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连晓环

  摘要:“中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潜藏的教育资源(歌谣、谚语、书画、工艺品等)、丰富多彩的节令活动以及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也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将“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幼儿园的活动相结合,对构建具有可行性、可推广性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166-02
   作为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幼儿园,该如何将“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从而激发幼儿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积极传承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点滴做法。
  一、在环境创设中渲染“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1.有声环境的“细雨润物”。幼儿园的环境即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调整,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时时刻刻引起幼儿感官及认知上的共鸣,从而成为幼儿学习的“发源地”,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晨间接待、睡前欣赏、午间散步、离园活动等时间,可借助多媒体循环播放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让幼儿在“润物有声”的音频环境中了解:惊蛰,气温变化无常,常有阵雨,桃花红了李花白了,小鸟也开始鸣叫起来了;谷雨,种瓜种豆,养蚕养乐;小暑,气候开始变炎热啦;秋分,昼夜相长;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等“中华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
  2.有色环境的“潜移默化”。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中的“隐性课程”,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还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因而教师应以《指南》精神为导向,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环境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创设“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如:充分利用廊道、空中、墙体等室内外环境,创设与“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相关的版面,让幼儿在简洁的文字、丰富的画面、绚丽的色彩中与版面等环境互动,并在图文并茂的信息传递中获取“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认知经验。
  二、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1.民间故事的传导作用。童年与故事分不开。孩子们在聆听、欣赏故事中,感悟了道理,受到了启发,分辨了真善美、知晓了假恶丑。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充分利用民间故事开展“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认知、了解活动,从而让孩子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谷雨时节典故之穀雨》《立夏之传说》《大寒的来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让孩子在生动、梦幻的传说故事里了解谷雨、立夏、大寒等“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形成基础、民俗文化、中华风情……从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打通思维的通道,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逐步感悟“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喜欢、热爱我们伟大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2.诗文曲赋的教育功能。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宝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吟咏。它们有的清明晓畅,充满生活的情趣或艰辛,读来鲜明可感;有的含蓄诙谐,洋溢着睿智的哲理之思,读来令人深省。
  很多出自名家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世代流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让幼儿吟唱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感的“二十四节气”诗文曲赋,不仅可以充实孩子们的文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比如《诗经·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弹词艺人马如飞《节气歌弹词》“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清明、谷雨、秋分、立冬”等节气名巧妙地与“《西园记》《武家坡》《二进宫》《彩蝶纷飞》《风筝误》《西厢记》《春江花月夜》《凤还巢》”等戏剧作品相结合[1],这些作品借助节气名称或气候特点,或描写生活,或畅胸抒怀。文辞對仗工整、节奏轻快、音韵优美,在教学和生活中,引导幼儿传唱,不但深受幼儿喜爱,也使自己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从而去亲身体验“清明放风筝,谷雨去养蚕”等习俗活动。
  三、在艺术活动中表达“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1.音乐活动的渲染表达。说到“音乐”,首先会使人联想到“轻松、愉快”。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在自唱自演中感受愉悦,在翩翩起舞中发展个性,在拍打击奏中提高能力。因此,巧妙地借助音乐活动,将“中华二十四节气”融入其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一是在歌唱活动中演唱《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来哎嗨哎嗨哟……[2]”,通过演唱,孩子们感知到了祖国农历节气的神奇;二是用乐器配乐表演《二十四节气歌》,通过节奏乐的表演,感受祖国农历节气的神韵,从而让孩子们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层次地表达各自对“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美工活动的想象创作。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说:“儿童所有成长因素的最佳表现,通常是在作品本身见到的。”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自由的、个性创造的活动,是孩子们交流与记录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若有心以美工活动为平台,将“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幼儿着手创作“二十四节气”美工作品,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通过水墨丹青绘制“二十四节气”画扇,用废旧物品制作“二十四节气”版画,创作“二十四节气”彩卡书签、连环画……虽然幼儿的作品不具备高超的技能技巧,甚至还可以说很粗糙,但他们会根据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创作出一幅幅闪着思维灵光的作品,对进一步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渊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在实践活动中传承“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武器,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基地,天赐的多姿多彩的环境,在儿童睁大求知的双眼中,一切是那么神奇,一切是那么生机。幸运的是在民间“二十四节气”的风俗活动中:立春时节,农村仍然保有打春牛、送春牛、贴春牛图的风俗习惯。幼儿园即可结合“立春”的节气,开展“和和美美迎立春”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送春牛、做春卷、粘雀儿嘴、放风筝”等活动,共同感受“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可结合中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开展“红红火火闹秋分”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甜甜的水果、肥肥的薯芋、滑滑的菌菇”等采摘活动中体验丰收的喜悦,而立冬时节是秋冬季节相交之时,故多吃“交”子之时的饺子则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运,因则就可以开展“温温润润思立冬”的包饺子活动,体验古人“交子之时吃饺子”这一古老习俗……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情绪高涨的孩子们,在最真实的生活中,亲自用眼、用手、用心、用身去获得最直接的体验,不知不觉中“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真正沉淀于幼儿的内心。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十四节气”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幼儿教师应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引领下,让孩子与节气和四季同行,在节气变化中大声歌唱,在自然滋养中快乐成长,从而让节气文化真正沉淀于幼儿美丽的心灵,让非物质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尚超,周红.浅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传承[J].大众文艺,2015,(07):269.
  [2]张隽波.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J].民间文化论坛,2018,(01).
  The Infiltration of "Twenty-Four Solar Terms" Traditional Culture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LIAN Xiao-huan
  (Guilin Center Kindergarten,Zhangping City,Fujian Province,Zhangping,Fujian 364400,China)
  Abstract:"China's 24 solar terms" is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hum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ts hidd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ongs,proverbs,paintings,crafts,etc.),colorful festivals,and distinctive eating habits are also deeply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lives.Therefore,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kindergarten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culture with the activities of kindergartens to build a feasible and promotional "24 solar terms"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Twenty-four solar terms;Traditional culture;activity
  收稿日期:2019-06-25
  課题项目:该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常规课题”的立项课题“‘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XB0824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连晓环(1977-),女(汉族),福建漳平人,园长,幼教高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