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气质,在这里悄然改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仇玉玲

  摘要:建设一所“有气质的学校”需要构建学校独特的气质文化。这种气质是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气质,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校气质文化是师生气质悄然改变的重要场域,需要系统思维,从德育、课程、课堂、管理等方面探索气质文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气质文化;学校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A-0032-04
  高品质学校既要有高贵的灵魂,也要有独特的气质。不断丰厚高贵的灵魂与独特的气质,才能让高品质学校挺起自己的脊梁。我校提出的气质文化,是指在“养气润质”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营造清新雅致的育人环境,培育灵动清雅的气质少年,成就大气儒雅的气质团队,在向美课程与润质课堂的研究中,形成一整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气质文化体系。
  一、气质文化提出的背景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是一所年轻的公办小学,原名“小红花小学”,以艺术教育为主体,2016年更名为“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学校在新一轮发展中,提出了“养浩然之气,润清雅之质”的教育主张,全面建设学校“气质文化”。
  1.高品质的学校要有独特的气质。《吕氏春秋》曰:“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宋人张载认为,“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不尔.皆为人之弊.卒无所发明.不得见圣人之奥。故学者先须变化气质,变化气质与虚心相表里。”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从古人提出“变化气质”这个思想到现在,中国的教育和文化的根就在这个范畴。无论个人教育或国家与民族教育,其根本就在于“气质”。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的独特气质,北大的气质是自由,清华的气质是严谨,剑桥的气质是浪漫,牛津的气质是古典。大学如此,中小学也是如此。学校的气质,是学校作为教育场所必然凸显的风格特征和办学特色。
  2.气质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每个时期教育所展现出的气质都反映着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凝练和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是指引中国人民坚定前行的价值理念,也是对学校气质文化等办学理念的价值引领。学校气质反映社会风貌,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映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中小学的价值追求、目标确立和功能发挥,因此,气质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气质文化的内涵特质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改变人的气质的教育。学校2015年首次提出“办有气质的学校,育有气质的学生”的发展愿景,2016年起积极倡导并践行“气质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气质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我们提出的“气质文化”的气质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而是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气质,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等。一个人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行为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等的总和。学校的气质是学校文化内涵和外在特征的人格化表达。师生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行为谈吐、待人接物方式态度等的总和。学校期望通过“养浩然之气,润清雅之质”,实现“变化气质”的教育目的,促进师者“大气儒雅”,儿童“灵动清雅”。我们认为,气质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气质文化的意义正在于此。从变化气质的角度来看,要做到两点:一是尊重人的个性,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是尊重人的特殊性,包括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天赋、兴趣、爱好等。从学校而言,有气质的学校也应是独特的,有个性的。
  2.过程性:
  人的气质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经历岁月流逝和磨炼,自身独特的气质才能慢慢形成。经过一定的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气质,师生个体气质如此,学校气质文化形成也是如此。很多名校都在长期文化积淀与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气质,哪怕校舍重建,几经搬迁,但学校的文化却代代相传,魅力永存。
  3.內隐外显性
  气质是内隐的,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气质外显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学校的气质同样如此。一所学校的气质应该内化于教师、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同时,又通过师生的行为、学校的物理环境、学校的制度等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
  4.优质性:
  有气质的学校一定是优质的学校,这里的优质是指学校优化办学各要素及其结构关系,使办学处于优化状态,办学效益佳,教育质量优,这也是建设气质文化的最终目的。当然,这里的优质,更多体现在师生身上。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学校有气质,首先是师生有气质,在某种意义上,这里的气质指的是人的素养。气质文化就是要促进师生素养的最优化发展。
  三、气质文化的价值追求
  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文化的内核就在于共同坚守的价值追求。只有当气质文化的内核融于师生的生活习惯之中,文化建设才有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在气质文化引领下,学校明确了新的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建设“一所有气质的学校”,让“养气润质”成为学校鲜明的文化标识和自觉的价值追求,建设“清新优雅”的气质校园,培育“灵动清雅”的气质学生,成就“大气儒雅”的气质教师。
  在环境建设目标上,我们的目标是“环境清幽、建筑典雅,融书香、园林、艺美、数字化于一体,功能齐全,儿童喜欢”,整体感觉“清新优雅”,清新指自然而舒适,优雅指安静而别致。   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我们的目标是“面向未来而学,培育阳光自信、志向高远、情趣雅致、灵动智慧的气质少年”。在实践中,我们凝练成“灵动清雅”的行动指南。灵动指学生的灵性与智慧,清雅指学生的品性与趣味。
  在教师发展目标上,我们的目标是“面向未来而教,引导教师形成格局高远,专业过硬,心态平和,有温和儒雅的书卷气质,从容执教的业务素质,乐业从教的教育情怀”。“大气儒雅”是目标的概括,儒雅是學识的精湛,是气度的温文尔雅;学识造就气度,气度是学识的外化。
  四、气质文化的实践路径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人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培养有气质的人是气质文化的根本和归宿。如何实现师生的气质在这里悄然改变,我们从课程、课堂、管理等方面做了思考与实践。
  1.构建“崇真德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气质文化下的学校德育追求“真”,厚求真之本,扬善美之果,守中正之道。我们追求求真务实的真德育,着重以活动为载体,为儿童搭建气质养成的成长支架,增强德育的有效性。一是活动体现学生意志,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五节一庆”活动:童心悦读节、玩美艺术节、奥运体育节、玩创科技节、大嘴巴英语节和迎新年庆元旦联欢活动。二是活动主题系列化,比如:一月传统文化传承,二月与好习惯同行,三月学习雷锋服务他人,四月感恩有你,五月奇思妙想,六月仪式教育,七月劳动教育,八月雏鹰行动,九月健康运动,十月书香悦读,十一月世界文化,十二月玩美行动。三是活动深刻有教益,比如“成长三礼”:童心向美新生入学礼、感恩有你十岁成长礼、启航远方小学毕业礼等的,强化仪式感,赋予活动以深刻的教育意义。四是活动体现综合,开展项目化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玩美行动驿站课堂”艺术嘉年华,“小小雏鹰在行动”红领巾研学营,“跟着季节走金陵”寻美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浸润浩然之气与清雅之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培育阳光自信、志向高远、情趣雅致、灵动智慧的气质少年。
  2.建设“向美课程”
  学校的“向美”课程体系(见图1),指向核心素养,聚焦“养气润质”,致力于“灵动清雅”的气质少年的培养。我们坚信“气质,在课程中悄然改变”。通过美的课程,美的教育,提升儿童气质,播下美的种子,绽放美的童年,使他们更好地走向美的未来。向美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构成。向美课程不是艺术课程,也不是美育类的校本课程,是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来实现气质文化追求的渗透性、综合性、特色性课程,是多种课程的综和。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借助课堂变革,实施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中彰显审美价值和气质追求;另一方面,以“明德、艺美、健体、创意、书香、思维”等“新六艺”六大领域为重点,开发并实施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构建起完善的气质教育背景下的向美课程体系。
  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个性发展的不同特点,向美课程的实施方式多样灵活:基础课程为全员必修课程,以“润质课堂”为载体,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保证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新六艺”校本课程以选修与嵌入式课程为主,如在音乐课程嵌入实施校本形体课程,在体育课程嵌入实施足球和游泳课程,在语文课程中嵌入汉字文化、书法和阅读课程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在实施方式上以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实践活动为主,在时间设置上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大小课制度,在课程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学生发展潜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每个孩子在多元课程设置中找寻到兴趣、热情与自信。
  3.创设“润质课堂”
  课堂是践行课程理念的主要阵地与重要载体,我们强调课堂对学生情智的“润泽”,强调课堂学习的“品质”,坚持“气质,在课堂中悄然改变”的教学追求,并基于气质文化建设提出“润质课堂”的学习场域建构。
  我们认为,润质课堂首先是润泽童心的课堂,呵护儿童自然而温暖的童年生活,给他们以心灵的滋养,是润质课堂的底色;润质课堂是儿童思维拔节的课堂,让知识与儿童相遇,关注儿童怎样学习;润质课堂是儿童自主生长的课堂,运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长的欲望、生长的阶梯;润质课堂是儿童自信表达的课堂,引导深度思考后的积极表达,在表达中彰显个性。我们提出润质课堂建设的四个基本要素:场景浸润、思维进阶、自主探究、自信表达,形成“情境润心,思维萃智,自主促学,表达见质”的基本行动策略。
  4.实施“平和管理”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基于气质文化,我们倡导并实践“平和柔性”的学校管理文化。平和柔性需要平心静气,平心静气是管理者应有的气度;平和柔性也需要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对人或不同意见的尊重、理解。平和柔性式管理更强调“服务”,更关注“发现”,更尊重“不同”。首先,校长和校级管理者,以“平心静气、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影响团队,引领学校管理形成这样的文化与气质。其次,学校各层级、各部门的管理,包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都能够坚持并具有“平心静气”“和而不同”的特质。
  人是教育的目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教育,以变化气质为目的。”我们认为,在气质文化场域中,大气儒雅的教师团队与灵动清雅的气质少年同步生长。基于“新六艺”的向美课程,坚守儿童本位的润质课堂,坚持“和而不同”的管理文化,能让师生气质在这里悄然改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3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