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艳青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乡镇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如何提高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乡镇小学重点探讨的话题。本文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对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乡镇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是联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在校教育的桥梁。提高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不仅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还关系到乡镇小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乡镇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
  (一)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是非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德育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小学生能够知榮明耻,完善小学生是非观,并在此基础上,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以此提高小学生行为的规范性。
  (二)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的集体环境中度过,每天需要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参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因此培养小学生集体意识十分重要,这也是小学德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小学生集体意识,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更有助于班级管理更加规范。
  (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工作目标之一。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在学校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制度和纪律,认真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任务,讲文明、讲礼貌;在家能够尊老爱幼,积极帮助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小学生受益终身。
  二、 提高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素质教育顺利开展
  德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德育工作重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此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可用之才。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对德育思想理念更容易接受,在这个关键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此外,德育工作的要求能够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提高学生不良风气抵御能力
  乡镇小学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城市有所不同,小学生接触社会环境的机会更多,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乡镇周边市场也逐渐繁荣,许多学生家长在乡镇从事商业活动,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常常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小学生过早接触到来自社会多元化思想的熏陶,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会对小学生带来潜在影响,如果不能提高小学生不良风气抵御能力,将会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小学阶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下,能够让小学生提高思想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自己思想意志的侵蚀。
  (三)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乡镇小学班主任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提升自己行为的合规性,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被社会所接受,得到周边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促进其个人发展。
  三、 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偏差
  目前,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乡镇家长往往将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对孩子思想方面缺乏必要的引导,小学生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进入到小学校园后,许多小学生对集体生活不适应,思想的偏差会逐渐暴露出来,进而表现出对其他同学不友好,忽视他人感受,自私自利,过于任性。对这些思想存在偏差的小学生如果不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形成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给班主任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学生行为失范
  近年来,小学生行为失范情况发展越发严重,主要表现为校园暴力、盗窃等。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比例占比为 2.5%。近年来,校园暴力在向着低龄化发展,2018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上升了近50%。产生小学生行为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社会规范的失控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各类媒体上获得信息。许多媒体为了能够获得公众的关注,将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作为诱饵,而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此类糟粕文化缺乏辨识能力,进而价值观受到影响;此外,目前网络游戏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更加精湛,效果上更加逼真,其内容中还常常夹带了宣传暴力和打斗的成分,小学生盲目模仿,进而增加了失范行为的发生。
  2. 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首先,改革开放40年时间里,我国离婚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据2019年某主流日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离婚率在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40%,相较于10年前,数量增加了6.53倍。离婚不仅带来家庭的破裂,也给子女带来较大影响。许多父母离婚后,父爱或者母爱缺失,造成小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心态自卑,自我保护意识强等,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行为极端,逆反心理强的特点,进而造成失范行为增加。
  其次,乡镇小学许多家长为了能够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选择到城市打工,孩子由母亲看管或隔代长辈照顾。留守学生在精神上缺乏关爱,往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常常出现违反校规或班规的失范行为。   (三)校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目标逐渐向素质教育方向轉变。但是,在许多乡镇小学实际教学中,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教学成绩更加重视,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家长在对学校和班主任教学质量评价时不依赖于理性综合判断,将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考察量化指标。学校和班主任教师会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另一方面,虽然教育的重心逐渐转向了素质教育,但是,许多乡镇小学的教师激励制度尚未据此做出相应调整。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常常停留在学生的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量化指标上。而德育工作实质性大多依赖于定性评价,无法在绩效考核或评优标准中清晰体现出来,进而影响到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积极性。
  四、 提高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相关策略
  (一)优化德育工作方式
  1. 构建德育工作氛围
  许多乡镇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以管代教”的方式,小学生行为如有失范,就会受到相应的责罚。这种方式虽然在规范班级纪律方面有所成效,但是,这是小学生基于被动接受的情况下而形成的有序化管理,弱化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通过班规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需要让小学生清楚班规制定意义所在,要解决自身存在的哪些缺点。在制定班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民主的方式,构建德育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具体条款制定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还能懂得更多自我约束的道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班主任在对行为失范学生进行惩戒中,需要做到“刚柔并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既要让学生清楚自身行为产生的影响,又要让学生在接受惩戒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班主任教师用积极的情感和严格的约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2. 采取个性化教育
  要提升乡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德育教育。小学生的是非观尚未彻底形成,他们的失范行为常常是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模仿行为。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班主任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等,了解他们失范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情况下,对其进行教育。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为积极自我激励。
  3. 优化班主任考核评价方式
  乡镇小学对班主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通常建立在量化指标考核上,对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积极性具有较大影响。要想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需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方式,这样才能让激励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 以班主任为楷模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行为模仿的主要对象。小学生大多对班主任教师具有崇拜心理,班主任更需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比如为了教育小学生爱护环境,注意卫生,班主任可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塑料袋,将其投掷于垃圾桶中,这就为小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学生的心中,注意卫生的行为是令人骄傲、值得学习的,这比空喊口号更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 树立学生楷模
  班主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需要加强班级干部管理。他们大多是班级中品学兼优的骨干,班主任让班级干部发挥出带头作用,树立他们学习的楷模形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班级干部的责任感,还能促进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主导作用。此外,班主任需要定期组织班级“道德模范”评选,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和奖励,强化学生道德意识。
  (三)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需要发挥出自身在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间的桥梁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小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结合学生在校期间行为和思想动态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征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监管,减少社会方面带来的精神侵蚀;另一方面,督促家长配合班主任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五、 结语
  乡镇小学教育工作中,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共同教育目标,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和发展,也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只有对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优化德育工作方式,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丽雯.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J].学子:理论版,2015(20):11.
  [2]幸海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
  [3]周晓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华夏教师,2019,132(12):94.
  作者简介:
  许艳青,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