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基于全科医师社区工作场景的医患沟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望春 叶熊 蔡巧玲

  [摘 要]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目前国内缺乏系统、规范的培养体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探索并尝试构建一套基于全科医师社区工作场景的医患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培养目标、医患沟通情景案例的构建、课程分阶段实施的方法和实施后的评价以及问题和展望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培养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医患沟通;课程体系;全科医师
  [作者简介] 杜望春(1977—),女,山东邹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神经病学。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54-02    [收稿日期] 2020-02-21
   一、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体现医师职业精神的最佳手段,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除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之外,还要掌握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否则“缺少共鸣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1]。世界各国医学院校都把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中也明确规定,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
  欧美医学院校大多采用书面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2],并且教学周期长,将知识和技能训练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其考核方式日常化且形式多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国内医学院校受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影响,重医疗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现象较为突出[3],大多数院校医患沟通课程课时较少,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和考评形式相对单一。教学资源短缺,缺乏针对性的案例讨论,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规范的培养体系。
  三、医患沟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我校自2008年开始招收、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的高职学生,迄今已有千余毕业生,他们坚持在基层提供健康服务,成为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卫生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4]。2016年我校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其中半数以上定向于市远郊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根据学科发展,拟逐步扩大招生人数。为市基层卫生工作岗位继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这对上海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包括社区所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尤其是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这几类特殊人群;服务内容涉及“从生到死”的全程健康服务,包括从分娩、婴幼儿生长发育、青少年保健、中老年的慢性病管理到濒死患者的临终关怀等各个阶段。由于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和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特殊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基层全科医疗服务中显得尤为重要[5]。
  鉴于医患沟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我校全科特色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尝试构建一套基于全科医师工作场景的医患沟通课程体系。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医患沟通情景案例的构建、课程分阶段实施的方法和课程评价。
  (一)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参照临床执业医师基本要求和全科医生岗位职能确立医患沟通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情景案例
  通过文献检索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确立全科医师工作中常见的医患沟通场景、沟通较困难的场景,以及医疗纠纷好发场景。根据以上方法确立的场景,构建分阶段实施的贯穿五年培养过程的医患沟通课程实施计划及相应的情景案例。
  (三)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体系分三个阶段,共五年实施。
  1.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年)。第一学年通过讲授法进行人际基本沟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相关的课程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通过医学生宣誓、遗体捐献者纪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医学人文的铺垫和人际沟通技能的锻炼;通过在第一学年的第三学期进行为期二周的早期临床实践课程,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期接触患者。通过患者访谈,学会倾听和叙事,了解患者的病痛和诉求,让低年级医学生体验医患共情,并提高沟通能力,同时了解医生的岗位职能。第二学年在诊断学系列课程中,通过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基础能力训练,提高医患沟通基本能力。
  2.第二阶段(第三、第四学年)。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复杂的基于社区的临床情景,以编撰的情景案例为载体,进行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能力的拓展训练。其中包括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智能障碍人群、产妇等特殊人群。内容包括安宁疗护、敏感信息采集、告知坏消息、跨专业团队协作等多个场景的案例。
  3.第三阶段(第五学年实习阶段)。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下,通过在病房收治新病人问诊、体格检查、病情告知、健康教育、手术操作知情同意、查房、門诊急诊等真实临床场景进行医患沟通的实践。
  (四)实施后的评价
  在我校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2016级)早期临床实践课程中,通过患者访谈实践叙事医学后,共记录到92个合格疾病故事案例。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早临床实践课程前后学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变化,发现在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生中,早临床实践课程中融入叙事医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共情与沟通能力[6]。
  四、问题与展望
  我校在构建医患沟通课程体系、培养全科医学特色的临床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先后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但目前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构建社区工作场景的案例情景模拟教学中,仅构建案例是不够的,还需在标准化病人队伍的建设以及探索教师标准化病人方面做进一步努力。另外,前期在评价医患沟通课程实施效果的过程中使用的是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未经过权威专家检验。下一步拟采用国际上公认的SEGUE量表,检测课程体系完成前后的医患沟通能力,从五个维度共25个子项进行评价。研究中也会增设对照组,从而对该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促进对该课程体系的反馈和改进。   參考文献
  [1]Epstein R M,Hundert E M.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JAMA,2002,287(2):226-235.
  [2]Shirazi M,Labaf A,Monjazebi F et al.Assessing Medical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Emphasiz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Quality Assurance[J].Acad Psychiatry,2014,38( 3):354-360.
  [3]侯胜田,王海星,张玲华.中美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2014,18(10):33-35.
  [4]张 勘,吴诗瑜,胡天佐.上海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前瞻[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4):261-263.
  [5]郭杰芳,徐晓璐,李兆申.加强全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03):396-398.
  [6]叶熊,唐红梅,项雨晨,金王婷,王影,朱佳妮,蔡巧玲.叙事医学在早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2):97-98.
   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one of the abilities that medical students must have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But at present,there is no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The author's school explores and attempts to build a course system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work scen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ommun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the construction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cenario cases,the method of phas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the evaluation after implementation,problems and prospects,etc.,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clinical medical talents with the concept of general practice.
   Key words: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course system;general practitioner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