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生海外经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生海外经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可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海外经历  国际合作交流  “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63-02
   2018年8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高校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中外优质教育模式互学互鉴,并加大校际访问学者和学生交流的力度,选派更多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机构及国际组织学习或实习。
   国际合作交流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一条必由之路;国内很多高校也已将“国际化”正式定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这其中,学生的海外经历工作又是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学生海外经历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基于此,本文拟探讨在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生海外经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1   当前高校学生海外经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校级合作项目层次与学生需求存在断层
   在开展海外经历项目的初期,为扩大学生外派规模,高校常常与有合作意向的国外高校广泛签署合作协议,而忽视了对国外院校层次的把关和筛选。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外派学生的人数,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参加海外经历项目学生的需求点已由单纯的“走出去”转变为“去哪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选择越过校际项目,自主联系世界名校去交流学习或读研深造。一方面,这说明我国高校学生自身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在提升,但另一方面,其也暴露了校际合作伙伴层次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这一亟待改善的现象。
  1.2 拥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比例有待提高
   如上文所述,高校学生对赴海外学习高校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但不可忽略的实情是,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其中清华、北大已提出将海外经历覆盖到全部本科生),其他高校(包括很多“双一流”高校)拥有海外经历的本科生比例并不理想。除前文提及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便是高额的留学费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人均收入等都显著提高,但我们和大多数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哪怕只是寒暑假期间的短期项目,高昂的费用也使许多优秀的学生望而却步,惜失良机。
  1.3 未建立关于学生海外经历工作的完整联动机制
   学生海外经历工作看似隶属学校国际合作交流部门的业务范畴,但实则需要全校由上至下、由职能部门至各教学单位的通力配合。从项目的立项、宣传,到组织学生报名申请、办理签证手续,再到行前安全教育及外派,直至其返校后的学分置换、认证等,整个环节涉及了包括国际合作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各学院等在内的各个单位。而其中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便可能导致包括学生海外学分无法置换、延迟毕业等后果,甚至亦有学生在海外学习期间出现心理问题或受到人身侵害等更为严重的情况发生。目前,高校中普遍未形成有关学生海外经历项目完备流畅的联动机制;而随着学生外派规模的逐年扩大,缺乏制度保障也为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留有隐患。
  2   高校学生海外经历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2.1 优化合作院校,丰富项目种类,满足学生留学的多样性需求
   根据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文件指导思想,高校应努力搭建与世界名校的合作平台,从而争取将更多的学生派往名校学习,逐步实现由追求外派学生的“量”到所赴高校的“质”的转变。与此同时,应在项目形式上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建立时长灵活、形式多样的长短期学位与非学位项目及实习项目等在内的完整海外经历项目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留学需求。
  2.2 政策倾斜,加大对学生海外经历项目的资助力度
   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体现教育公平,一方面高校可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奖学金项目,如“優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另一方面,校内应单独设立与学生海外经历项目有关的奖助学金,为表现优秀或表现优秀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参加海外经历项目的制约因素,扩大海外经历在学生中的覆盖比例。
  2.3 打破“海外经历”的传统模式,“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对除清华、北大以外绝大部分高校而言,要在现阶段实现海外经历覆盖全体在校生这一目标着实是困难重重、不切实际。那么,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让学生不出国门便能享受国外优质的师资与课程,便成为了打破传统“海外经历”模式的突破口。高校可通过与海外高校联合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等方式有效引进海外名校的师资与课程,或举办短期项目及讲座并设置国际学分的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获取海外经历的途径,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为没有条件走出国门的学生创造海外学习的经历和体验。
  2.4 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联合学校公共外语教学单位开展语言培训项目,提升海外经历参与学生的外语水平,为其在国内期间创造更多的与外国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其次,多渠道加大海外经历项目的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选修有关中西方文化等的课程,提前了解海外经历目的国家的历史文化、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为出国留学打好基础。
  2.5 提供学生海外经历安全制度性保障,加强行前安全教育
   随着外派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大,学生在海外期间出现各类突发情况的几率也随之提高。学校应未雨绸缪,提前成立学生海外经历安全工作小组,并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应急预案,保障在突发情况出现时各方能有条不紊、分工明确、有规可依,妥善及时地解决问题,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为学生海外经历工作提供制度性保障。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承办教育部留学培训会议,充分利用教育部留服中心“平安留学”的宣传平台,向师生宣讲国家留学政策的新变化及在外注意事项,完善海外经历项目学生的行前培训工作。
  2.6 建立健全学生海外经历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学生国际化工作主体
   学生的海外经历工作不能仅依靠国际合作交流部门。长远看,各教学单位才是促进学生国际化工作的主体。高校应建立由国际合作交流部门引领、以各学院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的完善联动机制,将海外经历的相关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根本上树立对海外经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参与度。在此期间,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尤其应充分发挥好外联作用,为学院介绍优质的国外高校资源;学校上层则应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打通壁垒,并为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生海外经历工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
  [2] 周连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8(20):38-42.
  [3] 杜悦,“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提升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54-155.
  [4] 徐涔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