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生物质材料人才的需求,课题组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改革进行研究。课题组以安徽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称材料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理念的强化、培养目标的定位、知识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研究,构建符合生物质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展望未来“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并为农林院校特色的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1-0146-03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大学发展转型的一次挑战,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一次考验。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主体,必须通过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育人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1]。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培养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2]。
  本文从培养“双创型”人才这一宗旨出发,对高等农林院校材料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我国该专业建设现状,结合专业的学科优势以及拥有的科研条件和已有的社会资源进行了探讨,以期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材料专业教育方针、培养计划、教学模式、人才素质、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生物质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有效的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新道路,形成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以引导学生自己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起点,以树立学生“双创”意识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在积极探索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材料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符合“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课题组以生物质材料专业特色为方向,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何利用专业特色优势,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水准的材料类专业人才。
  一、农林院校材料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及现状
  改革和完善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 我国材料类专业教育改革迅速发展, 许多高等院校的材料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3-4]。農林院校对生物质材料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农林生物质材料主要以木本、乔木和藤本植物及其加工剩余物和废弃物为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加工成性能优异、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新型材料[5]。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专业以新型生物质功能材料产业为方向,是属于低碳环保、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属于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同时符合安徽省“861”项目投资计划,即属于八大支柱产业中材料和新材料支柱产业内容,也在生态环保基础工程范畴之中。据调查,目前全国仅有8所农林院校开设以新型生物质功能材料产业为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能够提供给社会的这方面人才最多也只有400人左右,而市场需求量约为3000人,远远不够满足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之需求。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在农业和林业等方面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院校,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办学模式,为农林类材料专业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而且,在木材功能材料、植物基纤维复合材料、农作物秸秆改性材料等方面已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积淀和较强的师资队伍[5]。农林院校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突出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提高材料性能,培养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6]。综合来看,材料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就是把科研创新和实践创业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材料专业人才。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专业一直坚持研究发展新型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功能材料,力求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及对生物质材料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安徽农业大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突出特色及专业优势,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培养利用材料学来促进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双创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开展自主创业,而是重视对学生人格品质、头脑思维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其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是核心。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意识,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通过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众多职业方向中做出合适的选择,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引导学生个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讲座,以历年成功案例为代表,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让学生们可以不断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7]。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目标的确定极为重要。
  当今社会对高等学历人才的智力依赖逐渐向实用型转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高精细行业的划分,使具有专业素质人才有机会自主创业,这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双创”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动力,更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转变理念和培养模式,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理念、方法、技术贯穿其中,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并在培养模式上建立起高素质、多元化、专业化、创造性的课程结构,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有具体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又能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为区域发展增添力量。
  因此,为使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校学生,在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实际情况的同时,学校开始探索发展“全方位”“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培养能够在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双创型”人才,在全校范围开设普及化、个性化、拓展化的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实现“双创”课程学分与专业学习选修课程学分以及双创课程学习与“双创”实践、实习等活动学分互换,增加创新实践在基础教学中的分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双创”精神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当中。
  (三)探索研究一套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涉及多种学科,并将多学科进行整合,以学生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将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理念与创新创业理念、方法等相互融合,形成富有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8]。课程教学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重要载体[9]。现代生物质材料是多学科交叉相融的产物,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生物质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更具有农林院校背景特色的专业[10]。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专业还开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质资源材料学、复合材料学、材料装备学和胶合材料学等基础课程,内容丰富,交叉融合,由浅入深,为学生今后在材料多领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5]。
  (四)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教师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充当至关重要的角色。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业理论技术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个人能力出众的多元化教学师资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推动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11]。“双创”教育是一项涉及多门学科,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的教育,授课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专业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養师资力量。与企业联系,派老师走出去学习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让老师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以及企业生产一线经验,以实践促学生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12]。同时,与企业达成多项互助科研项目,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和会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本专业也积极从企业聘请客座教授,每学期定期给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讲座,与理论课程穿插,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了学生创业实践操作能力[12]。
  (五)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一种教育[13]。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专业以企业体验、实习实训、产教融合、孵化落地、竞赛活动、交流互动、技能提升等活动托起教育平台,并引入多方资源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与指导中,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园区、金融及高校等政策优势、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除了学校公共开放的实践教学内容外,主要还开展了金属工艺实习、高分子材料课程实习、生物质材料相关企业参观与学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以企业体验、交流互动、技能提升为导向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专业基础能力实践平台、专业应用能力实践平台、专业“双创”能力实践平台和专业网络实践平台的构建去落实和完善实践教学,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不但培养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具有高级实践技能的毕业生,是更好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三农”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等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地域环境所提供的资源条件, 走与区域经济、地方市场紧密结合的道路, 并适时调整培养目标, 通过加强自身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 将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促进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现培养人才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对高等农林院校材料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探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改革目标,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和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农林院校材料专业培养“双创型”人才提供简单的参考,同时为培养一批创新实践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宝宽, 杜朝军, 王利娟, 等. 师范院校化工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初探 [J]. 江西化工, 2016(6): 171-172.
  [2] 张克宏, 张晓丽, 何敏丽, 等. 包装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CDIO理念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3):30-34.
  [3] 刘广君,马泉山,魏杰.材料类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60-163.
  [4] 林金辉,汪灵,邱克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2):54-56.
  [5] 高慧,张利萍,徐斌.高等农林院校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及发展路径初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5)30-32.
  [6] 刘景宏.农林院校材料与工程专业阶梯式实习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5):11-13.
  [7] 杨文斌,宋剑斌,陈寒娴,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S2):69-70.
  [8] 康廣,王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67.
  [9] 赵东,王洋,洪翔飞,等.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及规律探析——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和AHP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5(4):53-58.
  [10] 王传贵,张双燕,赵东.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发展思考——基于SWOT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5(3):39-44.
  [11] 邸明伟,高振华,朱丽滨,等.“生物质材料”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森林工程,2013(4):158-160.
  [12] 刘允.“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研究——以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为例[J].高教学刊,2017(6):151-152.
  [13] 陈肖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6):156-157.
  [责任编辑:钟 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3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