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访他山之石 琢中华美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2000年第一届PISA考试举办以来,芬兰曾连续两届获得阅读及科学两项第一名,受到了空前瞩目。芬兰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扎实稳进的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平等原则、给予学生充分自由、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驱动力、不盲目追求前沿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资源公平化,这些都是芬兰教育得以长期踞守世界前沿的支撑。尽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都是深植于该国特有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沿革之中的,但教育其实也有相通之处,思考芬兰教育的成功,对我国教育改革或许不无启发之处。
  一、芬兰教育似彩虹——各美其美
  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模式的形成都与其文化背景相关,在系统了解了芬兰文化与教育之后,有几个特点值得特别注意:
  1.不以竞争为目的的特色发展
  在芬兰,所有孩子都就近入学,没人去比较学校的好与坏。到了高中,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每间高中都有自己的特色项目,比如:学生如果想成为马戏演员,可以去读坦佩雷大学附属中学,选择马戏学习路径,在学校学习,晚上就可参加马戏表演;学生如果想在将来进入企业,也可以选择上湖高中的企业家精神学习路径,选项目、开公司,让体验真实发生。
  学校用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总体的核心大纲下,满足学生个人特长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存在竞争,只有不同的培养路径,这是芬兰教育的共同的价值取向。
  2.不以成绩论教师的责任
  在芬兰,教师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只有拥有硕士学位并且学过教学法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教师,所以芬兰教师的素质普遍比较高,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样化的教育是教师的共识。一个老师是不是优秀老师,要看学生的拥戴程度,与成绩无关,学习成绩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3.不以升学为目的的个人发展
  在芬兰,升什么学,什么时候升学,完全看个人的发展兴趣和需要,家长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由于芬兰是全民全时段教育免费,所以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学什么就去读什么,读完初中也可以出去工作,工作到一定时候,又想读书了,也可以回到学校继续读。
  芬兰已经打通了升学渠道,读职中可以进入普通高考,先工作也不妨碍去进修博士。芬兰的高考不再是芬兰教育关注的唯一目标,更多的是专注学生的发展,现在强调高中教育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大学学习来源批判)、合作技能(互动和自我表达)、文化和道德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理解横贯主题的能力。
  二、中国教育似星空——美美与共
  1.继古圣百家所长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教育,孔子让贫民的孩子能受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教育思想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恰恰是自古以来教育成就的明证。
  从科举到高考,我们看到了最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站在了一个平台上。无论贫富贵贱,有才就有出路。
  2.谋亿万学子幸福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通过高考选拔人才,让众多学子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中国几十年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国有近24亿15岁以下的人口,芬兰人口总数只有550万,而中国能让这么多的孩子免费接受教育,对贫困地区的孩子还有中餐补贴,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能做到。
  芬兰班额不超过24人,而中国的班额通常都在50人左右,芬兰对单个学生的教育投入远比中国多,但是中国教师在大负荷的压力下依然取得了教育的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人才。
  三、访他山之石,琢中华美玉
  在做中芬教育对比之后,我们要看到芬兰教育有很多很好的可以借鉴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比如:课堂的丰富性值得我们学习,每个老师的课都与众不同,吸引学生的目光、开启学生的思维是老师们共同的追求;只有让优秀的人去从事教育,后代的素质才会持续提升;中学、大学、企业高度融合,让学生参与社会最真实的体验;校长的领导力很重要的体现就是对国家课程大纲的解读能力和建设校本课程大纲的能力,校长是管理者、引领者更是研究者,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教育在不断的变革中吐旧纳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外国的教育模式,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这应该是中國教育面对他国教育应有的态度。
  访他山之石,琢中华美玉,相信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是教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7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