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培养“君匠”气质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遵循立德树人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产业文化和佛山精神相融合,打造特色文化,致力把学生培养成融谦谦君子与拳拳匠心于一体的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岭南文化;学校文化;高职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岭南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课教学的研究——以佛职院为例》      (2019JG-020);2018年高层次人才校级科研项目《佛山先贤文化研究》(KY2018G03)
  [作者简介] 杨益斌(1970—),男,重庆人,教育硕士,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域文化、语文教育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128-02    [收稿日期] 2019-12-14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深厚悠久的佛山工匠精神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素来崇德尚技,珠三角活跃的市场经济对契约精神的要求和信用社会的构建,召唤着君子风度的现代工匠。[1]顺应这一发展大势,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产业文化和佛山精神相融合,从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个层面,构建起“一心多元”文化育人体系,形成“服务为本·质量至上·创新为魂·通济共赢”的佛职特色文化,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融谦谦君子与拳拳匠心于一体的“君匠”气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坚持服务为本的宗旨
  一部佛职院发展史就是学校服务地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历史。学校在立足佛山、辐射粤港澳、服务国家和社会中彰显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服务为本的宗旨贯彻到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服务为本”被校史馆、学校章程、党代会报告、中长期规划、文化建设规划反复强调,已成学校、师生安身立命的根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等制度,将服务为本的理念细化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课程标准中。打造集易班思政、易班素质拓展平台、易班服务中心于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模式,让学生体验服务为本的内涵与意义。《社会服务管理规定》《政校企行合作优势横向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支持教师服务企业、回馈社会。举办校友捐赠、捐树添绿等活动,组织学生贫困村劳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感恩、回报社会。
  二、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
  佛山自古商品经济发达,具有“一丝不苟、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工匠文化传统。秉承以质取胜的佛山文化精髓,坚持“质量立校”,质量至上已成佛职文化的重要内核。
  将质量意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新生开学典礼阐释“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质取胜的佛山文化。各二级学院新生专业入学教育,将“质量”内涵和要求结合专业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什么是质量”,形成学生最初的“质量认知”。各专业课程教学,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切身体认“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
  将质量意识植根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督导管理辦法、教师课堂教学守则、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质量”制度,保证师、生高“质量”的教与学;实施优秀教师、优秀班级导师、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办法等,评选、表彰、学习师生先进典型,树立身边的“质量标杆”。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整改,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提升“质量意识”。打造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风云榜和优秀学子光荣榜等文化景观,引导师生不忘初心、陶冶匠心,树立以君匠人才为荣的质量追求;在5S标准管理的实训实验室中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告诉学生“质量应当怎样”,坚定师生的“质量信念”。
  以自律化的学生管理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章程》引导学生严格自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学生宿舍为阵地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核心的6S管理制度和宿舍文化节、文明宿舍评选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绿色和谐”的宿舍文化;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艺术节,组织“感动佛职校园人物”、先进班级和十佳班级等优秀个人和集体选树宣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质量行为”。
  以丰富的实践强化质量意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双创比赛,深入企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践,在实践中积淀“质量至上”的意识。毕业典礼上,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寄语学子,牢记以德修身、以质立业,将学校熔铸的“质量意识”带进岗位、带进企业、带进社会,升华成“质量情感”,锤炼成“质量意志”。
  三、培育创新为魂的精神
  佛山发展史、学校发展史告诉我们,守旧必然落后,创新才能发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等佛山工匠文化传统,“创新有为”等佛山精神,被汲取淬炼为“创新为魂”的佛职文化又一重要内核。
  凝聚创新发展共识。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师生的发展进步都迫切需要创新人才。为更好服务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学校把创新纳入学校的核心理念,作为学校育人、教师育才、学生育能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服务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将创新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以创新精神为引领革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遴选与管理办法。推行学分制改革、再造人才培养新体系,制定与学分制要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改革和完善教学组织、学生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评价,采取“课证融合、课赛融通”“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等方法,实现学校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同步变革教育手段,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智慧教室,搭建网上教学平台,开发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优质课程资源,改变教学生态,实现教学方式“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   指导并鼓励创新实践。实施科技发明奖励、创新创业管理等制度体系,将“创新为魂”的理念全面渗透到双创教育素质拓展教育中,依托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和竞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构建通济共赢的模式
  佛山“行通济”民俗寄托着“必通而后有济”的美好愿望,地方治理中“小政府大社会”的历史传统,孕育并发展为“通济共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校将其精髓融入“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质量为本、校企联动”的办学理念和“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强专业支撑强产业”的专业发展原则,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通济共赢”佛职模式。
  确立通济共赢理念。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行业协会、优秀企业和其他办学主体紧密联合,扎根园区、立足佛山,辐射珠三角、服务大湾区,汇聚多方力量,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实现不同办学主体、文化、理念、手段的“通济共赢”。
  优化通济共赢路径。建立“政园行企校”五方参与的理事会,建设园区校企协同育人联盟、佛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佛山市机械装备业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基地,发挥政府、园区、行业、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搭建“校企双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双导师双主体协同育人平台,形成大城工匠进校园活动长效機制;与佛山各区中职学校共建高职专业学院;与一汽大众、青岛海尔、长安福特等龙头企业和佛山科勒、三水合成等骨干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依托一汽大众、青岛海尔、长安福特等龙头企业协同培养学生,依托佛山科勒、三水合成等骨干企业协同开展培训、科技服务等,依托诺尔贝机器人、南海增材制造加速器等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研发新产品。
  丰富通济共赢形式。积极融合国际教育元素,谋求跨文化的通济共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派师生出境参加专业培训、技能竞赛,拓宽国际视野;举办中法2+2国际本科班,引进国际优质课程,与德国客尼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团队开发“嵌入式应用技术”等课程,将国际课程本土化。
  在佛职特色文化的浸润下,以正、创、敏、实、专、精、韧、信、融、谦为主要特征的“君匠”气质[1]正在佛职学子身上不断彰显、放出夺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1]杨望成.君商精神本源动力[M]//戴小京.寻路中国制造:佛山样本解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239-2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6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