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深入研究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基于收集的502份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新创业政策的关注度和高校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创新创业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就业;高校毕业生
  [资助项目] 2019-2021年学校第一阶段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经济统计学专业认证专业建设项目(第二级)”(BKJX2019024)
  [作者简介] 范乔希(1977—),女,四川乐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039-03    [收稿日期] 2019-09-3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自主创业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对象是成都市内部分高校2018届或2019届的毕业生。采用问卷星进行网上随机答题,共收到有效问卷502份。在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学历为本科(89.24%)、其次为专科(5.98%)、硕士(3.98%)、博士及以上(0.80%)。其中所学专业为经管及法律类(42.03%)、理工类(38.25%)占八成以上,仅有少部分人所学专业为文史哲、艺术或农医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用spss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经克隆巴赫检验,信度为0.656>0.5,信度较好,说明问卷的可靠性较高。经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Bartlett检验显著(显著性sig=.000),KMO=0.809>0.5,說明问卷效度良好,结果有效。
  (二)描述性分析
  (1)创新创业形式的描述分析。据调查,目前学校主要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形式。其中,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主要集中在挑战杯、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的程度普遍较低,其中有近五成(46.81%)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此类比赛,参加比赛次数3次及以上的比例仅为8.76%。可见大学生对各类创业比赛的积极性并不高,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造成,如课业压力较大、缺乏专业知识与指导等。但对已参加过的人而言有74.50%的人表示愿意再次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说明创新创业比赛对大学生有较大吸引力,究其原因,被调查者有56.97%的人认为创新能力有了一定提升,有10.16%的人认为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同时,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经历对求职意向有着显著的影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次数多的人对公务员等稳定职位的倾向明显偏低,他们更倾向于更自由的职业或者继续深造。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创新创业类大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创新创业培养方面的描述分析。在高校是否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93.4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非常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需求是迫切的,因此高校应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理念与能力,使其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享受创业过程中的乐趣,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分别有70.32%的人建议学校开展更多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其次建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52.39%)、进入学校创新基地孵化(48.41%)。在创业的必要要素方面,被调查者认为成功创业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65.74%)、强烈的挑战精神(64.14%)、市场洞察力(63.94%)、良好的社会关系(62.95%)等。因此高校可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创业意识,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创新创业理想。同时,被调查者对创新创业的评价为一般的比例最大(59.96%),有极少数人对创新创业非常满意(5.38%)或非常不满意(1.59%)。这说明创新创业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存在一定的正面作用但还有提升的空间,还需要更加完善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3)对创新创业政策关注的描述分析。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创新创业政策较少关注/知道一点(45.42%),有37.25%的人一般关注/比较了解,仅有少数人非常关注/时时留意(8.57%)。可见大多数人对创新创业政策还不够了解,这方面应加大力度宣传。高校、政府、社会等应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新媒体的舆论不断推广,使创新创业政策深入人心。调查还发现,对创业政策的关注与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对国家创业政策非常了解的人创业意愿较高,比例接近50%。这也说明加深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有助于激发创业热情,只有在对创新创业更加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在创业途中走得更远。
  (4)父母是否创业的描述分析。调查发现,父母是否创业与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在父母创业的人群中,大学生创业意愿普遍偏高,其中创业意愿非常强烈的比例为9.9%,相比之下,没有创业的父母其子女创业意愿非常强烈的比例仅为3.2%。由此,家庭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认知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及时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子女创业,适当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
  (5)大学生求职意向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看重发展前景的比例最大(52.39%),其次为薪资(27.69%)、是否与专业对口(8.76%)、地理位置(7.17%)。可见发展前景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因此,为了有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被调查者选择考研的比例最大(41.24%),其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24.30%)、大型国企(17.73%)、自主创业(6.57%)。受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创业的高风险与行业竞争压力等原因使得毕业生不敢轻易创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更多的人选择考研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自主创业的比例相对较低。   (6)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分析。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就业压力普遍偏大,其中有23.11%感到就业压力非常大,有36.85%感到就业压力大,仅有少数人认为就业压力较少(4.58%)或几乎没有(3.98%)。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但大部分毕业生仍面临着“就业难”这个问题。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践经验缺乏的比例最大(46.81%),其次为期望过大(31.08%)、专业限制(19.52%)。可见高校对学生实践方面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学校可多组织相关实习让学生增强经验以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三)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模型的构建。本文选取就业压力作为因变量,创业意愿、父母创业情况、对国家自主创业政策关注度、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大赛参与情况、对创新创业评价、创新能力提升情况7个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影响就业情况的Logistic回归模型。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pi/(1-pi)为第i个被调查者选择就业压力的概率比,xj表示创新创业中可能影响就业的各类因素;α为常数项,βj是第j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用来反映第j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程度与方向;ε为随机干扰项;i为第i组观测值(i=1,2,3,m)。
  (2)实证分析。经统计学检验,该模型的卡方为12.206,P=0.094,在置信度为90%时,Logistic回归模型有显著性。利用Spss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模型表1。
  由表1可知,在就业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关注度和高校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但其影响系数较小(0.2~0.3),说明在这两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应从这两方面加强创新创业。由于我国创新创业还处在意识阶段,很多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1)大部分人創业意愿较小,不足以影响毕业生就业,因此可从培养提升创业积极性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与扶持政策。(2)父母创业比例较低,因此在毕业生成长过程中,创业这个概念从父母中灌输的较少。对此,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理念,让父母把相关创业的知识传递给子女,引导子女创业。(3)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对创新创业评价、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几个因素目前对创业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还不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优化创新创业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国家政策还不太了解,且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阻碍,其中资金不足、创业风险、心理压力等问题比较突出。由此,政府可以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具体的措施可以有:一是政府和企业合作,利用人才优势开展一些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二是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正在创业的人提供资金支持,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
  (二)高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健全创新创业体系。从问卷的情况看,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评价一般,且高校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因此为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正确择业观,高校应该多举办创新创业的理论活动,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高校应开拓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可聘请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者,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的项目团队,增强创业信心。此外,高校应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与政府、地方、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形成创新创业协同机制。
  (三)家庭改变传统观念,强化创新创业观念。从问卷中可看出,父母创业的比例较低,受父母影响,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勇气与动力。但现在我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是机遇也是挑战,创新创业为广大大学生创造了一条新途径。父母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子女的成长,加强就业观教育、鼓励孩子勇于实习实践,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观。
  (四)激发自我创业热情,提高综合实力。调查中发现,每年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多,很多人表示并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正是因为对自我认知不准确。因此,大学生必须对自我有清楚的认知,有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想在创新创业上有所成就,则应该做到:改变观念,坚定信心,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从多种渠道提升自我创业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迪,陈光军,郑岩,张金波.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改革研究[J].产学研经济,2019,(1):207-208.
  [2]卢扬奎.高校创新创业面临的困境及拓展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95):59-61.
  [3]陈燕妮,曾国斌.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82-83.
  [4]胡彬彬.西部地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5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重庆高教研究,2015(4):6-11.
  [5]曾媛媛,罗秋兰.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7(4):215-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7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