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首次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国军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渐进式推进方式导致了学业水平考试问题。本文站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立场上,客观分析考试面临的主要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行动准则,提出首次学业水平考试设计要点,力求平衡推进考试改革和课程改革。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测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3/14-0033-03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程度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和学习的依据都应统一于学科课程标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伊始,全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未能被标准化实施,由此引发了学业水平考试问题。正确分析现实学业评价问题的主要方面,实事求是地筹谋面向新课程教育目标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是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試亟待解决的要务,也是新课程标准化推进的驱动力。
  ● 学业水平考试面临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实施之初,因新课程实施基本保障条件不完备等,先期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区非标准化实施新课程,出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两个方面。
  课程内容问题。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被异步推出,特别是教材直到2019年秋季才刊印发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各地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课程教学难题。依据新课程教学要求,选取2003版旧课程标准的部分模块及旧教材的个别单元内容和常用的技术工具,建设临时性的“过渡”课程,开展“过渡”课程教学活动。这种基于旧课程内容拼凑的“过渡”课程内容很难准确、系统地表达新课程全新的学科素养教育理念。
  学业质量问题。旧课程已实施十余年,课程环境和资源的建设及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都是基于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认知。这些积淀已不能适应科技性质的新课程学业教育质量要求,如数字化教学设备、教师信息科技专业知识储备等都较落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新课程与义务教育课程非一脉相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经验不足以支撑新课程的学习。
  显见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质量不达标问题是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面对的紧要问题,这个问题会使考试评价存在失真和失能的风险。
  ● 学业水平考试设计原则
  针对客观存在的考试问题,需要精心设计考试,稳妥地推进学业质量评价。基于对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关切,笔者认为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1.权宜性原则
  “过渡”课程内容大多为区域要求学生学习的“规定”学科内容,如果学业水平考试完全遵从新课程标准,忽略临时“规定”内容,那么学业水平考试将失去其客观评价和有效激励的功能作用,更无教育公平意义可言。
  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变是必然且理所当然,权宜性设计就是应尊重课程事实,采取渐进式的“过渡”措施。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现实学业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适度调整考试范围、内容和标准要求等,以求平稳地实施学业考试评价。
  2.发展性原则
  考试设计的权宜性只是应急的渐进之策。新课程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意志,随着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的逐步完备,新课程将被标准化常态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势必被标准化实施,以发展思维来设计学业水平考试是育人的必然要求。
  首先,不能迁就现实课程,需完全按照新课程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要求,建设“过渡”性考试标准要求,最大程度地走进新课程,努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发展。其次,应关注现代优秀信息科技文明和教育成果,汲取现代信息科技文化营养,科学设计和编制考试工具。
  3.统筹化原则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教—学—测—评”育人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应统筹化设计学业水平考试。
  其一,要系统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维度,通盘设计能够表现学生学业心智成就的考试内容体系结构,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内容的关联,覆盖新课程要求的学业内容和学业过程。其二,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内各地区的新课程转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权衡设计考试题目、材料和内容要求的普适性。其三,宜在区域的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框架内,正确定位学科考试测评功能作用,按照整体部署和保障条件,规划和设计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细则。
  4.专业化原则
  学业水平考试是基于学生作答测试题的表现间接地推测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属于复杂的教育测量科学。高信度和效度的学业水平考试需要设计专业化的教育测量工具。
  应遵循教育科学原理,正确选择能正向表达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内容,按照教育测量技术规范设计和命制高效的考试测评工具。此外,专业化的学科命题队伍是编制高质量考试工具的关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命题能力,建设高水平的考试命题队伍。
  ● 学业水平考试设计要点
  从促进新课程教育教学出发,依据解决考试问题的行动准则,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设计应在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考试表现标准和考试题目上着力。
  1.选择考试方式
  就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方式而言,学业水平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一出台本省学业水平考试有实施方案,组织全省范围内的学业水平考试。
  总结学科考试的历史经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操作方式主要有上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上机考试有利于检测技术操作成果,纸笔考试的测试技术成熟。从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作用方面权衡,综合考虑学科内容、考试环境建设和维护、操作便捷性等因素,纸笔考试是现阶段符合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的考试方式。
  2.明确考试内容
  明确界定考试范围和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针对“临时”课程问题,需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重构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及其标准要求。操作方法是,参照新课程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要求,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概念主轴,精心摘取旧课程中与之对应的模块内容作为过渡性考试内容,示例如表1所示。
  3.制订表现标准
  表现标准是学生对学科学习内容的掌握运用程度及品格的表现质量水准,为考试测评的直接依据。针对过渡性的考试内容,须制订标准化的“表现标准”。具体操作方法是,应在新课程“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维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水平框架下,解析新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逐一细化过渡性考试内容的具体表现标准,示例如表2所示。
  4.设计考试题目
  考试题目是考试工具的核心,关系着考试检测质量的高低。考试题目设计主要包括设计题型和编制试题。
  分析学科测试目标和具体内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应选择和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和设计题等几种基本题型。填空题宜考查再忆和再现能力;选择题宜考查记忆、理解、判断和比较等能力;应用题宜考查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宜考查运用学科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创造能力。
  考试题目的命制要坚持检测目标、测试问题、问题情境和评分标准相融通的准则。明确要检测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及其具体学科内容。测试问题应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设问点应能有效地激发学科性的心智活动。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信息化生活逻辑,揭示信息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技术环境。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宜根据测试目标的复杂性和题目的难度有所区分。特别是主观性试题的参考答案不应唯一,且应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0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