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思琪 莫艳萍 许浩婵 陆彩玲 潘舒婷

  [摘 要]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是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离不开高就业率,且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特别是青年一代。粤西地区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一翼,其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因此我们对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基及其提升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现状;粤西高校在校大学生现存问题;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S201910566076)
  [作者简介] 陈思琪(1998—),女,广东清远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通信作者);莫艳萍(1998—),女,广东清远人,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231-03    [收稿日期] 2020-03-2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新民晚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截至2019年9月,近5年累计待就业应往届大学生总数超过2000万人,实际就业率不超过65%,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随着国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企业都采用机械化生产。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大大降低了就业率,因此就业岗位对就业者的要求越加严格,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断地加大。并且北上广深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之地,寥寥可数的岗位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对于粤西高校的大学生,通过调查我们得知,部分大学生因距离家近而选择留在家乡找工作,而绝大部分大学生往往向珠三角这样经济发达、发展前景好、机遇多的地方汇聚,这就造成了激烈的竞争以及劳动力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首选往往是省内的珠三角,然而,全国其他地区大学毕业生大多也选择到广东省发展,进而会增加广东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特别是粤西高校毕业生。同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环境下选择了深造,因为深造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但从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来看,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高职高专就业率稳中有升,这给粤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提升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刻不容缓。
  二、粤西高校在校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此次实地调研,结合《粤西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情况调查问卷》及相关资料,对粤西地区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四所高校进行了切实的调研分析。本次调查有效问卷1584份,男女比例接近1∶1,且调查对象较为均匀地涉及各个学科,能更好地反映粤西高校在校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重心颠倒,成绩平平
  鲁迅曾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适当的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能够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当代社会的需求,并且按照社会需求不断的发展和提升自己,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如果过多的把时间用在兼职赚钱上,那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就有81%致力于此,导致重心颠倒、成绩平平。苏轼曾言,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水没有点滴的积累,难成大海。人没有点滴量的积累,难成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粤西高校的学生如此致力于兼职赚钱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据调查,部分学生竟一天打几份兼职,过多的将时间放在兼职上而忽略了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如意,就业竞争力薄弱。
  (二)家庭贫困,自卑心理
  据我们所知,在粤西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很多都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背负着为家庭之崛起而读书这样一座大山,好好读书以出人头地。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骨感。部分学生往往因此而深感自卑,他们因穿着打扮而自卑,因长相“丑”而自卑,因生在农村而自卑……粤西高校倡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但这部分大学生因为自卑但又迫于为毕业着想,他们仅仅偶尔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这样毫无竞争力的自己面前,这些自卑的孩子往往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不仅要求学习好,心理上更要求健康上进。
  (三)竞争力弱,前路迷茫
  我们不曾拥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对自由。在大学我们的自由是建立在遵纪守法之下的,作为学生我们不能忘却自己上学的目的——自我投资,为自己谋求美好的未来。在粤西高校的学生没有硬核的学校背景可以与211或985的学生竞争,加之绝大部分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未来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位,更没有为未来那份心动的offer做准备的意识。近年来考证热席卷全国,粤西高校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就有72%的大学生致力于考证,很多大学生就是觉得前路迷茫而考取各种证书。计算机行业在近年来是很吃香的行业,因此很多大学生想要考取相关证书也可以理解。据调查,粤西高校部分大学生只是因为它是个香饽饽就想着分一杯羹,殊不知某些行业对此根本不做要求,他们中大都因盲目从众、试试也无妨的心理而多次考取此类证书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此外,部分大学生已经获得各式各样的证书,他们中没有确切的目标、注意力分散的大有人在,这大大削弱了个人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认知短浅,好高骛远
  在各式各样的企业招聘中,每个岗位的硬性要求和择优录取的优势要求都十分明确,想要得到一份心动的offer就必须像向日葵般围着太阳转。你觉得你现在有胜任一份心动的offer的能力了吗?我们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可以让你离自己那份心动的offer更进一步。在我们调研的1584人的样本群中,认为自己各种能力在中上等水平的占比最多,其中包括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执行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调动能力,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我普遍都有一个过于良好的认知,而这过高的自我认知匹配对自我所能胜任工作时必定有误。   有上進心是好事,只是心太大也不是好事。据调查67%的大学生想要在珠三角就业,其次是粤东15%,紧接着是省外14%,粤西北是最不受欢迎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发达地区吸纳各式人才成为时代聚宝盆。这个聚宝盆大也不大,粤西高校大学生总想着往里撞。他们看中珠三角和粤东的发展潜力,发达的交通、庞大的经济区以及它快速增长的经济,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共进,才能不负光阴、不负韶华。
  三、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因素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且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的过渡期,国家高质的就业需求对粤西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国家发布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经济政策和鼓励其考研的力度显然不足,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仍然十分严峻。
  (二)社会因素
  一是粤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就业问题显著。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粤西地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加上该地区市场网络的发展、市场人才和市场意识的培养不足,从而加重该地区的就业压力。粤西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能力不突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二是高校扩招的消极影响,高校的硬件、软件及师资力量跟不上扩招速度。
  (三)学校因素
  首先是大学管理松散的弊病。大学学习主要靠自觉,可是人天生有惰性。大学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约束,学生就容易懈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自甘堕落。粤西高校部分大学生就是在学校混日子,虚度光阴,荒废学业,毕业后没有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只能“被就业”。其次,粤西高校没有所谓的211、985的荣称,并且该地区高校的硬件水平、师资队伍及学生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家庭因素
  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粤西就读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且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缺乏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比如有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艺术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人际交往技巧等。粤西高校大多贫困学生往往迫于生计,花费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在勤工俭学和做兼职上而不能专注学业和技能的培养。
  (五)个人因素
  部分粤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态度不端正,自律能力低。特别是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在脱离高三的氛围、家长和严师的管束后完全放飞自我。大学缺乏相对严格的学业考核机制加之学生自律能力弱以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懒散。粤西高校大学生没有客观、科学的自我认知,时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加之对社会就业问题关注度不高,不能“对症下药”医治自身的弊病。
  缺乏刻苦精神。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大风大雨。在大学这所温室下,部分粤西高校大学生在校没有努力学习的意识,也没有意识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必要的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
  就业定位不准确,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粤西高校虽对大学生就业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但还不够。部分学生仍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意向,缺乏准确的就业定位,无法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
  四、粤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强政策调控
  改善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即要完善社会就业资源的分配制度,建立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择优机制,努力实现高校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出台相应的优惠经济政策将企业与大学生进行适当“匹配”,提高粤西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应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适当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首先,高校应优化专业设置,高校在努力抓重点特色专业的同时,应不忘合理整顿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适当加强各专业学科的融合,以培养各式各样的专业人才和通用人才。其次,高校应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多与企业合作以提供实践平台,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引导大学生及其家长转变就业观念
  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都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宣传工作,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可为之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即时常举办大学生就业交流会,并争取让更多的非公有制单位参与其中。
  大学生要培育积极的求职意识。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如此,普通人亦是如此,都需要脚踏实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永不言弃。
  参考文献
  [1]谭晓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治理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4):56-59.
  [2]陈建波.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南方现代化,2009(27):104-105.
  [3]梁诗琪,谢舒婷,劳小琳,等.粤西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17(10):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0422.htm