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娴

  摘 要:新课改以来,英语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正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如今,“游戏教学”风靡于小学英语课堂,成为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英语课程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要发挥“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寓教于乐”作用。文章探讨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游戏教学;英语课堂;寓教于乐;教学手段;问题与对策
  “游戏教学”是指把游戏活动融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在当前的小学阶段,尤其是指低年级阶段开展的以游戏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特征为以教学为主,将“游戏”和“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强调“学习”。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力理论,其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他的《智力的结构》的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为游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实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他提出了新的视角: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理解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减少对《课程标准》的误读,促进小学生的求知欲,恰当地使用游戏教学,可以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
  一、 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教学的问题
  (一)游戏题材缺乏针对性,动机与目标不纯
  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样的政策要求下,选择游戏,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完成任务与达成指标。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出新授的单词,出了谜让学生猜:(Sometimes, it is sweet. Sometimes it is very bitter. It is sometimes black and sometimes white. So what's it?), S1: Maybe it's chocolate!(有学生首先举手回答了)T: Er, it is wrong, could you think much more time? Sit down please!(教师立即否定,也没有其他学生再举手,过了很久,才有一名学生在下面满含不确定的小声地说可能是“Coffee”,教师听到这个答案毫不犹豫地表示肯定。)T: You've got it! Excellent! The correct answer is “coffee”! I think you are an intelligent boy! Then read after me loudly, coffee...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故意的给学生线索,刻意地让学生按照他的思路来思考。教师采取游戏教学只是为了适应标准,而不是促进发展。教师并没有深刻地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去思考,他们在意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與“寓教于乐”,没有做到把单一、枯燥的教材与生动多种多样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显示动态美,让课堂不由自主地更具有吸引力。
  (二)游戏设计不科学,趋于表面化
  首先考虑为什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会采取游戏这种教学模式?答案很明显,一方面是英语课标的敦促,另一方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要求,那我们就很容易得出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游戏教学不符合课标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这个游戏就是大打折扣,无效无用的。所以游戏的题材选择不能脱离生活,趋于表面化,而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发挥它的本质作用。举个例子,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定游戏,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看一些综艺节目,教师就可以采取综艺中很流行的“萝卜蹲”来帮学生记忆单词,还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烘托气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否则游戏教学只能趋于表面。同时,教师也要融入游戏中,不能只“说”不“演”,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教师参与度不高,被动实施游戏
  在小学日常英语游戏教学的普遍案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状态:教师以类似导演统筹的角色存在着,学生以演员的角色存在着。在这一教学场景之下,教师实行的是宏观调控的统筹,学生则是实行的微观调控的表演。在游戏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介绍完游戏规则之后,便走到教室的一个无关角落里。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着学生的表演——即游戏过程。尽管学生热火朝天地处于游戏状态,但教师则却始终冷眼旁观,没有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教师是完全处于一种“旁观者”状态,隔离于游戏参与之外的。这样的没有教师参与的课堂游戏运用,是一场失败的英语课。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淡化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游戏教学”是一项需要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如果只“导”不“演”,认为那只是属于学生的乐趣,就会使得学习者没有规范的示范榜样,也会导致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久而久之,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也必须及时参与到。
  二、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实施对策
  (一)选择合理恰当的游戏题材,联系学生生活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游戏教学”的模式,已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要采用的游戏要与课堂目标一致,否则学生就很难融入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游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而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如果仅为了追求形式主义,那么运用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则很大可能取得南辕北辙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意要与课堂目标相一致,同时选择的游戏题材不仅要与英语学科相关,也要凸显其英语学科的特性,要让所有学生参与,而不只是少数学生和优生的游戏,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所采取的游戏要便于教师课堂的组织和实施,要让学生觉得有趣,要乐在其中。   (二)科学设计游戏,适合学生学习程度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好第一步选择好游戏题材,第二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科学地设计课堂游戏。那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游戏呢?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胡叔异先生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设计课堂游戏教学标准需有:“1. 游戏需适合儿童的程度;
  2. 游戏法需使得儿童有学习英语的机会;
  3. 游戏法需简单,应增加言语练习的机会,少动作的表演;
  4. 游戏里运用的语句,需有变化的余地;
  5. 各种英语学习的游戏法,需能够比赛;
  6. 各种英语学习的游戏法,需教师自己能参与。”
  小学生正处于喜欢竞争的年龄阶段,那么运用游戏教学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会很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设计游戏时,教师切记不能只“说”不“演”。
  (三)提高教师参与度,加强游戏实施的互主体性
  什么叫互主体性?在日常生活中,互主体性是指“交往双方(或多方)要保证言谈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交往双方能够进入共同的交往领域,在彼此认同的交往结构中使对话成为可能。”在日常的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游戏的主要参与主体,在其互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互主体性,它是游戏实施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此互动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双方作为课堂游戏教学的主体参与者,要采用沟通和合作的方式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他们之间不是对立或不相连的关系,而是紧密相依、互相合作沟通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平等性是在课堂游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说”还要“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统筹”的角色,学生是“演员”的角色。并且,作为“导演统筹的”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作为“演员”的学生,给他们做出指导性的示范。学生在课堂游戏的表演的过程中,作为“演员”,其不仅要在动作上,还要在肢体语言上要有细致的表现。这个过程是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的表达过程。教师作为“导演”,要担负起统筹的义务,要积极地参与游戏,要把自己当作课堂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加强游戏的互主体性,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性。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彰显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日益多元化的特点。“游戲教学法”的出现不仅为英语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还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游戏教学法”也有有其优点与缺陷,后人所能做是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和一定理论基础下,不断创新与改进,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教育之路没有终点,我们在其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是新的起点,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让教育的熊熊火光照亮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J. Stmberg,张厚粟,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小学英语课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胡叔异.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2:3.
  作者简介:
  沈娴,安徽省淮北市,淮北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9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