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技术队伍调研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对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的1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队伍情况的调研,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从岗位设置、队伍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实验技术;队伍调研
  [作者简介] 曹 瑜(1984—),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相关研究;杨祖幸(1964—),女,四川成都人,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365-02    [收稿日期] 2019-09-23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以一流的实验室为依托和支撑,而一流的实验室除了需要一流的仪器设备、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外,更有赖于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作为保障[1]。因此,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对实验技术队伍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职责不明确、专业技能欠缺,管理机制不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等[2-4]。因此,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的1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借鉴国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益经验,取长补短,探索出适合我国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管理模式。
  一、部分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技术队伍调研情况
  (一)岗位设置
  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大致分为三类:(1)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研实验室等场所,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开发、仪器设备设施的操作与维护工作;(2)在教学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与指导工作;(3)在各类实验室中从事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很多学校认为实验技术人员是保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在人员数量配备上比较充实,岗位职责比较清楚,学历要求视具体岗位而定,工作量相对饱满,也深得学校、院(系)的重视,因此国外也很少有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的状况[5]。
  (二)管理模式
  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按照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接受用户的评价,以促进实验教学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依据。虽然没有职称晋升,但根据所聘人员的工作实绩、用户反馈和工作年限提升薪资,一些实验技能高、工作年限长的实验技术人员收入与普通教授相当[2]。
  岗位聘任以合同聘用为主,有少量是固定聘用人员,这样的聘任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实验室基本人员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人员队伍柔性发展。
  (三)培训情况
  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每年都要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型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设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考试。
  二、对国内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科学设岗,灵活用人方式
  全面梳理学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按需设岗、专兼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科设置、实验教学、实验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实验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按照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3类人员,重新核定实验技术岗位的编制数量,着重配置实验教学和公共服务型实验技术岗位。
  同时采取灵活的用人方式,将固定和流动编制相结合,校聘和自聘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鼓励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根据工作需要自聘实验技术人员,还应建立在读研究生兼职实验教学辅助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实验技术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资源的综合效益等,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确保必要的年度培训经费,针对不同岗位类型、不同职称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鼓励并提供到国内外一流院校交流的机会,有计划选派实验技术人员到对口的教学实验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短期学习和培训,开展仪器设备管理、新设备、新软件以及设备功能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管理方面专项培训,组织校内相同或相似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和工作经验交流、学习等,促进技术人员开阔眼界、拓展和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和管理手段,把握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脉搏和趋势[6,7]。设立实验技术立项专项经费,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仪器设备自制与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探索[8]。
  同时,建立培训评价制度,及时跟踪掌握培训效果,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参加培训人员撰写培训心得和报告,共享培训成果,并将培训成果纳入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促进培训工作切实有效[9]。
  (三)分类管理,构建科学的考核评聘机制
  按照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分级聘任的原则,构建科学的考核评聘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学校按照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室管理实施分类管理,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主要考核实验技术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突出评价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核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包括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指导学生获国际竞赛和全国大赛奖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功能开发、技术改造、解决关键性技术和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与实验室工作相关的业绩,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公共社会服务等推动成果转化相关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将服务对象评价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10]。并且健全完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体系,设置实验技术系列正高岗位,由学校统一聘任、指标单列。
  三、结语
  实验技术队伍承担着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立足国情和学校实际,充分吸纳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益经验,培育和造就一支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支撑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金仁东,柯红岩,顾聪.“双一流”视角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6):1-4.
  [2]李霞,梁齐.高校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7):5-8,12.
  [3]王卫荣,贾贤龙.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1-13,20.
  [4]赵艳娥,张家棟,许安国,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235-237.
  [5]周乃新,杨亚非.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3-155,158.
  [6]房迪,王育萍,倪孟良,等.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实验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153-155.
  [7]李育佳.“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导向下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97-199,203.
  [8]杨春勇,马楠.加强新时期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6):1-3.
  [9]高红梅刘义全李印川.“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6):251-255.
  [10]杨旭,李书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发展新思路[J].实验室科学,2018,21(1):175-178,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5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