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组成的重要部分,就是指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掌握一定的字词、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并在学习实践运用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本文试图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以期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为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注重体悟
   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讲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对课文的五马分尸式的碎片化的分析。注重学生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品味。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原味感知。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律动性,跳跃性,体味诗歌声调的平仄,押韵,对仗。在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四平八稳,按部就搬,注重对诗歌思想内容条分缕析的分析评价。而是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始终。
   赏析读:我让学生欣赏著名朗诵家方明的配乐视频,随着激越音乐的响起,契合诗句的动感画面一一呈现,情景的交融中朗诵者或抑扬顿挫,或低沉哀伤,或慷慨激昂,诗歌语言所具有的节奏感,韵律感,意象的跳跃感等汉语言所具有的美感一下子扑面而来,浸润思想,穿透灵魂。
   情景表演: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模仿李白的打扮,体会李白此时此刻特有的心境,进行创造性的朗诵。一学生,高冠岌岌,一袭白袍,脚踏木屐,长佩陆离,手捧酒樽。以醉酒之态,不羁风姿。長歌当哭,他时而慷慨,时而哀伤,时而咆哮,时而低回。把李白那种傲岸不羁,侍才放旷,仕途迷茫,怀才不遇的悲愤,激昂,狂放表演得淋漓尽致。朗读让语言外在的韵律把作品内在的情感激荡,一切尽在不言中。
   自由读: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再次体味,形成个体经验,达到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建构自己语言库。
   二、小组互动,探究升华
   激情朗诵之余,我让学生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创作经历,性格特征。尤其是李白,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儒家思想,却有不屑科考,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侠义精神,矛盾心理,分组探讨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达到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建构。
   学生甲:诗篇一开始落笔天外,以两组排比夸张句,挟天风海水扑面而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既是神奇的想象,有时视觉的真实。滚滚东来之水,无可挽回,如逝去青春年华,如无数个日日夜夜,一去而不回,人生能有多少青春年华啊,光阴的流逝是最为让人痛心疾首的。排比,夸张,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句有如此磅礴的气势。
   学生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化无形为有形,由青丝瞬间成雪,精彩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生命的短暂,光阴的已逝,人生的虚无表现的如此深刻。学生在此有可深切地体会到比喻的神奇力量。
   学生丙:李白的《将进酒》,全篇以七言为主,兼以三字句,三七句交错运用,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句型变化,平仄换韵频繁。韵脚的互换,长短句的运用。是个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与诗歌内在在的情感激荡相一致。诗人的万古愁,诗人的放纵不羁的豪放精神通过朗读已经了然于心。
   三、教后反思,举一反三
   通过本诗的教学,以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体会到了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意蕴无穷,语言的丰富的表现力,铿锵的节奏,美妙的韵律,和作者复杂的人物思想,互相映衬,互为表里,让学生有了深刻的语言的体悟。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带来了诗歌神奇的意境。诗歌外在的语言的深刻体悟会刻进学生的灵魂,成为汉民族的文化基因,深刻的语言积淀,丰富了学生语言文化人格,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特色,实现了高考教学的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不能大而空。而要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教学,在教学中活动,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体悟,在阅读上苦下功夫,在涵蕴,咀嚼中融会贯通,汲取,内化。尤其注重语言的实践运用。把每一节课,作为落实语言建构运用的主阵地,综合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精心设计,长期坚持,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注:本文为十三五规划课题论文: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乔宏伟,常莹,甘肃省渭源县第二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0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