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玲芳

   体验式教学是小学德育课堂最有效的形式,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体验式教学以儿童的生命成长为主旨,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获得认知,产生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怎样的体验学生才真正乐意参加?怎样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从认识转化为行动?近十年来,我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摸索出情景体验、生活体验、活动体验、情感体验等方法。下面以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为例,谈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体验,唤醒学习欲望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特定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合理消费”一课,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小杰家召开家庭会讨论本月家庭消费。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杰参会。随后展示四个人的购物愿望。奶奶想买豆浆机做早餐给大家吃;爸爸想买一架山地车去骑行;妈妈想买一张电热毯给奶奶;小杰想买一个漂亮的大背包旅行时用。可是按照本月的支出,只能买两样东西,该买什么呢?创设这个情境后,四人小组分角色讨论出自己想买这些物品的理由,同时要以充足的理由说服他人。这样的问题设计,我主要考虑到全员参与性。教学中虽然讨论比较热烈,学生学会了合作商量讨论,但是学生认识还是不够深刻。
  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是没有进一步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于是我又调整了教学计划,进一步深入讨论,说说出自己近期最想购买什么东西,然后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物品该不该买?为什么?这样的教学调整,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消费需求,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合理消费,什么是不合理的消费。
   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的单向灌输,问题情境教学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每位学生都入情入景,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问题探究中,学习真实发生,每位学生都设心处地的思考,从心理上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二、生活体验,拓展学习空间
  学生的生活具有动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联结儿童生活,调动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生的生活具有多重性,生活的范围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学生扮演着多种生活角色,在学校是学生,在家中是孩子,在社会是小公民。开放课堂,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和多种角色。
  例如,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我先进行分组调研,分成学校调研组、家庭调研组、社会调研组,调研水、电、纸张、食物、玩具等的浪费现象,然后各小组进行汇报讨论,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各小组制订节约措施。面对自己统计的关于浪费的数据,学生体验到节约的重要意义,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触动。这样的调研活动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角色。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保持认知和行为一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一周后调查发现,学生还是有浪费行为。反思这堂课教学,没有注意到强化学生行为。道德认知仅从思想上认知是不会持久的,必须外化为行动才能够恒久。后来我从学生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入手,将这节课教学与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三节”行动结合起来,让道德认知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评选“三节”好少年,学生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内化学生的思想,外化学生的行为。内化学生的思想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外化学生的行为,则必须通过生活体验强化。道德与法治课要与学生的学校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相结合,从课堂拓展到课外,拓展德育体验的空间,才能使学生有更充分的体验和感受,思想受到教育,行为产生变化。
  三、活动体验,延伸学习深度
  道德与法治课要与班队活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打通学科关联点,深化思想教育。
   例如,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内容,我将本课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调研农民画乡、参观农民画博物馆和创作中心、采访农民画家等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农民画家是如何用农民画呈现“多彩的瑶乡”“缤纷的节日”“快乐的农家生活”,感受农门农民画的魅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明白了龙门农民画为什么能够多次出国展览,为什么能够成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激发了传承和弘扬民间绘画艺术的决心。 在前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学生兴趣勃勃。最后我布置任务:“用儿童农民画装饰校园”“为龙门农民画配儿童诗”“说说龙门农民画的未来”,引導学生回归到对本土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主体探究活动,亲历过程体验,产生对本土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再而由此及彼了解其他地域的传统文化,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又回归到对本土文化的鉴赏,不断深化体验,激发情感。这课的教学也存在不足,学生对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了解不够深入,应该邀请本地农民画家进课堂讲农民画故事。这样的互动体验教学才更有深度。由此可见,要将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课程整合,通过课程活动开展项目学习,深化道德认知。
  四、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大课堂息息相关,要活用社会现实这一教材,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2020年的春节,我国遭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导致所有学校延期开学,所有学生宅家线上学习。在这种特殊时期,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我把这次疫情作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的契机,将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调整为疫情期间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研究发生的一切,疫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不美好了,食品和物资供应变得紧张起来。学习“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学解决一个问题:“我们的美好生活要有哪些保障?我们的衣食之源在哪里?”接着让学生探讨第二课:“这些东西哪里来?”农民不能种植和收割了,工厂企业停工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受疫情困扰,每一位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食物、生活用品多么重要。第三课的教学是重点:“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指哪些人?这次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有哪些人? 学生关注每天新闻报道,感受到医生、护士、警察、建筑工人、清洁工人、快递哥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控制疫情、挽救生命负重前行,让学生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多么令人敬佩,尤其是平常默默无闻的的白衣天使,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健康。社会生活是儿童最好的体验场,危机也是契机,抓住“疫情”这一教育契机进行教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体验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职业不分贵贱,生命弥足珍贵,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从而学会敬畏,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珍惜,学会自律,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黄日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6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