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验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实施亦是如此,强调问题情境、概念冲突、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基于此,本人在组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尝试利用5E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究,解释生物现象,迁移所学知识,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素养。本人将重点分析5E教学模式内涵及其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5E教学模式;内涵;应用策略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所首次提出了5E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践行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这五个环节,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驱动学生全面发展。5E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相契合。所以,在组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此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素养。
  一、 5E教学模式的界定
  5E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所提出来的,结合教学流程,指出该模式包括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这五个环节。
  吸引是指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学习积极的情境,提出问题,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在此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暴露错误概念,进一步地探寻知识本质。
  探究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动手、动脑,获取直观的感受。在引导探究的时候,学生受学习能力的影响,会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据此,要引导学生对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思考、解决中,建立事物联系,把握事物规律,为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解释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探究过程,探究结果,同时实现与其他学生就此展开交流、讨论,碰撞思维,获取不同的见解,建构较为完善的理论认知,理解所学知识。
  迁移是指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储备的知识内容,融合新知,解决问题,从而在拓展延伸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学习水平。
  评价是指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驱动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解决,就此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认知到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
  二、 5E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内涵,在组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会按照展示事例,点燃兴趣;提出假设,学生探究;解释现象,总结信息;提出问题,迁移应用;教师评价,学生反思这样的流程应用该模式。下面,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就5E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一)展示事例,點燃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应用的第一个环节。生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教学之初,为学生展现与教学有关的生活现象,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因此,在组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之初,本人先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事例,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思考、探究。
  生活事例:我们在做凉拌菜的时候,会往菜中加入适当的盐,不一会就会发现盆子里出现一些水,蔬菜变软了;在超市里,工作人员会时不时地往蔬菜上喷洒一些清水,保证蔬菜新鲜;在对盆栽植物施肥的时候,如果施肥过量,会导致植物萎缩。
  在展现了这些生活事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后,我顺势提出这些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什么有关呢?针对这些生活现象你可以发现哪些问题呢?你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受到问题的驱使,大部分学生可以联系已有的经历,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行探究,打好实验探究的基础。同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握这节课的学习要点,做好上课准备。
  (二)提出假设,学生探究
  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接下来,教师需要将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获取生物现象,探究生物本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探究是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应用的第二个环节。学生的探究同样也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因此,本人一般会在呈现了生活事例,驱动学生思考之后,会继续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提出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地给出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第一个环节之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可以对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吗?如此,帮助学生顺利地从第一个环节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同时联系所学的知识,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提出相关的猜测。部分学生联系动物细胞的特点,提出如此猜测:和动物细胞一样,植物细胞也是一个渗透系统,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相当于是一层半透膜,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时候,可以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那么,学生给出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围绕学生给出的猜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他们划分为四人小组,鼓励他们结合教材中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并结合猜测和教材内容,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在这样自主、合作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感性认知,同时产生认知上的差异,产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兴趣。
  根据给出的提示,各小组成员会结合各自的学习情况,合作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然后,我鼓励各个小组共享实验方案,在集体中分析、讨论,指出各组实验方案的不足或优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优化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此次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力合作,在试剂和现象观察上达成了共识。由此,我鼓励他们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对以蔗糖溶液、清水为试剂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以表格形式记录中央液大小、细胞液颜色、原生质层的位置。记录实验现象,便于在之后讨论、总结实验现象,获取生物知识。   (三)解释现象,总结信息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是5E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中进行应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学生获取实验成果,增强实验认知的关键环节。因此,本人在组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的时候,会给予学生解释、交流的机会。
  具体地在学生操作了实验之后,我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就所记录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現象,总结结果。在进行了小组讨论之后,我会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现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集体讨论。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会对各组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实验的不足,查漏补缺。在各个小组展现了实验结果之后,我以质壁分离概念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质壁分离的原因。在这样的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本质,并在知识总结的过程中,建立对质壁分离的深刻理解,获取有价值的生物知识,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四)提出问题,迁移应用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迁移应用是5E教学模式的第四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环节。在前三个教学环节参与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早已积累了生物知识,是否深刻地掌握了这些知识,是否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是需要教师围绕知识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检验的。
  在组织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操作活动之后,我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来判断成熟细胞是否有活性呢?我们要如何就此进行检测呢?我们可以使用质壁分离实验来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那么,要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定呢?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提升学习水平。
  (五)教师评价,学生反思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学习不足和优点,扬长避短,继续发展。评价是5E教学模式的第五个环节,也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手段。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需要以学生各个环节的表现为依据。
  比如,在组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的时候,我对学生对生活事例的思考情况、提出假设的情况、实验方案设计情况、实验操作情况、迁移解决问题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在每一个环节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弥补不足,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在组织了教学活动之后,我还鼓励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从而自主地发现自身的不足,自主弥补,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在组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新课改理念,灵活地应用5E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展示事例,点燃兴趣;提出假设,学生探究;解释现象,总结信息;提出问题,迁移应用;教师评价,学生反思,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的体验中,获取有价值的生物知识,提升实验操作水平,提高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红.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DNA复制”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8,34(9):14-17.
  [2]周盼盼.基于5E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3]邵兰,黄永杰.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8(10):63-65.
  [4]廖祝英.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