换代衔接的需要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4项主要任务[2],强调“强化实践创新、以能力为中心”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调研经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使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满足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
  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需要  湘南学院为湖南省首批两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各专业办学大同小异,没有体现明显的差异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到计算机类专业转型发展。
  3 学科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中[3]。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如下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融入社会实践  计算机学科竞赛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程序设计、编程实现、应用开发等工程实践能力,竞赛内容源自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应用,参赛学生通过竞赛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来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及关键技术的接触,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便于毕业后快速融入社會[4]。
  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5],形成优良学风  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推广项目的舞台,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及趣味性,让学生接触到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开阔学生视野,在竞赛中取长补短、互学互助,意识到专业学习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被动学”转变到“主动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5]  计算机学科竞赛一般由三人组队参赛,在程序设计或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竞赛任务,竞赛项目都有一定难度,须共同面对共渡难关,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中[2]提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实训能力,还要获得一定的实践性教学科研成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生力量。通过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指导教师通过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了解教学过程的不足,把握专业发展动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4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健全学科竞赛措施,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学校不断完善学科竞赛有关措施,为保障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地开展,将学科竞赛进行立项,从制度、经费上保障学科竞赛,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计入学分,不仅颁发奖金,还与评优评先挂钩。学校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竞赛指导,将竞赛成绩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根据获奖等级给予奖金和课时工作量。
  学科竞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背景,而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大多数直接从高校毕业走上教学岗位,工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为此,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顾问、院长为总教练的计算机学科竞赛指导团队。一方面选派专业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的教师到企业锻炼,返校后参与指导学科竞赛,利用竞赛平台全面提升动手操作水平,使得实践、创新能力快速提高,为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聘请从事研发、生产一线的企业工程师做兼职导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开发。
  修订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平台  2015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定位写入学校章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将学科竞赛纳入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先基础、再核心、最后拓展,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进度,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保障。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一开设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对专业有初步的体会,可以参加学校ACM程序设计大赛,培养程序设计能力;大二学习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学生硬软件能力增强,可参加湖南省应用开发类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三学习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编程、软件工程、ASP.NET网站开发等课程后,学生专业知识更为全面,综合能力更强,可参加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
  依托学生社团,成立兴趣小组,选拔竞赛队员  湘南学院计算机协会和ACM协会均成立于2006年,入会学生专业性较强,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活动。通过协会加强竞赛团队的凝聚力,协会负责队员招募,通过校赛选拔优秀的入会学生成为集训队员,采用“帮带传”保障竞赛可持续发展。根据各类竞赛特点和学生兴趣特长,在计算机协会和ACM协会中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如表1所示。每个兴趣小组由竞赛指导团队中的一名教师负责,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辅导、培训和竞赛等工作。
  组建计算机类专业群,通过参赛培养应用型人才  湘南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组建计算机类专业群,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割界限,共同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
  设立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学习平台  学院为兴趣小组设立开放性实验室,全年全天候开放,由协会负责日常管理。指导教师进行集训和辅导,企业兼职导师参与项目开发指导。此外,定期组织兴趣小组内部、兴趣小组与兴趣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通過讨论发现问题,寻找灵感。赛后,组织参赛队员认真分析总结,寻找差距,分享经验,积极主动提高知识储备,投入到下一次的学科竞赛中。
  5 结语
  近两年来,湘南学院计算机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四项、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6项。受益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竞赛队员在大三暑期均已顺利找到实习单位,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企业适应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初步形成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湘南学院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蒋春燕,蔡妍,张云.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J].教育观察,2016,5(1):67-68.
  [2]苏杨茜.以竞赛为驱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软件,2016,37(8):125-128.
  [3]薛永兵.大学生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12(37):3-6.
  [4]蔺永政,朱红岩.学科竞赛促进计算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3(13):114-115.
  [5]白亚秀.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08-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6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