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廖世承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思想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廖世承十分重视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职业指导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职业指导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指导的具体方法,并首先将智力测验应用于职业指导领域。他的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思想影响深远,对当前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廖世承;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8-0093-04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上海市嘉定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中等教育专家。191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勃朗大学留学,1919年学成回国,相继就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教50余年,为职业指导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廖世承十分重视在中等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他立足于我国国情,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附属中学做为实践基地,并组织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多位专家参与职业指导工作,成效卓著,他发表了《中学教育》《新学制中学的课程》《教育测验与统计》等教育论著,并发表“中学校与职业教育” “职业指导与中学校”“中学职业指导的问题”等多篇与职业指导相关的论文。廖世承的职业指导思想对于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其职业指导思想对当前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廖世承职业指导思想的萌芽
  20世纪20年代,我国兴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包括廖世承在内的教育学家积极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学制的经验,例如美国的“道尔顿制” “三三制”等。廖世承在学习国外学制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如在他任教的东大附中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并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对国外学制的研究及对国内各地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新学制形成了深刻的认识 ,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著,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积极推行“三三制”, 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三制”充分体现了廖世承关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主张,也是其职业指导思想的萌芽。廖世承批判当时我国中学校与职业学校完全分立的局面,他认为当时中学校和职业学校仿佛各有各的系统,中学校的课程既不适合于升学,又不适合于谋生,职业学校的课程,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1]。他认为新学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问题,譬如选科制和分科制等,强调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他认为分科制能使普通中学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成分,同时又能够充分保证基础学科的教学;选科制也可以体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在一定必修课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选修课[2]。廖世承不主张学生过早从事职业,但是有的学生或因家庭贫困,或因智力偏低等原因而不能继续升学,所以必须考虑到这些学生的需要。廖世承等人在讨论东南大学附中编制课程的问题时指出,分科、选科不仅应该在高级中学进行,也应该在初级中学有所涉及,主张在初级中学阶段同样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职业陶冶,让学生在修讀必修课程之外还有自由选择选修科目的机会。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必须兼顾不同学生对于升学与就业的需要,而广义上来讲升学指导、择业指导等都是职业指导应承担的责任。
  二、廖世承职业指导思想的发展
  廖世承以东南大学、光华大学、国立师院三所高校的附属中学为实践基地,致力于对中等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诸多主张及举措被沿用至今,成效卓著[3]。他反对照搬他国经验,强调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改革,重视开展教育实验,对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理论。
  (一)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目的
  廖世承认为,当时中国贫弱的原因不仅在于“弃货于地”,更在于个人没有适合的职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比较茫然,人云亦云。于社会而言,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于己而言,做着不擅长或不喜欢的职业,也是一件憾事。廖世承认为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目的是达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激发学生对于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职业指导的目的概括起来体现在学生、家庭和职业界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选择能力
  廖世承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选择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意识到学校与社会是密切联系的,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与工作的联系,明确读书的宗旨,启发学生要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其次,要为学生补充职业方面的知识,增加职业方面的训练。一方面,可以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丰富的职业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的职业选择,将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落到实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最后,学校要帮助学生介绍职业,对学生尽到辅导的责任,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并不是要干涉他们的职业意愿。
  2.引起家庭对于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视
  廖世承指出职业指导并非单方面的,涉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家长在青年择业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中,部分家长不懂得教育原理,不考虑学生喜好,仅凭自己的好恶让学生选择某种职业。因此,在职业指导中家长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倡导家长接受一定的职业指导。学校要改变学生家长以自己好恶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思想,通过教育使家长对各种职业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青年选择职业时,家长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引起职业界对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视
  职业界对学生并不十分欢迎,廖世承指出引起职业界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职业界人士目光囿于一隅,不能明了学校育人的宗旨何在;其二,学校与职业界缺乏联系,导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迎合职业界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是要引起职业界的重视,让职业界认识到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联系,并使学校的教育能够满足职业界的实际需要。   (二)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方法
  廖世承积极探索职业指导理论。他依据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目的,提出了相应的职业指导方法,为中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改进课程以激发职业兴趣
  廖世承认为,职业指导与课程密不可分,课程是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保障。对于课程的改革问题,一是要借鉴美国的尝试课程(try-out course),增加职业陶冶课程,通过轮流实习的过程,在尝试中使学生发现自身的职业兴趣。二是要强调实用性,切忌学问“空虚”,即要考虑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益处何在,增加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应用问题,删减无用内容。三是要打破各科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各科教师间的合作,例如让教材更贴近生活,补充学生的职业知识,通过团体活动增加学生的职业训练等。
  2.加强训育以强化职业道德
  加强训育与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主张积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并编制“与学生个人谈话存根表”。在谈话过程中做好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志愿、家庭情况、学业成绩等多项内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尽情表达,并以此作为职业指导的参考。其次,要重视课外活动,通过与职业相关的课外活动使得学生具备职业界所要求的特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依托训练,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服务精神。
  3.深入实践以强化职业能力
  调查、演讲及参观等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状况、学校状况及职业界状况。调查包含在校学生状况调查、在校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毕业生状况调查以及学校状况调查多个方面,为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演讲是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意识到择业的重要性,国家需要哪方面人才以及在职业界应具备的修养等。与演讲相辅相成,参观则是从视觉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对于某种职业的兴趣为目的,通过本地参观或外方参观,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4.加强联络以形成指导合力
  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要依托家庭、职业界等多个方面,需加强与各方的联系。一是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除从调查中获得家庭情况外,还可通过开展恳亲会、与家长谈话的形式开展。一则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二则可以得到家庭对于学生职业选择最真实的想法,从而调动家庭力量,共同完成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二是要密切与职业界间的联络,了解职业界对于学校培养的意见,以便于学校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更能满足职业界的需求。这不仅可通过邀请职业界人士到校讲演、与职业界人士进行谈话展开交流,也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三是通过设立介绍部起到职业界与学生间的中介作用,一方面,介绍部调查各职业现需何种人才,在其岗位有空缺时,介绍部进行收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职业志愿及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介绍一些半工半读的临时职业等。
  5.进行智力测验以实施科学指导
  廖世承十分重视教育的科学化,强调智力测验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他参与创建我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并在我国首先应用智力测验法测验投考的学生和在校学生[4],开创了将智力测验用于职业指导的先河,填补了我国测验事业的空白。1921年,他与陈鹤琴合编《智力测验法》一书,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测验标准。1925年,两人再次合编《测验概要》,并首创了团体测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智力测验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在于,可以采用科学的测验方法对学生的智力或其他能力进行测验,有着甄别学生班次、分别学生才能以及预测学生未来等功能,对于不同资质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可以设立“混合班”“机会班”“辅助班”“促进班”,学生在相应的班级进行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智力测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三、廖世承职业指导思想的启示
  廖世承一生致力于职业指导事业,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经验,但对于国外相关经验没有盲从,而是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提出并完善了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对于我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回顾其职业指导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优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的主要依托为课程,学校应不断优化职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职业兴趣。廖世承强调:“各科教材力图实用,学问空虚,是学者的大病,也是教者所切忌。”[5] 目前,多数学校虽开设职业指导性质的课程,但课程的实用性仍有待增强,与职业相关的普及性课程较多,但与实际联系不够密切,对于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足,缺乏实用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中,应结合学生职业倾向增加实用课程,调整或删减无用课程,使得学生通过在学校对于职业类课程的学习有效地补充职业知识。同时,在职业课程中也不能忽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除直接的工作本领外,还包括职业界对于员工的品行要求。不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选择的重要性,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开展培养学生职业兴趣的实践活动
  除优化职业课程外,对于学生的職业指导还依托于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校应积极组织就业、创业等职业指导方面的演讲,并进行实地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职业,获得直观上的体验,从中有所领会。反观当下部分职业实践活动,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完全达到实践活动的初衷,因此,当前应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此外,学校应加强实践调查,调查是进行职业指导的基础。廖世承在东大附中期间,针对在校生、毕业生、学生家庭以及学校状况编制了多种调查表,调查表简单明了,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学校开展调查应广泛而全面,要包括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不仅包括在校生,还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追踪机制,从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改进活动形式、增强效果。   (三)建立职业选择的科学测验措施
  廖世承作为测验事业的创始人,他的智力测验相关书籍以及将科学测验用于职业指导领域的主张,对于协助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以其智力测验为基础,出现了多种相关量表,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当今专业门类丰富,国家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学生面临的职业选择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职业指导中更应善于利用测量工具,在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前对其在职业能力及职业兴趣方面进行测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倾向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应保证测验的科学性及可靠程度,可利用较为成熟的测验量表为指导工作服务。与此同时,也应意识到测验的局限性,以测验结果为参考,可为后续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奠定基础。
  (四)建立多方联动的职业指导机制
  学校作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主体,承担着对学生主要的职业指导工作。学校除开设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还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进行市场调研,开拓就业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并按照职业岗位需求与要求,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达到人职匹配。职业指导工作也离不开家庭、职业界以及研究者的支持,应注意调动多方力量,形成指导合力。就家庭方面而言,尽可能对家长开展培训,改变家长传统观念上对于某种职业“好”或“差”的定义,获得家长的支持,使家长能够配合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就职业界而言,学校在培养学生、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应迎合职业界的用人需要,让学生明了职业界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校还可以用调查的方式收集企业的用人需要及能力要求,联系企业相关人员为学生做讲座、开展座谈会或者组织企业认知实习等方式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明确其努力方向。还应积极借鉴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落实到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廖世承.中学校与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1921(9):61-63.
  [2-3]汤才伯.廖世承教育思想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8,1-2.
  [4-5]汤才伯.廖世承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3,140-156.
  (责任编辑:张宇平)
  A Review of Liao Shicheng's Vocational Guidance in Secondary Schools
  REN Me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Abstract:Liao Shiche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vocational guidance in schools. He actively advocates vocational guidance, and constantly explores and improves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theory in practic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career guidance was explained.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specific methods of career guidance were proposed, and the intelligence test wa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career guidance. His secondary school career guidance ideology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it still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school career guidance work in China.
  Key words:Liao Shicheng; secondary school; career guidance
  作者簡介:任梦(1997—),女,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5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