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是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走向。所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但在育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助力着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该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拟确定以下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构建思品课的教学样态
  做一个有品格的人,学会理解接受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秩序规则,做一个有规矩的人,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意义。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就核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以发散思维的策略让大家组内畅所欲言,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贡献出自己的“成果”,然后小组推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最后分享小组发现。在生生交流碰撞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道法课教学样态就逐渐建构出来了。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学力”得到提升,“活力”得到彰显,“潜力”得到挖掘,“成长内驱力”得到增强。
  (二)给足时空,充分理解与总结,形成和内化素养
  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的说教缺陷,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分享、情感共鸣、内化提升。
  比如,在《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就“规则多是方便还是不方便”展开讨论,理解各个规则的作用,体现规则的价值和其存在的必要,这样的辨析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对他们后面的实践行为起到了指引作用。
  二、优化教学过程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品质,我们就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优化学习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对话交流,自我建构
  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建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设置与生活相关的话题或任务,开展平等双向的交流对话,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道德价值观的学习中去,他们呈现给我们的是意想不到的精彩。比如,在学习《购物的学问》一课时,笔者就设置了“巧花五元钱”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使其具备初步的维权意识。
  (二)知识累积,精制认知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升认知的精制能力。比如,在《节约用水》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计算活动的创设,从一小时浪费的水、一天浪费的水,类推到一个月、一年的浪费用量,再计算用水的金额,让学生感知数据之大,浪费之严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意义,进而规范他们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样可以更好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留白,深化体验
  消化需要时间,成长需要等待。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他们对知识有更多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勾连调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突破已有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不断调适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解决他们实际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在教学《怎样面对烦恼》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后留白:课后走访身边的老师、家长、同学,了解他们的烦恼,再请教他们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学生通过课中的学习,课后的实践,他们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三、落实知行合一
  学生成长的土壤里课堂是首要的环境,而课外的环境也不能让学生回避,直面社会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成长。打通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个体系,把这些变成学生成长的平台,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紧紧围绕课堂,落实“知”的厚度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德性养成,智性发展,灵性培育。
  (二)跟踪实践活动,落实“行”的力度
  量的积累才会引起质的变化,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将课本知识与生活有效对接,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
  總之,要能够体现统编教材的国家意志,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理念的转变,其次才是教者教学行为的改进,我们要做到按照学习规律去改变我们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出更多情景,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这样道德与法治课程才能实现我们的育人价值和课程意义。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3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