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语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刍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余守荣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水平,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解疑、“欲擒故纵”、合作探究释疑、学生自主设疑四种方式,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情境教学;阅读能力;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056-0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主要思想有了透彻的了解,明白写作意图之后,应根据文章的中心,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情境创设的常见策略如下。
   一、教师设疑学生解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阅读中碰到的问题设定为自己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还可以尝试设计出在最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思维和兴趣的两难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质疑、释疑的辩论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内化为学生自身所需。同时,学生在辩论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有助于个性的发展。比如,在《检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老师看完课文后,有几个问题没有理解:为什么儿童组的孩子们把一个残疾儿童放在检阅小组的第一排?难道他们不怕博莱克影响集体检阅吗?为什么观众特别钦佩这个年轻人?”当学生听到老师遇到困难时,都特别渴望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学习热情就被激发出来。再如,教学《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发问:如果那个人用自己的矛来刺自己的盾,或者用自己的盾来挡自己的矛,结果会怎么样呢?在争论中,道理会愈辩愈明。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目的,更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实现语文阅读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
   二、“欲擒故纵”,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内容,设置一些层层递进的情境问题,提供给学生讨论。学生们在争论中,一步步深究问题的根源,逐步加深对课文中心内容的理解,不断接近文本的中心思想。这种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然后设定操作性强的预期目标,才能最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想,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问题:“如果你为朋友买的彩票中奖后,你会将奖品据为己有吗?为什么文章中的人物在没有人知道实情的情况下,能把中奖得到的车还给朋友呢?”这样层层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它比生命和金钱的价值更高,从而实现学生思想上的升华。还可以反向设问:如果父亲占有那辆获奖的车,会发生什么?如果把车还给朋友会怎么样?父亲面临两难境地,他最终会如何选择?在反复的问题冲突中,学生们了解到有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的东西存在,从而理解文本的情感和道德内涵,在比较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再如,《一件小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如果我是车夫,撞倒了老人,在没有他人发现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车夫精神的可贵,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延伸引进新闻热点素材阅读,比如老人倒地之后,到底扶不扶的阅读内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与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优秀品质,实现语文教学通过文本进行人文素养熏陶的目标。
   三、合作探究释疑,创造问题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文本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成问题的出现,而且要及时做好处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阅读课堂上,许多教师都很努力地引导学生找到所谓的正确答案。然而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即使学生准确地回答了问题,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上。教师应赋予学生提问的权利,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中心,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创造和拓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和文本中的角色互换位置,让学生身处事件的背景下,站在文本中人物的角度来理解思想和情感。如在教学《将心比心》一课时,预习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母亲交换角色,并提出相关问题:母亲有没有宽容之心呢?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去做?她的动机是什么?当“我”在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之后,会有什么反应?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小组间的探究、交流。学生们在一个个问题被释疑后,能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体会到文本所传递出来的善良与温暖的情感体验。
   四、学生自主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多样的,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要立足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问题,借助问题形成争鸣,在争鸣中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中理解文本的内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设疑、质疑、探究,指导他们通过文本的阅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刷子李》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出于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与主题无关,有的问题可能很幼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要及时做好引导,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端正对刷子李职业的正确认识,学习刷子李不断挑战自我、磨炼自我的毅力。学生通过解决自己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的质疑,实现了情感的升华。再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设疑:“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为什么“我”的演出会引来观众的哄堂大笑?没有演好老虎是因为不会虎跳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会探究到作者写作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创新思维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彦福.聚焦课堂教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2]傅道春.情境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