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健康战略及人口政策调整、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和幼儿体质健康状况恶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使我国幼儿体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阶段制约我国幼儿体育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的操作性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家园共育”平台、健康评价标准不完善、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健康档案缺失、健康管理断层、从业主体复杂、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入、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不当育儿观念等。提出优化幼儿体育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幼儿体质健康促进信息化平台、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等相关对策,以期共同解决幼儿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难题。
  关键词:幼儿;体育;机遇;困境;对策
  Abstract:Sports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strategy, population policy adjustment, inclusive kindergarten developm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China's infant sports. At presen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 sports in China include relatively weak policy operability, lack of effective "home-based co-education" platform, imperfect health evaluation standards, lack of scientific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content, lack of health records, health management fault, complex practitioners, lack of in-depth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changes in lifestyle and inappropriate parenting concept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aff of infant physical education,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build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infa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and strengthe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so as to jointly solve the stag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infant; exercise; opportunities; dilemmas; countermeasure
  1. School of Sport Science,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4000, Hunan, China; 2. School of P.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1201, Hunan, China  3~6岁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按我国学制属于“学前儿童”阶段。根据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被列为该年龄段儿童发展的首要目标。体质健康是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幼儿体育活动作为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备受关注[1],逐渐成为教育、体育和卫生保健学界所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
  1 幼儿体育的发展机遇
  1.1 国家健康战略调整的政策机遇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体医融合”作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模式首次成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家赋予体育的崇高使命和历史担当。国家健康战略的调整带来了“大健康”的新概念,“运动是良医”成为健康管理最响亮的口号,终身体育思想逐渐被国民广泛接受。3~6岁是生命的起步阶段,也是健康习惯养成、运动技能发展和健康人格培育的关键期,幼儿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与其成年后的健康水平有密切关系[2]。健康观的深刻变革带来新育儿观的形成,健康逐渐成为新一代父母育儿观念中的首要重视因素。发展幼儿体育、提升幼儿体质健康水平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幼儿体育作为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支撑也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1.2 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市场机遇
  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两个有关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直指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纲要》明确要求重点发展普及性学前教育,2020年在全国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幼儿在园人数预计由2009年的2 658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4 000万人。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系列文件的发布彰显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让学前教育人才储备的巨大空白暴露无遗。据教育部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表明,截至2016年底,我国现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幼儿人数达4 413.86万,幼教师资缺口190多万人。我国学前教育近年高速跳跃式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体育发展的强劲引擎。   1.3 幼儿体质状况持续恶化的危机机遇
  幼儿体质健康状况的恶化是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最近,《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相继载文,呼吁我国3~6岁幼儿体質状况持续恶化亟待关注,有关部门的及时干预已经刻不容缓[4]。据2010年和2015年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男童网球掷远、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标均有下降趋势,幅度在0.1%~2.3%之间,女童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幅度为1.2%[5]。更值得警惕的是,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指标体系以外的其他健康数据如肥胖、近视、龋齿等患病率不断攀升。总体来看,我国3~6岁幼儿体质健康风险客观存在,这给幼儿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危机机遇。
  1.4 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机遇
  近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持续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实行了近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系统迎接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个大门,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共同起跑的关键节点。杨顺光基于CPPS人口预测工具预测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将从2019年开始对学前教育形成影响,并引起在园幼儿人数快速上升,到2021年达到最大规模,2016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的幼儿园适龄儿童数将保持在5 000万人左右[6]。幼儿体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幼儿体育教育的“早期化”“专职化”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全面二孩”实施对学前教育的巨大需求和幼儿体育教师的“专职化”诉求,幼儿体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幼儿体育发展的困境
  2.1 政策重视,但操作性不足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基础之基础。幼儿教育被视为人的整个教育阶段中投资获益比最高的环节[7]。从政策层面分析,我国一直重视幼儿体育教育,从建国之初颁发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到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强调“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将“体”育摆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首要位置,《指南》同样延续了这一方针。但是,这些政策均缺乏相应的具体指导和落实方案,幼儿健康教育的主体责任并不明确,未形成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这使得政策的落实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效果不明显。最近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发布[8],第一次对幼儿体育运动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性意见,这有望切实推动幼儿体质健康工作的良性发展。
  2.2 家园共育缺乏有效平台
  Bronfenbrenner关于健康促进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是被广泛用于解释个体行为转变影响因素的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模型[9]。基于该理论模型,美国构建了幼儿体育活动促进生态系统模型,认为幼儿体力活动参与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且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参与主体的影响[10]。同样,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也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家园共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虽然家园共育模式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却难免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有限[11]。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分享平台,导致信息的分享量和时效性不足,家园双方难免各自为政,无法形成有效合力,使得家园合作难以深入和持续,这是幼儿体育的开展、延伸和对接的现实技术性障碍。
  2.3 幼儿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科学性不足
  我国现在实行的最为权威的幼儿体质监控标准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然而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标准提出了质疑[12-13],如全海英[13]认为,该标准存在“身体机能测试指标缺失、测试项目体现的测试结果欠准确、缺少年龄差异的测试项目变化、测定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其效度和信度均受到怀疑。基于上述现状,一些专家学者试图借鉴国外幼儿体质测试工具,其中较为有名的包括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DS)、大肌肉群发展测试(Test of Motor Development, TGMD)、儿童运动评定测验(The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等。这些国外测试工具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测评方法的本土化问题和信效度问题,如李静进行了TGMD-2的本土化信效度检验[14]、花静进行了M-ABC的本土化信效度分析[15]。当然,也有学者尝试自主探索,如白雪进行了我国3~6岁学前儿童基本活动能力自评量表的开发与编制,但是这些研究尚不成熟,也缺乏权威性[16]。总的来看,我国对幼儿体质健康的评估尚缺乏大家一致认可的权威标准,这成为我国幼儿体育研究最重要的技术性瓶颈。
  2.4 教学内容功利化,隐形安全问题突出
  幼儿健康教育的日渐重视和巨大市场饥饿,使幼儿体育成为教育市场的香馍馍。因为实用性和功利性目的,各种幼儿体育活动项目在没有充分安全论证的前提下匆忙上马。幼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指导和评价标准,众说纷纭,自成一家,莫衷一是。随之而来的是教学内容鱼龙混杂、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盲目性和功利性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长期身心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
  笔者认为,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性应该包括急性(显性)安全和慢性(隐性)安全两种。显性安全问题在幼儿身体活动中被论及较多[17],但是隐形安全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体育活动中的隐形伤害是指由于个体长期进行不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内容和强度所引起的身体渐进式、隐蔽性的伤害,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为隐形安全问题。如2016年《中国妇女报》载文对“幼儿园篮球联赛”提出了批评,认为用规则技术来约束孩子的竞技比赛项目会让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和家长不遗余力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而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感觉统合失调,即大脑因轻微障碍而无法使身体保持协调[18]。2012年《中国教育报》对幼儿跆拳道、拉丁舞、街舞等运动均提出警示[19],认为这些体育项目在幼儿园的广泛开展可能导致幼儿身体受到不可预见的伤害。笔者认为,任何需要使用器械的和有违正常人体姿态的体育活动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应用必须十分谨慎并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认证。   2.5 健康管理断层,健康档案缺乏
  我国3~6岁幼儿的健康管理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0~3岁幼儿的健康管理依靠卫生部的妇幼保健体系建立相对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较为广泛的基层服务网络。6岁以上义务教育的学龄儿童由教育部组织的学生体质监测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员覆盖的健康管理。3~6岁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尚未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现行的3~6岁学前教育阶段幼儿体质健康监控属于国民体质监测的一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分管并实施,其主要的目标是进行国民体质的监控从而为国家卫生与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咨询。国民体质监测的显著特点一是监控周期较长(5年一次),二是采用抽样测试,所以既无法实现这部分幼儿的全员覆盖,也无法完成幼儿健康档案的连续构建,3~6岁幼儿的健康管理因此成为一个非常刺眼的断层。这种低普及率和长周期的体质测试无法获得个体生长发育的动态数据,同时也很难形成对这一群体的发育特征的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国家健康卫生决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6 从业主体复杂,从业人员素养较低
  我国幼儿体育市场需求急剧增加,而幼儿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相对滞后,专业人才储备几乎空白,幼儿体育教师供需严重失衡。张何杰[20]在北京和山西的调研结果表明,大约78.4%的幼儿园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庄弼[21]在广东进行的调研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大约为幼教师资总比的2%。这种需求与供给间之间的巨大缺口导致幼儿体育从业群体的快速低质扩张,导致以下问题凸显:一是幼儿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欠缺。现在幼儿体育从业人员中最主要的两类准专业人员为学前专业体育方向毕业生和普通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前者对体育技能掌握和内涵理解尚有差距,后者又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上无法准确把握。二是幼儿园的体育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幼儿园与培训机构合办幼儿体育特长班或者向培训机构购买体育课程,但是这些培训机构出于功利目的和客户愿望,其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以培养幼儿对具体运动项目的技能为主,而该阶段的过早“专项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甚至导致幼儿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等长期隐性健康问题[22]。三是基于利益的追逐和幼儿教育门槛较低,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急于涌入,急功近利的资本主体使的幼儿体育培训市场眼花缭乱、泥沙俱下。如白鸽在长春市进行幼儿体育培训市场的调研发现,幼儿体育培训市场混乱,很多培训机构的幼儿体育师资是临时拼凑起来,很多非专业、无资质人员混杂其间,打着各种幌子漫天要价[23]。
  2.7 基础理论研究尚不深入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基础理论研究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3~6岁幼儿这一特殊对象,所有教育实践无疑应在严肃的理论研究指导下进行。因为幼儿是一个伦理学上被严格保护的群体,所以有关幼儿生理心理特征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相应学科在成人领域的发展也顺理成章。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异速生长是幼儿期最显著的特征,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的结论推至幼儿无疑具有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国内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的《儿童生理学》教材或专著,申伟华和周亮等人出版了国内唯一的《儿童运动生理学》专著[24],该书主要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学术研讨,对于儿童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研究前沿和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述评,但是并未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规律和教学实践做出太多有意义的结论性指导。可以说,我国在儿童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尚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
  利用中国知网进行“幼儿+健康促进”和“幼儿+体育”的文献检索,文献总量为600篇,年发文最高为2017年83篇。发文量偏低的同时还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幼儿体育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近10年才得到较快发展;二是研究领域相对单一,年发文量起伏大,幼儿体质研究体现出围绕国民体质监测年份出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研究以国民体质测试结果的分析讨论为主;三是研究论文发表期刊层次较低,核心期刊发文占比低;四是研究所获资助少,挂靠课题层次较低;五是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发文单位和作者均极度分散。
  2.8 不可逆转的生活方式改变
  隨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代的家庭饮食结构、汽车普及、电子产品依赖对幼儿生活方式冲击非常大。生活方式改变对幼儿健康的影响不是中国的个案,而是世界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Dumuid D[25]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来自12个国家共655 710名儿童的生活方式与肥胖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垃圾食品、体力活动量、父母(保姆)看护及其共同作用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而中国儿童在“过度看护”这一因子上世界排名第一。 Dumuid D认为,世界各地儿童聚集成相似的生活方式群体,支持在所有国家实施针对身体活动和久坐时间的活动干预措施。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重要变化,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短期无法改变其生物学遗传特征的人类受到严峻的健康挑战,这对于幼儿体质健康的促进同样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
  2.9 不当育儿观念的多重挤压
  以重智主义、功利主义与过度保护主义为代表的不当育儿观念可以说是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三座大山。重智主义既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竞争压力不断剧增的结果。张何杰[26]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占比68%)最为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的知识学习情况。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事情最后结果的效益最大化或幸福最大化。” 具体表现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就是家长(市场需求方)希望看到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后的明显可以预见的功利性效益,如提高具体项目的运动技能、获得比赛胜利、为升学提供助力等短期可预见的训练效果,幼儿园或幼儿体育培训机构(供给方)为利益驱动则主动迎合市场需求。重智主义压缩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空间和地位,而功利主义则催生幼儿体育的“专项化”“竞技化”和“成人化”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选择,这对幼儿的体质健康促进无异于拔苗助长,甚至造成不可预期的身心伤害。   如前所述,中国儿童在“过度看护”这一因子上世界排名第一[25]。周侨丽在西安市10家城区幼儿园进行调查,有36.4%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孩子参与体育活动[27],而幼儿园也因为孩子活泼好动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而尽量对体育课的开展设置了过多的条条框框,而使幼儿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娱乐化”“休闲化”表现非常突出。虽然我国对幼儿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尚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与其他亚洲国家(如韩、日等)相比,我国幼儿体育课的强度、难度和密度均明显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过度的保护主义使幼儿体育运动的强度和难度降低,不仅影响幼儿体能训练的效果,同时也使的体育锻炼人的坚强、勇敢、拼搏等意志品质的教育目标缺失。
  3 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行业门槛,多途径培养幼儿体育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幼儿体育发展最为急迫的任务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是保证幼儿体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能适应当下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是建立幼儿体育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基于幼儿体育的基本教育目标出发,研究其知识结构、培养体系、监督评价手段等具体问题,进而建立幼儿体育从业人员标准。第二是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明确幼师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定,以相对较好的待遇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当前幼师的供给不足的前提下,优秀幼儿教师面对生活的多种压力还在不断流失,特别是男幼儿教师更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坚守。第三是完善幼儿体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幼儿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培训经验,建立“专业培养+职业培训”的培养模式,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较快速地弥补大陆地区的幼儿体育师资不足[28]。
  3.2 建立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幼儿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3~6岁阶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应该正本清源,明确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亚里士多德“体育应该首先作为最初的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来达成教育的目标,所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体育的首要目标。幼儿体育的“竞技化”“专项化”“小学化”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对幼儿阶段体育活动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属性理解不透,是教育功利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应该以体育游戏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幼儿动作发展为主导,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审慎的选择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幼儿体育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一是应该以人体正常运动姿态完成的非器械性运动为主;二是应以爬、走、跑、跳、投等发展大肌群的练习内容为主,发展精细动作应该以游戏等较轻松的活动完成;三是所有非正常姿态的运动项目(如街舞)和器械性运动项目(如篮球)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应谨慎开展。
  3.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家园合作技术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给多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颠覆式变革,并深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成了必然趋势。“家园共育”在我国虽然已成共识,但是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采用可穿戴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基于幼儿园、家庭、社区和保健院的共享信息的云平台,家长、教师、社区医生均可在这一共享平台依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上传和下载信息,采集幼儿体育活动、行为习惯、饮食情况、体质水平、健康状况等数据,并由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将有效推进我国幼儿体育发展,其意义至少包括:1)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即时信息沟通,可以构建有效的“家园共育”平台;2)借云存储技术利用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实现幼儿的连续性“健康档案”构建;3)不断丰富幼儿体质健康管理大数据,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4)利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功能,普及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暂时弥补我国幼儿体育从业人员匮乏、专业素养较低的问题。
  3.4 加强幼儿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共同解决所面临的一致性难题
  我们知道,由于幼兒的生理和心理学上的不断动态发展,在成人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推至幼儿必须十分谨慎。但是幼儿体育又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可以解决幼儿体育中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成人体育训练和锻炼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参考。在幼儿体育中,可以说全世界的研究者都面临一些相似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幼儿体育锻炼究竟是提前挖掘了其运动潜能还是确切地可以提高其成年后的运动潜能;如果只是提前挖掘了其成人后的运动潜能,那么这做是有害还是有益的;如何让幼儿体育活动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契合其社会化的自然进程;如何面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行儿童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干预;如何构建不同阶段幼儿体质健康和动作发展的高信效度评价方法和手段;甚至是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究竟是以生物年龄(成熟度)还是出生年龄来匹配对手或者伙伴更为公平而且安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科学指导幼儿体育活动的基础,同时又是世界性的共同研究难点问题,加强国际交流和跨学科的合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手段。
  4 小结
  随着国家健康政策的调整,体育首次以“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担当而上升为国家战略,承担起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由于传统思想和教育模式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幼儿体育发展艰微,其基础之薄弱几近空白。在近年强烈需求驱动下的非常规发展也使幼儿体育不可避免地乱象丛生,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教学手段甚至使幼儿的身心受到难以逆转的伤害。对幼儿体育的教育目标正本清源、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框架、研制科学有效的幼儿体质评价标准、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并实施公平可及的连续性健康管理、优化幼儿体育资源配置、搭建有效的“家园共育”平台和加深对幼儿体育的理论研究等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学界应充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推进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以有效促进我国幼儿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晓岑.我国幼儿体育政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4):9-12.
  [2]Voller RD Jr,吾柏铭.小儿动脉粥样硬化[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2(5):276-283.
  [3]Mackie P, Sim F.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Schools Health Initiative twenty-three years on[J]. Public Health, 2018(159):A1-A3.
  [4]慈鑫. 我国幼儿体质状况恶化亟待关注[N]. 中国青年报,2018-08-13(005).
  [5]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下)[N]. 中国体育报,2015-11-27(004).
  [6]杨顺光,李玲,张兵娟,殷新.“全面二孩”政策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基于未来20年适龄人口的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6(8):3-13.
  [7]郝晓岑. 中国幼儿体育政策研究:权利保障与权利救济[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3.
  [8]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学龄前儿童(3~6 岁)运动指南 (专家共识版)[N].北京日报,2018-06-11(006).
  [9]Tudge J R H, Payir A, Meron-Vargas E, et al. Still Misused After All These Years? A Reevaluation of the Uses of Bronfenbrenner's Bioecological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2016, 8(4):427-445.
  [10]郝晓岑,王凯珍,毛阳涛.积极生态系统下美国幼儿体育政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5):3-11.
  [11]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62-64.
  [12]徐欣.《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2):55-56.
  [13]全海英,张玉婷.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的几点质疑[J].体育学刊,2016,23(3):89-93.
  [14]李静,马红霞.儿童动作发展测试(TGMD-2)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7(3):37-40.
  [15]花静,吴擢春,孟炜,古桂雄,张丽君,秦志强.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在我国应用效度的初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56-559.
  [16]白雪. 3~6岁学前儿童基本活动能力自评量表的初步开发与编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17]冷小刚.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7-118.
  [18]韩亚聪. 幼儿体育:如何不把孩子带歪了[N]. 中国妇女报,2016-12-06(A03).
  [19]李小伟. 莫让“超载”的运动压坏幼儿身体[N]. 中国教育报,2012-11-25(001).
  [20]张何杰. 我国幼儿园“重智轻体”现象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1]庄弼,任绮,李孟宁,荆鹏飞.幼儿体育活动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2(6):64-70.
  [22]袁金花.南京市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3):100-104.
  [23]白鸽. 长春市幼儿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5.
  [24]申伟华. 儿童运动生理学[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2.
  [25]Dumuid D, Olds T, Lewis L K, et al. The adiposity of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lifestyle behaviours:a cluster analysi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from 12 nations[J]. Pediatric Obesity, 2018.
  [26]張何杰. 我国幼儿园“重智轻体”现象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7]周侨丽. 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8]董旭,方园,李腊梅.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分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29(6):84-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2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