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种植活动与STEM相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动教材。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种植活动; STEM; 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085-002
  一、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发现,倾听幼儿的提问,并激发幼儿探究问题与事物现象的兴趣。
   问题一:自然角里,孩子们人手准备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瓶用于水培种子。经筛选后,我们选择了绿豆。一周之后,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瓶子里长出了芽芽;有的瓶子里种子外皮破了,但是被棉花一样白毛毛覆盖了;有的芽芽只长出了一小截就干瘪了。
   问题二:户外种植地里,孩子们一起种了大蒜,左侧的中四班也种了大蒜,但是两个星期之后,孩子们在浇水时发现,大四班的大蒜叶子长得比我们自己种的大蒜叶子高一点,粗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三:自然角里,一颗土豆发芽了,芽芽长得很高,过了一段时间还开出了花,花落了,只剩下叶子,一个孩子问:这个土豆怎么不像桃树,花掉了能长出桃子来呢?
  二、引发讨论,激发探究意识
   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给幼儿真正的自由,建立真正的主动是幼儿增强探索能力的前提。
   针对三个问题,孩子们分别展开了讨论,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关于问题一,孩子们的总结是:发芽一半就枯萎了,肯定是没有及时给种子加水;种子长出白绒毛是种子在水里泡烂了才会这样;芽芽长得很高的种子是因为小朋友照顾得好。
   关于问题二,孩子们的总结是:一定是大四班给大蒜施了很多肥料,所以才长得比我们的好。
   关于问题三,有的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土豆是用土豆种出来的。
  三、实验验证,感悟探究趣味
   STEM注重全面的思维体验提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练习表达。科学小实验更是其精髓所在。针对问题一,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对于植物生长什么最重要,是阳光、水分、肥料、还是其他因素?经过讨论,我们把种子发芽实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改变一个变量——水,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对照实验几乎是所有科学的共同底层逻辑,非常适合大班幼儿。
   针对问题二,我们先请孩子们了解大四班是如何进行种植的,与我们的种植方式存在哪些不同,另请家长同孩子一起收集种植的相关资料,然后再确定实验方案。经过一系列的前期调查与准备,孩子们发现我们的种植地呈方形,两边有较高的围墙挡住了阳光,于是提出了可能是阳光照射不足导致了我们班种的大蒜不如大四班的大蒜长得好。所以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一个变量——阳光。
   针对问题三,我们同孩子通过网络查询,一起了解提出土豆是用土豆种出来的经验分享是否科学,如果是对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种植,并请孩子们尝试种植土豆,进行验证。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放大镜、尺子、木棒、量杯、洒水壶、铲子、玻璃杯、泡沫盒、营养土等多样工具与材料,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扩展和增加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分析结果,提升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充分的时间交流,真诚倾听、彼此欣赏,鼓励与支持幼儿记录、交流获得的信息及经验。针对问题一的实验,孩子们分组进行了实验并做好记录。第一组孩子的实验:实验组的种子中每天加水多于对照組的种子,三天后,种子在水中泡烂了。第二组孩子的实验:实验组的种子每天加水少于对照组的种植,种子能发芽,但发芽速度慢。经过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做出分析:水培种子加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所加的水不没过种子,让种子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在空气中,最有利于种子发芽。
   针对问题二的实验,孩子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植物都种在泡沫箱中,其中实验组加盖,用以阻隔阳光。经过三个星期的观察与记录,实验组的植物长得比对照组的植物相对矮小,因而孩子们做出分析: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营养等因素,还需要阳光。
   针对问题三的验证实验,我们划出一半的户外种植地请孩子们种植土豆,经过3个月的精心浇灌与等待,孩子们一起从泥土里挖出了自己种下土豆,验证成功。
   关于种植的科学实验是漫长的,需要孩子们耐心、细心的观察,更需要老师适时地介入引导,鼓励孩子探究植物每一天的变化,发现与提出实验中的问题并解决,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提升幼儿的经验。
  五、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指导策略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是不可分割的。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及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其次,便是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适时的介入。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象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待,在探究活动中确立明显目标,敏锐判断幼儿探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进行适当引导,适时适度的介入和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
   2.提问策略。(1)以开放性、半开放性问题为主。(2)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询问,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3)用假设问句,提高猜想的质量,提升有益经验。(4)鼓励幼儿追根究底,提出反问。(5)提出挑战性任务的问题。
   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孩子而言是有趣的、充满挑战的。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不一样的考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的,对种植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科学探究活动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本文为张家港市2019—2020年微型课题《STEM理念下幼儿开展种值活动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120008。
  参考文献:
  [1]STEM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stem/2641759fr=aladdin
  [2]虞永平.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年13期
  [3]尹坚勤.种植园地:重要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J]幼儿教育,2006年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5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