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市场经济视角下中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矛盾及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尚红元

  摘 要: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所在,市场经济对于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来说有着一定的双面性,在为价值取向教育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首先对于学生价值取向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市场经济当中学生价值取向当中出现的矛盾进行探讨,最后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教育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文章,能够为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市场经济;价值取向;教育策略
  一、  中学生价值取向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评价,且这种评价成为对自身行为进行支配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性。在学校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一名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他日后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对于中学生来说,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信念。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身处于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会具备不同的行为方式、态度和品德。可见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价值取向教育是其中的核心所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学生的价值取向相比于以往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时代气息,使其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当前在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中,竞争、平等、效益和法治都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积极地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当然,文章已经提到了市场经济在为中学价值取向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前的价值取向教育之所以没有获得好的效果,与国际和国内环境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丰富学生的知识,但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进入崇洋媚外的误区当中,觉得国内的生活和条件都比不上国外,资产阶级思想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市场经济当中,金钱成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指标,使得人群中出现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这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在选择价值目标的过程中,更强倾向于实用、功利、短期、个人、投机取巧等方面。
  二、 市场经济视角下中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矛盾
  (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当中人们更加关注竞争和创造,并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信、自尊等优秀的人格。但是如果市场经济中的条件出现不规范或者不完善的情况时,那么这种竞争和创造就会出现一定的偏离,导致个人和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必然会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影响,导致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例如自我膨胀以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对立等等,具体表现为抱怨社会无法满足自己,而自己却不为社会做贡献,只是强调维护自己的权利,却忽视其他人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得中学生群体中逐渐失去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念,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
  (二)多元价值与功利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
  市场经济当中因为功利性的存在,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利益化,从而使得更多的中学生开始接受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因为拜金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中学生模糊了物质和精神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只看重物质,忽视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对于利益的要求远远大于精神、理想和道德上的追求。除此之外,在部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中,所谓理想也更多的是包含着利益因素,助人为乐等积极的思想却被更多的学生看作管闲事。
  (三)消极价值与健康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学生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都表现出了现实的特征,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现象,例如缺乏爱国精神、民族自尊心、精神文明素质和社会功德意识等等。部分中学生遇到违法乱纪的情况时,更多的是采取观望态度,尽可能地不牵涉自己。通过对某区域中学生的相关调查发现,有高达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认为舍己救人的行为表示敬佩,但自己绝对不会去做,有百分之二十二的学生认为看见学生打架会一走了之。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两面性,他们希望国家强大和社会稳定,但又不具备信念、理想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他们希望自己独立并获得尊重,但又不愿意去努力的奋斗拼搏,而是贪图享乐。虽然中学生更加看重实际,但又常常抱有侥幸心理。
  三、 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教育策略研究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一,要在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当中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也是对是非善恶进行衡量的前提条件,集体主义观念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主张为创造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奋斗,这就是集体主义的根本所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种价值取向是无法被替代的。除此之外,也要明确功利和道义原则,实现外在功利和内在精神两者之间的统一,在自强自立的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在重视物质价值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人文价值的重要性。在重视竞争的同时,也要重视人们之间的和谐。在重视实效的同时,也要做到公正公平。
  第二,要在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想信念。从人生態度的角度上来看,作为中学生,学生应积极地创新和进取,有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愿意为创造美好世界而奋斗。学生除了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之外,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竞争意识,跟上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要在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现代教育的核心在于求知、做人、生活、协作。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也是传统美德的核心所在,例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等等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要在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中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在于让人们脱离对自然经济的依赖,以个体的形式加入经济活动当中。个体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就需要努力奋斗和自主精神。所以需要重点培养中学生的自主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让中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判断和思考,并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够独立地进行生活、交往,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竞争非常激烈,所以需要人们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承受能力。因此要培养中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品质,使其能够健康的进行成长,克服各种困难。   第五,要在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中树立新的生态观念。在价值取向教育中,要让中学生了解到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步地恶化,一旦持续地发展下去人类将没有生存之地。所以要求中学生要树立保护生态和维护自然环境的观念,对于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节约利用,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二)对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进行优化
  对于中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工作过程,需要通过教育、熏陶、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理想的效果。
  第一,要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领导要给予思想政治工作足够的重视,这是建立高素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师都是兼职的,且其中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或者学校的管理人员来负责,那么所获得的效果必然十分有限。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也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第二,要增加更多的教育途径,对于中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教育主要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这两种教育途径。所谓显性就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和相关的活动以及讲座等等。而隐性则是指校园文化和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同时也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内容等。隐性的教育途径一般不会为学生所意识到,能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学生所处的环境当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感化和教育目的。通过将显性和隐性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来获得更好的价值取向教育效果。
  第三,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导,需要媒体和政府方面的重视,由大众传媒来进行正确价值的引导和宣传,确保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一致,并相互之间形成合力,为中学生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要在网络上建立精神防线,一些国外的负面文化都会通过网络来渗透到我国。在我国的网民当中,中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互联网上防治国外负面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任务。一方面,要确保国家思想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并吸引学生去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系统。另一方面,要提升互联网的思想、政治以及法治安全,重视对网络中的舆论引导,限制反华舆论、色情暴力、政治诽谤等其他负面内容的传播,并将网络道德和法治教育作为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第四,要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同时具备了基础性和开发性的内容,要求中学生各个学科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建立联系,并用实践和科研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实现中学价值取向教育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总而言之,中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了解社会和自我,并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不断地改进,从而获得良好的品质,进而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宏林.纵论中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及教育導向[J].中学教育,2001(2).
  [2]钟顺民,彭文坤.浅析中学生政治教育与理想价值的实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5):2.
  [3]匡世凤.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4]汪宏林.WTO与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导向[J].班主任,2004(6):8-9.
  [5]白莲莲.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尚红元,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9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