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行动、有互动、有感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疫情之下,网络授课全国铺开。多少老师在朋友圈调侃自己不得不成为十八线的主播。其实,平常日子里,老师是讲台上的主播;特殊日子里,主播是屏幕前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不分线上线下。一位真正有着崇高职业感的老师,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是能上好课的。
  一、预则立,行动起来
  二月上旬,我所在的学校就在为线上授课做准备。选用什么平台,采取何种形式,如何安排课程成为大家不断讨论的话题。最终确定,全校在钉钉直播授课,每节课讲授内容不超过二十分钟,初一初二每天安排六节课,其他时间给学生自习和运动。
  确定好了大框架,就需要每个科组、每个备课组、每个班级科任有所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网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老师先行动起来。
  我所在的深圳宝安区充分利用了“宝安区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各学科教研员组织每个学校的老师提前上传教案课件,录制微课。每节微课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浓缩一节课的精华。而日常的网络直播,则一般先播放微课,然后老师再根据同学们线上的反馈,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或进一步地讲解。这样的模式让网络授课变得高效且有针对性,但是,前期备课的工作量加大了。网络教学与日常教学相比,对老师备课的要求提升了,对老师临场发挥的要求降低。案头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准,上起网课来,才能驾轻就熟。
  宝安区语文教研员倪岗老师历来提倡“共建共享”,只有人人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添一份力,大家才能從中获取优质资源,也才能让整个区域的师生受益。
  因此,每个学校对每一节上传的微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制作和审核,这段时间老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不少老师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都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微课。在学校内部,提倡“以新带老”,年轻老师对网络授课更快上手,因此老教师们都是先观摩年轻人试播,然后年轻人再通过录制小视频的形式带着老教师学会直播授课。
  我校教学处王主任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教师,教授英语,担任初三年级的教学。开始网络教学前,他专门开车从学校把办公电脑搬回家,因为里面有他最宝贵的资料,他操作也最顺手。第一次正式上直播课,他的女儿,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教师全程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完成授课。“上好网课不容易,全家上下齐努力,还看老师行动力”,老师先行动起来了,课前的准备做扎实了,网络教学也会绽放光辉。
  二、教则思,互动开来
  网络课和面授课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师生间的互动了。习惯了平日课堂中讲问结合的老师,在网络授课时最不习惯的就是抛出去问题不知如何收到答案。尽管钉钉直播平台也有连麦功能,但考虑到这对师生双方网络环境要求都比较高,况且如果每个问题都用这样的形式回答,那一堂课的容量就会小很多。因此,日常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不采取这样的方式。
  那如何解决师生间的互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尝试,笔者认为如下两种方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方法1:设置课堂活动,与学生实时互动。
  很多老师习惯在网络授课时加入一些题目,并且偏向选用选择题。这样听课的学生就可以实时作答,直播群内一串答案,好不热闹。这当然也是一种互动,但是太过简单,学生还是缺乏深入的思考。
  实际上,网络授课的教学活动,也要遵守教师引领,学生参与,互动生成的过程。
  在讲授《黄河颂》一课时,我设计了“黄河诗词我知道”的课前导入活动,限定三分钟内两个听课的班级学生在群内回复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最终回复正确数量多的一个班取胜。为了活动公平,我让两个班的科代表课前加入对方班级群,起到监督作用。最终这个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参与学生人数多,过程也很顺畅。
  在讲授《孙权劝学》一课中,我抓住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意思吗?”设计活动: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待”你读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先思考三分钟,然后组织语言,用20秒内的语音在群内回复,然后大家一起听回答,最终评选出三个最佳答案。
  这个活动既让学生去深入挖掘文本,又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参与形式简单,并且引入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最终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方法2:布置课下作业,与学生延时互动。
  网络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布置课下参与式的作业,让学生把课上所学转化为自我的展示,再集合学生们的展示进行延时互动,不失为师生间互动的一个好方法。
  例如网课上我专门就《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分析,课下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录制一段小视频,在视频中,你需要朗读一段《骆驼祥子》中富有“京味”的人物语言,品析其中的韵味,谈谈其体现的人物性格。
  作业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各显其能,纷纷在班级平台上提交作品。
  老师把其中优秀的作品收集起来,编辑在一起,第二天网课时集中展示,让全体同学对《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样参与式的延时互动,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天所学,又对第二天的课程有了期待。并且,对于离开校园许久的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自己的同学,也倍感亲切。优秀的展示,也鼓励同学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互动中来。
  网络教学,对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因此边教边思,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肯定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网络教学,也让老师间的相互听课变得更便捷。这段时间我也在平台上听了各个学科老师的授课,受益良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积极行动,勤于思考让老师们即使在家上课,也能提升自我。
  三、教而优,收获感动
  要意识到,无论日常的面授,还是如今的网络教学,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教育的核心和本质还是指向塑造人。
  特别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肩负着传递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任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杰出人物”,我不仅带着同学们学习了课本上邓稼先、闻一多这样的杰出人物,也与同学们一同了解了钟南山、李兰娟这样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的杰出人物,还鼓励同学们关注生活,写写疫情之下让我们感动的身边人。
  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我的父亲是一位社康的负责人,从年初二开始,他已经二十六天没回家了。为了让返深的务工人员都能做好隔离,他每天上门登记排查。有一次,母亲告诉我,下午可以在阳台看看父亲。原来,那天下午,他送十多个湖南返回深圳的务工人员到我家不远的一处酒店隔离。我站在阳台上看了父亲很久,忍不住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转身冲阳台招手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把日常的网络授课和疫情中社会百态相结合,让师生都能看到更多。
  因此,结合语文学科内容与当下的热点,老师们还开发出了“疫情中的爱与诗”“出征——疫情中的家国情怀”“湖北加油——诗词中的鱼米之乡”等一系列的课程,让同学们看到疫情之下的正能量。
  第一周网课结束,有位家长在班级群留言:“感谢老师一周以来的辛苦,李老师的课堂非常精彩,连续几节课把语文与我们的生活现状相结合,多次学到与湖北,与武汉相关的诗词,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这次疫情,激励大家更明白自身的责任,我在湖北,也替湖北人感谢您,谢谢老师!”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虽然整个学校的学生现在还分散在各地,但网络教学,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上好每节课,认真对待网络教学,也会收到许多感动吧。
  有行动、有互动、有感动,这是我网络教学一个月的一点感悟。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8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